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近日發布《關(guan) 於(yu) 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推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意見》提出,充分發揮市場決(jue) 定性作用,開展資源權益指標市場化交易,讓保護綠水青山獲得合理回報。
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是指將生態產(chan) 品所具有的生態價(jia) 值、經濟價(jia) 值和社會(hui) 價(jia) 值,通過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市場經營開發等手段體(ti) 現出來,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破壞者賠償(chang) 的利益導向機製。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當前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建設還處於(yu) 起步探索階段,一些深層次體(ti) 製機製障礙尚未有效破除,生態產(chan) 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2021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的意見》。2024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首批國家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試點名單,加快推進落實重點任務。2024年6月1日,我國實施《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條例》,這是我國生態保護補償(chang) 領域的首部法律法規。2024年7月,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將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列為(wei) 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的重要任務。
在這些部署下,各地就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進行了多樣探索:2024年8月,青海省與(yu) 甘肅省正式簽署黃河流域(青海—甘肅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協議,這是黃河流域源頭省份間首次簽訂跨省界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協議。2024年11月,雲(yun) 南省出台《雲(yun) 南省深化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實施方案》,通過建立集體(ti) 林權製度,推進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
要使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確權是第一步。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有序開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加強登記成果應用,明晰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主體(ti) 和邊界,明確生態產(chan) 品權責歸屬。健全不同門類自然資源資產(chan) 的權利體(ti) 係,按照自然資源資產(chan) 所有權與(yu) 使用權相分離的原則,推動自然資源資產(chan) 有償(chang) 使用。
健全生態補償(chang) 賠償(chang) 機製。《意見》提出,推動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加大對生態保護紅線覆蓋比例較高地區支持力度,推動將生態保護紅線麵積、比例、保護情況作為(wei) 資金分配和獎懲的重要因素。鼓勵生態產(chan) 品供給地和受益地按照自願協商原則,通過資金補償(chang) 、產(chan) 業(ye) 轉移、共建園區等多元化方式,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推進自然資源資產(chan) 損害賠償(chang) 製度建設,逐步建立自然資源資產(chan) 損害的發現、核實、索賠和報告機製,維護自然資源資產(chan) 所有者權益。
構建生態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化經營開發機製。《意見》要求,依托潔淨水源、清潔空氣、適宜氣候等自然本底條件和優(you) 美自然風光,從(cong) 事生態旅遊、康養(yang) 、體(ti) 育等產(chan) 業(ye) 開發;發掘海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發展海水淡化與(yu) 綜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態牧場等綠色產(chan) 業(ye) 。利用地質遺跡、地熱、礦泉水等特色資源,建設地質文化村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加快礦山生態修複、礦產(chan) 資源綜合利用、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等綠色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化應用,推動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