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地質勘查工作作為(wei) 探索地球、發現資源的重要手段,在國家經濟建設、資源安全保障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麵發揮著基礎性、先行性的作用。《習(xi) 近平關(guan) 於(yu) 自然資源工作論述摘編》體(ti) 現了新時代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戰略思維。其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要求地質勘查工作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必須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地質勘查工作為(wei) 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可持續的資源保障;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地質勘查管理工作適應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求,創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論述為(wei) 地質勘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將指導我們(men) 更好地從(cong) 宏觀層麵把握行業(ye) 發展方向,從(cong) 微觀層麵優(you) 化具體(ti) 管理措施。我們(men) 必須深入學習(xi) 、認真領會(hui) ,切實將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推動地質勘查行業(ye) 邁進新的發展階段。
一、加大組織實施力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開花結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增強國內(nei) 資源生產(chan) 保障能力。要加大勘查力度,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高海洋資源、礦產(chan) 資源開發保護水平。
找礦工作涉及麵廣,必須係統考慮,形成合力。
一要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工作。深入開展區域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等工作,能夠係統掌握地質構造、地層岩性和地球化學特征等信息。這不僅(jin) 有助於(yu) 圈定找礦遠景區,還能為(wei) 後續的礦產(chan) 勘查提供科學依據。同時,現代地質科學技術的發展,如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深穿透地球化學勘查等技術的應用,基礎地質調查精度和深度的不斷提高,為(wei) 找礦突破提供了更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要加大找礦資金投入。除政府應加大對地質勘查的財政投入,設立專(zhuan) 項找礦基金,重點支持基礎地質調查、礦產(chan) 勘查前期工作和戰略性礦產(chan) 勘查項目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社會(hui) 資本進入找礦領域,通過製定優(you) 惠政策,如稅收減免、投資補貼等,鼓勵企業(ye) 投資地質勘查項目,調動企業(ye) 的投資積極性,拓展找礦資金的來源渠道。
三要鼓勵地勘單位和礦山企業(ye) 提供勘查區塊建議,多渠道拓展區塊來源。地勘單位和礦山企業(ye) 在長期的地質勘查和礦產(chan) 開發過程中,積累了豐(feng) 富的地質資料和實踐經驗。要采取措施活化這些寶貴的知識成果,提高勘查工作的針對性和成功率。同時,要按照新修訂的礦產(chan) 資源法,不斷規範區塊出讓、轉讓等程序,保護各類投資主體(ti) 的合法權益,穩定市場預期,提高勘查區塊的利用效率。
四要加強找礦裝備建設,全麵推進綠色勘查。加大對找礦裝備研發和列裝的投入,引進和推廣國內(nei) 外先進的地質勘查設備,如高性能高精度的鑽探設備、地球物理探測儀(yi) 器、衛星遙感設備等,促進地質勘查裝備技術的整體(ti) 升級換代。同時,在勘查過程中,要遵循生態優(you) 先的原則,采用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的勘查技術和方法,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減少鑽探過程中廢棄物排放,並加強勘查過程中的環境監測和生態環境恢複工作,實現地質勘查與(yu) 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五要加強地質礦產(chan) 領域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yang) 。加大對地質礦產(chan) 領域科研項目的投入,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ye) 開展地質勘查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要特別重視地質科技青年人才的培養(yang)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包括高校地質專(zhuan) 業(ye) 教育、在職人員繼續教育等,保障地質勘查行業(ye) 代際傳(chuan) 遞和接力。此外,還要組織專(zhuan) 家常態化深入地質工作一線,及時解決(jue) 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並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
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麵提升地質災害防禦能力和地質安全服務水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yan) 重的國家之一,要全麵提高全社會(hui) 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
