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由中國、澳大利亞(ya) 科研人員聯合開展的研究發現,克拉通邊緣的火成碳酸岩分布區,可能是銅、鎳、鉑族等金屬礦產(chan) 資源潛在蘊藏區。相關(guan) 論文於(yu) 9日淩晨發表於(yu) 國際期刊《自然》(Nature)。
克拉通是地質學名詞,俗稱“古老陸塊”,指地球上最為(wei) 古老、長期穩定、沒有發生過顯著構造活動的區域。其約占地球陸地麵積的50%,在中國、美國、南非、加拿大、西伯利亞(ya) 等國家和地區均有大麵積分布。
論文通訊作者兼第一作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教授陳春飛介紹,由於(yu) 長期地質演化和深部熱力學作用,克拉通成為(wei) 重要礦產(chan) 儲(chu) 藏區,尤以金屬、能源礦藏為(wei) 甚。但對礦藏具體(ti) 位置及形成機製未能明確,也是當前找礦亟需突破的難點。
鑒於(yu) 很多金屬礦藏的形成與(yu) 岩漿活動密切相關(guan) ,陳春飛與(yu) 合作者通過高溫高壓實驗,模擬克拉通邊緣深部岩漿演化過程,發現地球深部產(chan) 生的富碳岩漿作用,會(hui) 在克拉通邊緣形成火成碳酸岩,以及金屬和硫的異常富集帶——富硫化物的大陸根。
更進一步,研究團隊通過對克拉通邊緣火山噴發攜帶的地幔樣品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在克拉通底部160千米至190千米處,硫和銅均顯著富集,進一步支持了克拉通邊緣火成碳酸岩區域具有富硫化物的大陸根的發現。
陳春飛表示,因富集銅、鎳、鉑族等金屬元素,富硫化物的大陸根是金屬礦產(chan) 資源的指示器。而克拉通邊緣形成的火成碳酸岩,與(yu) 富硫化物的大陸根均由碳酸鹽岩漿形成,或可說明克拉通邊緣的火成碳酸岩分布區域,也蘊藏著銅、鎳、鉑族等金屬硫化物礦產(chan) 資源,這為(wei) 未來礦產(chan) 資源的勘探提供了新思路。(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