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專題論壇市場與形勢石材、砂石骨料論壇|勁吹“綠色石材風”
發表時間 :2018-10-23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石材與砂石骨料,是我國生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礦產資源,城鄉各類設施建設須臾不離,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撐。但是,傳統粗放的石料開采對山體、河道環境影響巨大,甚至一點一點地蠶食著青山綠水。
新時期如何實現石材、砂石骨料礦山開采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處?今年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企業界代表與專家學者上演了一場關於石材和砂石骨料的思想碰撞。
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專家委員會廖原時介紹,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去年原國土資源部、原環境保護部等六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後,《石材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範》也已編製,目前正在審批中。他特別提到,廢棄物處置是綠色石材礦山建設主要內容,石材礦山廢石渣的綜合利用率是考核礦山是否綠色達標的重要指標;另一項重要內容則是土地複墾,應遵循“邊開采、邊治理”的原則,宜耕則耕,宜建則建,宜林則林。
“在近年來省內大部分礦山陸續關停的情況下,富強石材2016年取得了10年采礦證續期,也正是因為長期以來積極響應號召,邊開采邊治理,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結果。”福建省富強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宜斌介紹。礦山作業時每天廢水量約840噸,為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汙水處理站。
來自湖州新開元碎石公司、棗莊鑫金山智能機械公司、中電建安徽長九新技術材料公司等業界代表向與會者分享了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在砂石骨料綠色礦山開采中的運用。
“從砂石礦山的規模分布來看,我國中小微型砂石礦山占比達到了95%。簡單、粗放、高耗能、低產量的非規模化生產仍為目前主要生產方式。工藝落後,環保差,行業集中度不高,不能很好滿足高端項目對砂石骨料質量要求。”中砂偉業公司董事長馬建忠說。基於此,他提出了推進砂石骨料行業的綠色化、大型化、智能化、訂製化和集團化,從而實現礦山綠色開發和生態修複的“生產、生活、生命、生態”的融合發展。
“從實際看,超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高品質砂石骨料的迫切需求與供給側間存在著不平衡。”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建築節能與建築材料管理處處長薛軍說。北京在較長時間內對建築材料的需求持續旺盛,砂石骨料年需求量達1.1億噸,砂石骨料用量大且不可代替。為此,北京市針對砂石骨料運輸過程的環境汙染,特別推進了砂石鐵路運輸,到2020年通過鐵路運輸的砂石將達到1000萬噸,為砂石需求的1/10。
此外,薛軍表示,北京市將建設以滿足城市高標準建設為目標,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區域協同發展為依托,實現建築砂石骨料資源、生產、運輸、使用、回收全過程高效協同綠色供應鏈。這一趨勢,值得所有砂石骨料高需求地區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