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石油協會會長趙友山:油品進口應降低門檻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黑龍江石油協會會長趙友山:油品進口應降低門檻
發表時間 :2013-11-1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國內石油流通市場的路線製定,無疑是曆年來中國能源領域的改革中最艱難也最受關注的。
  原因不僅在於中國近九成的民營企業均集中於中下遊,另一個關鍵則是,相比於對資金、技術、準入門檻較高的上遊勘探開發,多年來市場對打破國有石油公司對中下遊煉化、銷售業務壟斷的呼聲不斷。
  針對國內油品流通市場的現狀,在“383改革方案”中重提“將放開原油、成品油、天然氣進口權”時,黑龍江石油協會會長、原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
  如何落實是關鍵
  《21世紀》:此次“383改革方案”中對石油的改革設計則具體指出了對原油、成品油、天然氣進口權的放開,這是否意味著此次在流通市場的改革力度會更大?更具有針對性?
  趙友山:新方案能取得什麽樣的效果還需要繼續觀察。過去這麽多年來,原油、汽柴油、天然氣的進口權一直都屬於國有石油公司,民營企業隻能進口燃料油,雖然燃料油也屬於成品油範圍之內,但從廣義的範圍來說,成品油應該就指汽柴油。
  這次的方案中指定了油品進口權是一次進步,但從過去這麽多年來的經驗來看,一個宏觀上的政策是否能推進最終還得看有沒有相應的監管部門、配套政策進行統籌協調。誰來監管?怎麽落實?這直接影響到改革方案是按步推進,還是又落入一紙空文。
  《21世紀》:決策層雖然屢屢頒布改革方案,但在國內油品流通市場的作用卻收效甚微,根源是什麽?應該如何解決這些現實問題?
  趙友山:中國石油市場現存的問題是多方麵綜合因素造成的。包括了曆史原因,國有石油公司對市場的絕對主導,主管部門監管協調上的問題等等。
  應該放開進口權,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市場中來,要藏油於民,在國有石油公司擔當國家能源安全主要角色外,充分發揮民營企業靈活的特點,為國家進口更多的石油保證國內的能源供應,分步驟地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
  應降低資質門檻
  《21世紀》:雖然此次針對性地提出了進口權的放開,但絕大部分民營煉化、貿易企業卻並未表現出應有的興奮,為什麽?
  趙友山:民營企業的消極反應一方麵源於方案外的配套細節政策缺失,這麽多年來對“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早已習以為常。
  另一方麵是這個政策背後有一定的局限性。對原油進口權的放開真正惠及的還是此前計劃經濟時代取得進口資質保留下來的那批地煉廠,而對於絕大多數沒有進口資質的民營企業來說,這個政策沒有明顯的作用,大家還是需要高價去新加坡進口燃料油,拉回國後再提煉成汽柴油,但國家對燃料油的進口製定了高達8%的稅費,從這一點來看,這是不公平的。
  《21世紀》:你曾多次上書國務院高層並得到數位領導人的批示,你提出的主要有哪些具體的建議?
  趙友山:我最近又在準備材料上報給李克強總理,內容主要包括建議降低對民營企業進口資質的設定門檻、將汽柴油進口權分離出來、允許民營企業通過靈活的特點進口汽柴油。
  我認為在石油貿易領域,之前設定的注冊資本8000萬等門檻太高,真正能從國外拿進油來的民營公司,它最應該具備的並不是資金,而是渠道,一個民營公司哪怕滿足了審批進口資質的所有條件,如果拿不到油再充裕的資金也無濟於事。但如果民營公司有能力獲得油源,哪怕它資金短缺它也會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是市場主導的。
  《21世紀》:到目前為止,民營石油公司的整體處境如何?
  趙友山:經過十餘年的發展,目前全國共有精細化工企業23家,地方煉油廠120餘家,民營成品油批發企業609家,倉儲企業146家,民營加油站44005家(全國共有加油站95571家,民營加油站數量約占全國加油站總數的46%)。
  在市場份額上,1998年,民營占據了國內85%的供應市場,但到2010年縮小到了46%,現在,民營的市場份額已經隻接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