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礦業激勵政策應覆蓋至勘查領域
發表時間 :2017-06-05 來源:國土報
六部門《關於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不久前發布後,被媒體譽為從用地、用礦、財政、金融四方麵為綠色礦山建設提供了“真金白銀”的激勵。近期舉行的2017中國礦業循環經濟暨綠色礦山論壇上,綠色勘查成為重要議題,青海有色地勘局、貴州西南能礦集團介紹了各自的積極探索。
論壇上,青海有色地勘局高工劉慶雲以多彩整裝勘查區為例,對他們進行綠色勘查探索進行介紹。在多彩整裝勘查區,針對礦區地處青藏高原的現實,青海有色局探索出多種降低勘查活動對環境擾動的辦法:采樣時“以鏟代鎬”,使擾動麵積由大坑變為小洞; “以淺鑽代替槽探”,使擾動麵積由過去的一條大溝變成了一個鑽孔;勘查裝備盡量采用模塊化、可拆卸、易搬遷鑽機,大大減少了礦區臨時道路的修建裏程;使用移動式泥漿循環係統,避免了泥漿池的開挖;采用全液壓履帶式鑽機及一基多孔新工藝、新方法,改變了過去“一個鑽孔一條道路一個基台”的局麵,大大減少了臨時道路、鑽機基台占地麵積。
這些綠色勘查辦法的采用,其環境效益是喜人的。據統計,2016年,多彩整裝勘查區實施的查湧、撒納龍哇和米紮納能3個勘查項目采取這些措施後,累計減少修路10餘公裏、槽探工程70餘個、鑽探機台30個,累計減少開挖、壓覆草地3.5萬平方米。同時,青海有色地勘局還在多彩整裝勘查區投資260萬元開展礦區恢複治理工作,共恢複以往槽探近8萬立方米,恢複道路5公裏、完成複綠約230畝,牧草成活率達90%。
劉慶雲坦陳,這些探索還需要國家層麵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如采用以鏟代鎬等辦法後,工效起碼要降低一半,這就意味著單位的人員成本要增加至少1倍。而在現有的國家相關規範和預算標準中並未考慮這一因素。再如,對礦區臨時道路和槽探、鑽機基台等進行複綠,現有的預算標準中並沒有草種等財務科目,這筆資金自然無法列入勘查成本,隻能靠勘查單位的自我積累解決。在目前勘查單位自我積累普遍弱小的情況下,這些綠色勘查辦法的持續性將受到嚴重挑戰。
貴州西南能礦集團礦權勘查中心主任付其林則從勘查單位主動製訂綠色標準的角度反映了同樣的願望:希望國家層麵盡快製定出台支持綠色勘查的指導性文件,為勘查單位實施綠色勘查提供強力政策支持。據他介紹,2016年5月,全國地勘局長會議上發出《綠色勘查行動宣言》後,西南能礦集團就開始了實施綠色勘查的積極試點,在積累一定經驗後,今年2月西南能礦集團發布《固體礦產綠色勘查技術標準》等綠色勘查係列文件。目前,西南能礦集團所有勘查項目全部嚴格按照綠色勘查標準和製度實施。
付其林說,西南能礦集團技術標準的最大特色,就是增加了環境保護的內容。為減少對環境的擾動破壞,鑽井基台要全用廢舊鑽杆或枕木等搭建,而不是對基台進行土地平整;槽探工程的規格隻要能揭露礦體、查明礦體走向,就盡可能降低開挖麵積。而這一要求低於現行勘查規範要求,若在項目驗收時相關職能部門或行業內專家不認可,項目就無法通過驗收。綠色勘查的實施會增加勘查的成本和企業的投入,但目前沒有相應的取費標準。
付其林認為,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國家層麵製定出台綠色勘查的行業標準、規範規程和預算標準才行。同時,針對岩溶地區鑽探工程對地下水的汙染和破壞,也應在國家層麵組織科技攻關,探索出好的防治路徑和措施。
從他們的介紹中記者感到,勘查位於礦業的最前端,是礦業發展不可缺失的起點。針對綠色礦業發展的“真金白銀”激勵政策,也應全麵覆蓋至勘查。在勘查單位積極探索綠色勘查的努力中,國家層麵也需要出台類似六部門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來為綠色勘查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下一篇:綠色勘查——從源頭上保護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