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華:直麵五大挑戰 加速改革創新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王家華:直麵五大挑戰 加速改革創新
發表時間 :2015-06-01    來源:

代表們,同誌們:
  今年的中國探礦者年會是在新常態下召開的,這是個充滿挑戰又充滿希望的曆史時期,所以我把今天的專題發言定位於“直麵五大挑戰,加速改革創新”。
  新常態是什麽?習主席用三句話概括--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2015中國探礦者年會暨第九屆百家地質隊長座談會於5月28日-29日在安徽廬江召開。
  圖為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常務副會長王家華演講直麵五大挑戰 加速改革創新
  專家們說,這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程中的戰略決策,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場新的革命。毋庸置疑,它已來到了我們麵前,不管你願不願意。可以確信,以資源高消耗,環境低門檻的中國經濟傳統模式將得到調整,重化工業通過製度變革根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進入倒逼狀態。
  為了籌備這個會,對地質礦產勘查的總體情況作了梳理。去年礦產勘查總投入1120.5億元,其中非油氣勘查投入402.7億元,同比下降12.4%,新發現大中型產地144處,其中新增查明資源儲量鐵礦石30億噸,銅金屬441.9萬噸,鉛鋅金屬1138.8萬噸,鋁土礦2.1億噸,金840.6噸,鉀鹽791.2萬噸,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成果進一步擴大。但到基層作了一番調研,也發現當前全國地勘業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礦產勘查市場劇烈收縮,礦產勘查融資發生嚴重困難,已程度不同的影響第二階段找礦突破;在新常態下對開拓地勘新市場迷惘,地勘經濟下行未止;地勘隊伍事企混合運行的體製走到盡頭,地勘單位進一步深化改革已迫在眉睫;地勘行業自律亟需加強,以法治勘急待破題;地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滯後,需要激發新的動力源。
  當然,因地區不同,各個地勘單位發展的階段不同,還不限於這五大挑戰,但是,從總體而言,這五大挑戰已經實實在在擺在了我們麵前,於是有人說,地勘工作的冬天又來了。如何看待當前的形勢?如何適應新常態?如何創新發展,培育新型地勘經濟體?使我們這次探礦者年會充滿著期待。
  (一)
  礦產勘查是全國地勘隊伍的主業,全球礦業的下行調整,對這一主業帶來了重大影響。現在人們關心的是,這一下行調整期究竟有多長?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結合全球宏觀經濟來分析。2014年美國、歐盟、日本、金磚五國、東盟五大經濟體GDP總量是59.11萬億美元,約占全球GDP總量的76.9%,占全球人口的63%。這五大經濟體美國的增速2.4%,金磚五國中的中國增速7.4%,印度增速5.5%,東盟增速5%,其他的增速都在零點幾,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對於礦產品的剛性需求,數學模型顯示,它與人均GDP的增長有密切聯係。農耕經濟對礦產品的需求不大;進入工業化、城鎮化早期(人均GDP1000美元-3000美元),對礦產品的需求呈上升期;進入工業化、城鎮化中期(人均GDP3000美元-10000美元)呈快速增長期;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後期(人均GDP10000美元-20000美元)呈高位穩定期;進入後工業化時期(人均GDP2萬美元以上),除油氣外,呈下降期。
  2014年宏觀經濟麵表現較好的是中國、印度、東盟和美國,由於美國已進入後工業化時期,對礦產品的需求不敏感,頁岩氣革命後,對傳統能源的需求也在下降。印度人均GDP才1500多美元,僅僅進入對礦產品剛性需求的上升期,未到“快速增長期”。東盟10國進入“快速增長期”的隻有泰國、印尼。所以對全球礦業具有支撐力的最大經濟體還是中國,即使這樣,中國經濟也進入新常態,增速放緩,加上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超過第二產業,而第三產業相對於第二產業消耗礦產資源的強度要低得多。
  綜上所述,雖然中國對礦產品的剛性需求仍在增長,但增速放緩;其它新興經濟體短期內尚無可能接過礦產資源剛性需求的接力棒,於是全球礦業進入下行調整期應該在“大邏輯”裏。
  今年前4個月,中國經濟雖仍在合理區域裏運行,但下行壓力加上,央行從2014年11月開始已兩次降準、三次降息,CPI步入1時代,PPI連續38個月為負,顯示需求仍然疲弱,通縮風險增加。但盡管如此,一季度中國經濟仍保持7%增速,在全球經濟體中“柳上春風”。反觀美國,去年三季度的經濟增長高達5%,四季度下跌到2.2%,今年一季度竟斷崖式地下跌到0.2%!所以權威經濟學家認為“全球經濟複蘇依然是艱難的”。
