現代煤化工正處突破期 將迎來新一輪技術再發展
發表時間 :2018-09-10 來源:國家石油化工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迎來了一係列學術交流活動,第二屆潔淨能源高端論壇、煤/甲醇製烯烴產業高端論壇、潔淨能源知識產權聯盟年會等在該所相繼舉行,研討能源化工行業發展新動向。活動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化所所長劉中民對於現代煤化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現代煤化工正處於突破期,將迎來新一輪技術再發展。
作為甲醇製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劉中民院士帶領團隊完成了世界首次甲醇製烯烴技術工業性試驗及首次工業化,後來又主導研發了新一代甲醇製烯烴技術,是現代煤化工飛速發展的親曆者。在劉中民院士看來,“十一五”期間初步示範、“十二五”期間擴大示範規模的現代煤化工產業,現在正進入突破期,比如包信和院士帶領團隊在研究一氧化碳和甲醇耦合反應直接製芳烴,這是化學領域“聖杯”式的研究課題。可以預期,“十三五”期間現代煤化工將迎來新一輪技術再發展。
中國石化聯合會近日公布的一組煤化工數據顯示:我國煤製油年產能960萬噸;煤製烯烴年產能接近1000萬噸;煤製乙二醇年產能680萬噸;煤製油兩條路線直接加氫液化和合成氣間接液化都已經實現了高負荷運行。“這些技術都是在中國從無到有並完成工業示範和規模化生產,我國煤化工技術可以說是‘局部領先、發展空間很大’。”劉中民院士說。
“目前,煤化工單個產品就可以形成上千億元的產值,煤製油可以達到幾千億元、煤製烯烴一兩千億元、煤製乙二醇一千億元、煤製乙醇兩三千億元沒問題,這些加起來就有萬億元之多,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劉中民院士表示。
劉中民院士認為,我國煤化工目前麵臨的最大難題是清潔化利用。原料中氫含量越高則意味著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少。在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中,天然氣氫含量最高,煤炭含氫最少,因此煤炭的清潔利用難度最大。我國國內麵臨巨大的環保壓力,國際上又簽署了《巴黎協定》,如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持產業發展、減排和環境的平衡,需要在國際大格局下思考。
“當然,我們也不能就煤化工論煤化工。在戰略層麵,國家早就在煤化工領域進行了布局,現代煤化工要進一步提高效率,同時還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通過儲能和氫兩個平台,實現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的融合。”劉中民院士說。"我國煤化工的發展一直在爭議中前行,技術的先進性最終要算經濟賬,要經得起市場檢驗。立足國情做有特色的事,最終一定能滿足國家需求、解決大問題。"劉中民院士表示。
具體到煤製油,劉中民院士認為,作為國家戰略儲備技術,煤製油在關鍵時刻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但煤製油在發展過程中並沒有獲得國家政策補貼或者免稅等支持。現在投資煤製油的企業,投入的資金數目驚人,隻能以其他業務平衡這筆支出,這不利於社會資本進入帶動產業加速突破創新。因此,劉中民院士希望國家從政策上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