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開采“無人駕駛” 智能操控擴能增效
發表時間 :2018-11-01 來源:貴州日報
“各係統數據會實時傳輸顯示到大屏幕上,對井下情況一目了然,通過管控平台遠程智能化操控就行了……”最近,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采煤隊隊員顏輝,脫下了厚重的采煤工裝,穿上了白襯衣,多了一個新身份——技術人員。
從一名井下礦工到一名技術人員,顏輝身份的轉變,隻是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加快轉型升級,全力打造智慧礦山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堅持走“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發展之路,於今年3月完成31004智能化綜采工作麵的建設和礦井生產輔助子係統智能化升級改造工作,成為貴州省乃至我國西南地區第一個智能化工作麵,開啟了貴州煤礦綜采工作麵的“無人駕駛”模式。
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智能化采煤項目,是貴州省“西電東送”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水城縣“千企改造”項目,更是貴州省第一家同時實施綜采工作麵智能化、輔助係統智能信息化的礦井,實現了減人、強安、提效的科學發展道路。
“智能化工作麵的運用,首先的一個好處就是將作用麵上的勞動工人數減少到最低,勞動強度降低了,安全係數就高了。”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采煤副總工程師朱加賢介紹說,如今綜采工作麵上的人數由過去的85人減少到49人,實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的目的,減員增效成效顯著。
搭上“智慧”快車的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不僅讓員工吃下了安全保障這顆定心丸,還使產能、電力保障、職工收入、企業盈利都邁上了一個台階,鋪就了1600多名職工的幸福通道。
“現在,我們的日產量由2300噸增加到3400噸,效率提高了47%,員工收入也由過去月平均6000元增長到7600元,員工幸福指數那是大大地提高啊!”朱加賢滿臉自豪。
誰能想到,曾經“傻大黑粗”的發耳煤業會變成如今這個到處彌漫著“智慧”氣息的現代化煤礦?
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走出了一條智能煤礦的新路,不但是高瓦斯地區煤炭開采的一次創新和重要變革,更為貴州煤礦智能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蓄勢而起,乘勢而上。近年來,六盤水搶抓西部大開發和“西電東送”的戰略機遇,創新推出能源工業運行新機製,通過整合煤礦資源、淘汰落後產能、實施智能機械化改造等措施,狠抓安全治理整頓,推進科技進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智能機械化礦井實現零突破並開始推廣,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煤礦逐漸邁向安全、高效、清潔、綠色發展。
在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一顆按鈕、一台電腦,一朵“智慧雲”,構成了未來發展的新願景,也為六盤水產業轉型升級增添了新動力。
“14年來,發耳煤業生產方式從傳統粗放到現代高效,從人工炮采、綜采到自動化、智能化采煤模式,我們不斷向著科學道路前進,不斷為煤礦兄弟們創造更幹淨、安全的工作環境,這一切是來之不易的,也是值得驕傲的。”朱加賢為有幸參與見證煤業的蛻變深感驕傲,“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科技生產的投入力度,力爭實現‘井下無人采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