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自然資源部門製定方案下發通知推進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發表時間 :2023-05-16 來源:
日前從自然資源部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獲悉,為推動自然資源領域重大安全生產風險隱患防控措施落實,堅決遏製重特大事故發生,近日,內蒙古、河北、吉林、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海南、陝西等省(區)自然資源部門製定方案、下發通知,推進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開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切實解決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不到位、問題整改不徹底等問題,堅決遏製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自然資源係統不發生有較大社會影響的事故,保障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期間平安穩定。浙江廳提出了深化礦政管理領域攻堅整治、深化國土空間規劃及用途管製領域攻堅整治、深化地質勘查和測繪行業領域攻堅整治、深化城市地質安全領域攻堅整治等8項重點任務。
吉林省自然資源廳開展一係列排查整治行動,重點內容為:一是加強地勘測繪行業關鍵環節排查整治。外業作業前要充分掌握勘查區、測繪區地域特點,進入危險性較高的勘查區、測繪區時,聘請當地向導,科學規劃行進路線,配備衛星電話等必備物資,不在大風、暴雨等極端天氣下開展野外作業等;嚴查違法分包轉包,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單位資質、測繪資質管理,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嚴格追究資質方的責任;將勞務派遣人員、靈活用工人員納入各單位安全生產統一管理,履行安全生產保障責任等。二是加強重點領域違法用地用礦排查整治。重點對尾礦庫、危化品、油氣管道等高危項目開展排查整治,對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布局、違法用地等問題進行排查,對違法行為進行及時糾正查處;全麵排查無證勘查開采、以采代探、違法盜采、越界開采等違法違規問題。三是加強辦公場所消防安全風險排查整治。四是加強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整治。
河北省自然資源廳開展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專項排查整治,一是查處打擊各類礦產資源違法違規行為,主要查處無證勘查開采、越界勘查開采和以采代探等違法違規行為。打擊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過程中以治理修複為名實施違法采礦等行為,打擊金礦“洗洞”非法盜采,查處違法采礦、超越批準的礦區範圍采礦等行為。二是強化地質勘查和測繪行業安全生產,排查安全生產管理製度建立及實施、外業等關鍵環節安全防範管理等。三是加強海洋安全管理,推進對船舶、海洋觀測設施等的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印發《關於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回頭看”的緊急通知》,部署督導各部門和單位依法履職,補齊安全生產管理短板,防範風險隱患。一是強化源頭管控和審批監管。各地自然資源部門要與應急管理、消防等部門加強溝通,將公共安全設施納入市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做好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與安全生產的銜接;編製控製性詳細規劃時要合理布局消防站和應急設施等公共安全設施,編製城鎮和產業園區詳細規劃時要加強對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周邊用地的規劃管控等。二是加強海洋安全管理和服務保障。依規處置涉嫌違規用海項目,切實加強海上風電項目管理,開展海纜巡護執法行動,確保海纜安全運行。三是開展海洋災害防禦汛前準備,部署開展風險隱患排查等工作。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開展全省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一是推進礦業權排查,嚴肅查處無證勘查開采、“洗洞”盜采金礦、越界勘查開采和以采代探、以整治修複等名義違法開采等行為。二是推進地質勘查和測繪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三是推進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重點加強人員密集區、重要基礎設施周邊、旅遊景區、臨邊臨崖臨溝等區域的巡排查力度。四是推進機關辦公場所消防安全風險排查。
按照自然資源部辦公廳有關通知要求,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江西省自然資源廳、湖北省自然資源廳、陝西省自然資源廳在“五一”期間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內蒙古廳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做好“五一”前後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和汛期地質災害防範工作,並聯合自治區公安廳出台打擊盜采礦產資源行為大排查大整治相關方案,對盜采、越界開采礦產資源等違法違規行為實行排查全覆蓋,力求不留死角。江西廳聚焦連續多年違法開采礦山、偷挖盜采易發區及熱點礦種等,重點查處打擊亂采濫挖礦產資源等違法違規行為,防範礦山安全事故發生。湖北廳部署了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等8方麵工作任務,“五一”期間出動4964人次,排查出隱患21處並均進行了整改。