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康:“取消采礦地質報告編製資質要求”深意何在?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劉益康:“取消采礦地質報告編製資質要求”深意何在?
發表時間 :2016-03-24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前不久,中國政府網發布了《國務院關於第二批清理規範192項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的決定》,取消了對礦床開采地質報告編製的資質要求,傳遞出加快地勘業簡政放權步伐的信號。無疑,這一舉措有利於與全球礦產勘查開發市場的進一步融合,但也給業內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對於編製地質報告,國外通常對礦產勘查公司或勘查單位是沒有資質要求的。隻有在關乎人民生命和安全時,才對有的從業者(如工程設計院、建築公司、醫院等)提出資質要求。其實,承擔礦產勘查項目,開展野外作業,如地質填圖定個點、化探掃麵抓把土、物探測量布條線、鑽探施工打個眼,隻要事後恢複地表環境、封好鑽孔,一般不會危及人身健康,也不會埋下安全事故隱患。因此,也就不需要從業資質。
  當年,我們設立地質勘查資質管理的初衷是“加強地質勘查活動管理,維護地質勘查市場秩序,保證地質勘查質量”。實際上,抓住對探礦權的管理,就牽住了地質勘查活動管理的“牛鼻子”。管住探礦權範圍內的最低投入,按時依規提交階段地質報告,對違反《礦產資源法》及有關法規的,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直至吊銷勘查許可證。維護地質勘查市場秩序,則要用市場管理的法規來維持,政府無須操心商業性礦產勘查的錢花得是不是合適。而保證勘查質量,關鍵是將虛假的地質報告,逐出礦產勘查市場。
  最近,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對提交虛假勘查報告的,將追究刑事責任”。這才是能對勘查造假者起到震懾作用的方法。勘查資質在加強管理、規範市場和提高質量上,並未起到預想的作用。
  礦產勘查,是把找礦的地質設想付諸實施的風險投資行為。跟軟件開發、新藥研製類似,是地質勘查領域內的“創投”。在全球範圍內,是由成千上萬的初級勘查公司來完成的,沒有市場準入的勘查資質和級別的要求。公司規模小,更容易得到投資。我們以不同職稱、不同類別專業技術人員的多少、各類儀器設備的數量,來核準勘查資質、劃分級別等級,是一種主觀設置,缺乏依據。例如,規定固體礦產勘查甲級資質單位,至少要擁有500萬像素及以上的數碼相機6台。像這樣的標準,有意義嗎?
  此外,對勘查的資質和級別,繁瑣的審批和核查,使管理機關和礦產勘查實施實體不勝其煩;而承擔礦產勘查項目和資質級別掛鉤,催生了上報資料的不實;借用地勘單位勘查資質編製報告,成為勘查造假,實施商業欺詐,有關人員腐敗的高發地帶。
  取消對礦產資源開采地質報告編製的資質要求,把“具有相應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定位為“中介實施服務機構”。這樣一來,任何企業、機構和個人,都可以承擔相應的地質勘查報告的編製。這也意味著,“承擔礦產勘查項目必須擁有相應等級的勘查資質”這一規定失去了存在價值。
  融入礦產勘查全球大市場,是無需勘查資質的。國務院的清理決定,使礦產勘查資質的含金量下降,不再是地勘單位生存的利器。礦產勘查市場這塊蛋糕,將為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分享。地勘業的改革還將深入,國務院的這項改革措施出台,應當引起我們的深思,從中得到改革發展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