在方法上,一要指導各地強化“人防+技防”措施。“人防”方麵,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chuan) 教育,提高公眾(zhong) 的地質災害防範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分發揮基層群眾(zhong) 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中的作用。“技防”方麵,要加大對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和設備的投入,如安裝自動化的地質災害監測儀(yi) 器,實時監測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位移、降雨量等數據,並及時將預警信息發送給相關(guan) 部門和群眾(zhong) 。二要落實“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管理要求。要高度重視風險調查評價(jia) 與(yu) 區劃在地質災害防治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開展地質災害詳細調查,確定隱患點的位置、規模和危險程度,對隱患點進行分類分級管理。同時,要基於(yu) 地質環境條件、人類工程活動等因素,劃分地質災害風險區,評估風險等級,並對隱患點和風險區采取不同管控措施。
在能力拓展上,一要提升極端天氣防範應對能力。極端天氣往往是地質災害的重要誘發因素。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要加強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機製,及時掌握極端天氣的變化情況,形成應對極端天氣全過程的響應和處置機製。二要做好全國地麵沉降監測和城市地質安全風險防控服務。地麵沉降是我國部分地區麵臨(lin) 的重要地質問題,對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安全等產(chan) 生嚴(yan) 重影響。要加強全國地麵沉降監測網絡建設,提高監測精度和密度,及時掌握地麵沉降的動態變化情況。要開展地麵沉降機理研究和城市地質調查,為(wei) 地麵沉降防治和城市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在體(ti) 係建設上,要統籌加強調查評價(jia) 、監測預警和綜合治理等綜合防治體(ti) 係建設。調查評價(jia) 是地質災害防治的基礎工作,通過詳細的地質災害調查,掌握地質災害的分布、發育規律和形成機製。監測預警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關(guan) 鍵環節,要建立完善的監測預警體(ti) 係,提高預警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綜合治理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手段,根據地質災害的類型、規模和危害程度,采取工程治理、生物治理等多種措施進行綜合治理。通過加強這三個(ge) 方麵的工作,構建完整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ti) 係,推進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安全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
三、建立健全地質勘查行業(ye) 管理製度,支持和助力地勘單位深化改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大力弘揚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鬥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發揮更大作用。
地質勘查行業(ye) 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和地勘單位雙向發力。
一是不斷完善地質勘查信用監管。建立地質勘查單位信用評價(jia) 體(ti) 係,對地質勘查單位的技術能力、勘查質量、安全生產(chan) 、環境保護等方麵進行綜合評價(jia) 。將信用評價(jia) 結果與(yu) 勘查項目招投標、財政資金支持等掛鉤,對信用良好的單位給予政策支持和獎勵,對信用不良的單位進行限製和處罰,促進地質勘查單位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勘查質量。
二是把好地質工作關(guan) 鍵環節和節點,提升地質勘查單位和從(cong) 業(ye) 人員能力水平。地質勘查工作涉及多個(ge) 關(guan) 鍵環節,如項目立項、勘查設計、野外施工、成果報告編製等,都需要有相應的技術規範。要全麵梳理並修訂完善有關(guan) 標準規範,定期組織開展地質勘查業(ye) 務培訓,全麵提升地質勘查單位和從(cong) 業(ye) 人員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水平及職業(ye) 道德,增強職業(ye) 共同體(ti) 認識,形成政府監管、寓管於(yu) 服、行業(ye) 自律、各盡其責的良好氛圍,保障地質勘查工作質量,維護地質勘查行業(ye) 秩序。
三是進一步夯實屬地監管,充分發揮從(cong) 業(ye) 主體(ti) 的自治作用。取消地質勘查資質準入,將管理重心下沉和向市場化方向漸進,是地質勘查行業(ye) 管理職能轉變的重要特點。地方政府相關(guan) 部門要加強對本地區地質勘查活動的監管,依法查處違法違規勘查行為(wei) 。同時,要充分發揮地質勘查從(cong) 業(ye) 主體(ti) 的自治作用,鼓勵地質勘查有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或自律組織不斷完善行業(ye) 規範和自律公約,通過行業(ye) 內(nei) 部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與(yu) 政府監管互動協同,共同促進地質勘查行業(ye) 健康發展。
四是傳(chuan) 承和弘揚“三光榮”等優(you) 良傳(chuan) 統,不斷發展壯大地質勘查事業(ye) 。“三光榮”優(you) 良傳(chuan) 統是地質勘查行業(ye) 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時代更要傳(chuan) 承和弘揚“三光榮”優(you) 良傳(chuan) 統,激發和增強地質勘查人員的工作熱情與(yu) 使命感。通過開展地質精神宣傳(chuan) 教育活動,將地質精神融入企業(ye) 文化和人才培養(yang) 中,使地質勘查人員在工作中保持艱苦奮鬥、勇於(yu) 奉獻的優(you) 良作風。同時,要營造尊重地質勘查工作、重視地質勘查人才的社會(hui) 氛圍,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地質勘查事業(ye) ,不斷壯大地質勘查隊伍,為(wei) 地質勘查事業(ye) 發展提供堅實的人力基礎。
廣大地質工作者要牢記使命,持續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自然資源工作的重要論述,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紮實推進各項工作,推動地質勘查行業(ye) 向著更加科學、規範、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作者: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 熊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