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勘查工作的常態與新常態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礦產勘查工作的常態與新常態
發表時間 :2014-11-06    來源: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一個新階段,即由高速增長進入到中速增長,這將是我們麵臨的一種新常態。從世界經濟發展史看,經曆了工業化時期和後工業化時期。工業化時期,經濟高速增長,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開展,資源消耗巨大,環境汙染嚴重。後工業化時期,經濟增長緩慢,發展主要靠第三產業拉動,第二產業不斷轉移,有空心化的趨勢,因此資源消耗不斷遞減,生態環境有所改善。在兩期之間應有一個轉換過渡期,英美在上世紀50年代、日本在70年代進入過渡期。
  目前,我國處於工業化時期的中後期,已經開始進入過渡期,麵臨三期疊加的局麵。與工業化時期和後工業化時期相對應,地質工作將由資源型轉向環境型,即由礦產勘查為主轉向環境治理與保護為主。在工業化時期,由於對礦產資源的巨大需求,促進了礦產勘查工作的發展,政府為此也加強了基礎性地質調查工作,出現了地質工作的大繁榮。到了工業化後期,基層地質調查工作基本完成,礦產勘查工作規模萎縮。進入後工業化時期,由於對礦產資源(不含能源)的小消費不斷遞減、成本上升、環保要求日趨嚴格、政府限製和社區反對等綜合因素,造成大量礦山關閉,新建礦山更是困難重重,礦產勘查工作也就難以為繼或轉向海外。由於工業化時期產生的對環境的破壞和汙染,需要治理和修複,地質工作因此轉向了以環境治理與保護為主。在這兩個常態之間,也必然存在一個或長或短的過渡期。對幅員遼闊的大國,過渡期會長一些。
  而我國地勘行業同樣麵臨三期疊加的局麵。一是增長速度由高轉低的轉型期。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我國地勘企業統計資料,2013年我國地勘行業收入較上年下降10.44%,找礦支出下降11.99%。而全球有色金屬勘探投入則下降31%,勘查規模嚴重萎縮。二是由於礦產勘查規模嚴重萎縮以及政府堅決從商業性地質工作(礦產勘查)中退出,地勘單位已麵臨產業結構調整、隊伍結構調整及服務方向調整的陣痛期。三是刺激政策與改革的政策消化期。我國的煤炭、鐵礦、鋁土礦等已處於過度勘探狀態。鐵礦的勘探深度多在1000米以下,現在看根本無法實現商業開采。2000年以前,我國鋁土礦主要是露天開采,而現在的勘探深度多超過500米甚至1000米,而坑采的鋁土礦根本無法與海外紅土型鋁土礦競爭。2000年以前,我國根本不進口鋁土礦,而近些年進口量達數千萬噸,對外依存度達到50%。煤、鐵、鋁所形成的過剩勘探能力的消化就是個問題,而且必將衝擊和擾亂其它礦種的勘查工作。地勘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以及政府堅決從商業性地質領域退出對地勘單位的衝擊將尤為巨大,顛覆了以往的生存發展模式。分類改革後,公益性地質工作將主要由公益一類單位承擔,而大多數的公益二類和轉企的地勘單位隻能從事商業性地質工作。以往地勘單位的礦產勘查工作主要是靠政府投入支撐,這是地勘單位生產發展的基礎,地質技術服務收入隻能起到補充作用。2013年,國家地質調查工作就取消了對探礦工程的投入,礦產勘查已成無米之炊。我國地勘行業已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國家投入已經停止,外資早已撤出,社會資本大量出逃。地勘單位改革原地踏步、了無起色。
  礦產勘查的發展除了有階段性特質外,在市場經濟及全球化趨勢中還有行業自身的規律特征,也即常態。
  礦產勘查與礦業實為一體,周期性極強,而且波動幅度大大高於經濟的波動幅度,經常大起大落。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在市場的大潮中,如何認識和把握這種潮起潮落,成為弄潮兒,對地勘單位而言教訓多於經驗。比如在上升期如何運作,下降期是何對策,峰值是否出現且能持續多久,穀底是否到來,將震蕩多長時間,是否進入複蘇與上升通道,考驗著人們的智慧與才藝。
  礦產資源地域分布不均,量與質差別巨大。一國的稀缺礦種,在他國可能唾手可得。因此必須以全球眼光考量。如鐵和鋁是使用最廣泛的大宗礦產,全球資源十分豐富,加之循環利用程度高,雖不能說取之不盡,但可說用之不竭,不存在稀缺性和耗竭性。鐵礦分布十分廣泛,但品質差別巨大。全球的貿易鐵礦石主要來自風化殼型鐵礦,品位高達60%左右,可不經選礦直接入爐,規模通常幾十上百億噸,大規模露采的生產成本僅20美元/噸左右。而我國最主要的鞍山式鐵礦,可回收的磁性鐵有20%就算富礦了。鋁土礦也如此,國外利用的主要是紅土型鋁土礦,規模大、露天開采,而且冶煉流程短、能耗少、成本低。相對我國沉積型鋁土礦優勢巨大。在全球礦產勘查投資中,這類礦產的投入非常少,占比極低。不要因為一時價高,以為有利可圖,就一哄而上,結果收不了場。我國現在有不少鐵礦項目就處於這種尷尬局麵,類似礦種還有鎳(主要是紅土型鎳礦)、鉻、錳、鉀鹽等。對這類礦種的投入要十分慎重。(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 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