陝西廳印發緊急通知,迅速排查風險隱患,全力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五一”期間出動529人次開展礦山安全巡查檢查,消除問題隱患15處,確保“五一”假期安全穩定。(中國自然資源報)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開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切實解決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不到位、問題整改不徹底等問題,堅決遏製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自然資源係統不發生有較大社會影響的事故,保障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期間平安穩定。浙江廳提出了深化礦政管理領域攻堅整治、深化國土空間規劃及用途管製領域攻堅整治、深化地質勘查和測繪行業領域攻堅整治、深化城市地質安全領域攻堅整治等8項重點任務。
吉林省自然資源廳開展一係列排查整治行動,重點內容為:一是加強地勘測繪行業關鍵環節排查整治。外業作業前要充分掌握勘查區、測繪區地域特點,進入危險性較高的勘查區、測繪區時,聘請當地向導,科學規劃行進路線,配備衛星電話等必備物資,不在大風、暴雨等極端天氣下開展野外作業等;嚴查違法分包轉包,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單位資質、測繪資質管理,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嚴格追究資質方的責任;將勞務派遣人員、靈活用工人員納入各單位安全生產統一管理,履行安全生產保障責任等。二是加強重點領域違法用地用礦排查整治。重點對尾礦庫、危化品、油氣管道等高危項目開展排查整治,對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布局、違法用地等問題進行排查,對違法行為進行及時糾正查處;全麵排查無證勘查開采、以采代探、違法盜采、越界開采等違法違規問題。三是加強辦公場所消防安全風險排查整治。四是加強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整治。
河北省自然資源廳開展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專項排查整治,一是查處打擊各類礦產資源違法違規行為,主要查處無證勘查開采、越界勘查開采和以采代探等違法違規行為。打擊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過程中以治理修複為名實施違法采礦等行為,打擊金礦“洗洞”非法盜采,查處違法采礦、超越批準的礦區範圍采礦等行為。二是強化地質勘查和測繪行業安全生產,排查安全生產管理製度建立及實施、外業等關鍵環節安全防範管理等。三是加強海洋安全管理,推進對船舶、海洋觀測設施等的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印發《關於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回頭看”的緊急通知》,部署督導各部門和單位依法履職,補齊安全生產管理短板,防範風險隱患。一是強化源頭管控和審批監管。各地自然資源部門要與應急管理、消防等部門加強溝通,將公共安全設施納入市縣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做好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與安全生產的銜接;編製控製性詳細規劃時要合理布局消防站和應急設施等公共安全設施,編製城鎮和產業園區詳細規劃時要加強對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周邊用地的規劃管控等。二是加強海洋安全管理和服務保障。依規處置涉嫌違規用海項目,切實加強海上風電項目管理,開展海纜巡護執法行動,確保海纜安全運行。三是開展海洋災害防禦汛前準備,部署開展風險隱患排查等工作。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開展全省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一是推進礦業權排查,嚴肅查處無證勘查開采、“洗洞”盜采金礦、越界勘查開采和以采代探、以整治修複等名義違法開采等行為。二是推進地質勘查和測繪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三是推進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重點加強人員密集區、重要基礎設施周邊、旅遊景區、臨邊臨崖臨溝等區域的巡排查力度。四是推進機關辦公場所消防安全風險排查。
按照自然資源部辦公廳有關通知要求,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江西省自然資源廳、湖北省自然資源廳、陝西省自然資源廳在“五一”期間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
內蒙古廳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做好“五一”前後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和汛期地質災害防範工作,並聯合自治區公安廳出台打擊盜采礦產資源行為大排查大整治相關方案,對盜采、越界開采礦產資源等違法違規行為實行排查全覆蓋,力求不留死角。江西廳聚焦連續多年違法開采礦山、偷挖盜采易發區及熱點礦種等,重點查處打擊亂采濫挖礦產資源等違法違規行為,防範礦山安全事故發生。湖北廳部署了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等8方麵工作任務,“五一”期間出動4964人次,排查出隱患21處並均進行了整改。陝西廳印發緊急通知,迅速排查風險隱患,全力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五一”期間出動529人次開展礦山安全巡查檢查,消除問題隱患15處,確保“五一”假期安全穩定。(中國自然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