  受宏觀經濟影響,中國礦業一季度主營收入同比下降14.5%,利潤同比下降61%,其中煤炭、鐵礦石企業最為困難,虧損麵分別達到80%和90%,煤炭、黑色、有色、部分非金屬固定資產投資都為負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礦產勘查投入的負增長幾乎是板上釘釘。
  縱觀全球,根據中國礦聯的預測,礦業回暖仍待時日,既要看全球經濟複蘇的程度,又要看部分新興經濟體是否突圍成功。印度、東盟、非洲是礦產品剛性需求最有潛力的三大經濟體,人口達到28億,目前經濟增長都在5%以上,等它們進入工業化、城鎮化的“快車道”,資源的剛性需求會勃發,資源的價格會進入又一次上漲周期。
  當前,礦產勘查的投融資遇到了困難,既有國家財政體製改革、財政資金要逐步退出競爭性領域的原因,也有市場對傳統礦業看空的原因。在此嚴峻挑戰麵前,我們必須振奮精神,加速改革創新,加速建設中國風險勘查資本市場,加速地勘實體經濟插上金融的翅膀,惟有此道,豈有他途?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但是風險勘查資本市場在中國是從零起步,有許多需要我們學習的領域,要做到“市場深度融合”,不轉變傳統的思維模式,寸步難行。這次會議我們推出建設風勘市場這個板塊,既介紹有關知識,又進行沙盤推演,旨在讓全國的地勘單位盡快進入角色,實現那驚人而壯美的騰飛。
  必須指出的是,礦產勘查的結構性調整也勢在必行。急需礦種、利於開發、易於變現等等市場要素將決定礦產勘查工作的核心競爭力。風勘市場不會輕易相信那些概念上的“大礦”、“富礦”,隻有“有經濟開發價值的礦產地”才能獲得它的青睞。
  關注新技術礦產(三稀金屬、鉑族金屬以及鎂、銻、鈷、螢石、石墨等)是當前技術革命的需要,這些礦產具有良好的成長性,著力於眼前,獲益於長遠。
  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全球礦業下行深度調整之際,境外有比我們更困難的同行。在全球礦業資本市場上,初級勘查公司的市值已縮水80%-90%,這些礦資產有的是優質的,正是我們收購、並購的好機會。“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也給我們走出去創造了新機遇。為迎接下一輪礦業黃金周期,未雨綢繆創新我們的發展方式,需要我們擰成一股繩,集腋成裘,發揮行業群體優勢,這次會議中國礦聯發起設立“一帶一路礦業基金”的倡議,就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必須認真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科學地走出去,而發揮行業聚集要素的功能,正是化解風險的法寶。
  (二)
  礦產勘查市場的收縮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那就意味著地勘單位必須開拓新的市場來彌補經濟總量上的缺口。
  本次會議提出“開拓生態文明建設新市場”,主要想啟發大家新的市場觀。
  中國經濟持續30多年的高速發展,使生態環境的承載力接近極限。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作為“五位一體”來建設,將它提高到新的曆史高度。
  既然是國家的一項戰略,除了公益性、基礎性工作外,必然會有廣闊的市場,隻是,這個市場還需要培育,需要有眼光去發現。
  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國務院先後發了“氣十條”、“水十條”,年底前還要發“土十條”。有的地勘單位已捷足先登,研發重金屬汙染的土壤修複工藝。據有關機構估計,“氣十條”可以拉動投資1.6萬億人民幣;“水十條”拉動投資2萬億人民幣;“土十條”則會拉動投資10萬億人民幣,這麽龐大的市場就看誰的核心競爭力強了。
  曆史地看,傳統的水工環地質工作也是為生態文明建設服務的,但是在新形勢下,應該大大拓展它的深度和廣度。比如“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健康”、“生態資本定量化評估”等等新概念的提出,都孕育著新的市場。
  其實,市場在哪裏,是個永恒的命題。當中國老百姓的生活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雖然市場需求會發生一些變化,但生態環境的市場空間卻不會發生根本變化,隻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化。
  “大”和“深”對礦產勘查工作同樣也是這樣,隨著科技的進步,原來不認為是“礦”的變為“礦”了,原來超深開采不經濟,將來可能有經濟意義了。
  一切都會發生變化。而對傳統地勘實體經濟而言,當前必須盡快引進“互聯網+”來對其進行改造和提升。
  “互聯網+”的本質是傳統產業的在線化和數據化,其中包括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等。它的特點是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要根據自己的痛點去找到結合的入口。
  對於電影行業來說,最大的痛點是“演員太貴,選錯太慘”。現在的製片人就這樣操作:先去百度搜一下明星的粉絲是多少;劇本如果是小說改編的,小說的讀者是多少;一部電影裏所有明星加起來的粉絲超過一個億,電影的票房不用賭、不用猜,就可以算出來。
  騰訊提供的微信工具已在涉及日常生活的各領域進行廣泛複製,醫療掛號、就餐、娛樂、打車等都與移動終端連接,一個智能手機可以全部搞定。它們的設計書裏還有智慧學校、智慧機場、智慧城市……
  地勘行業的痛點是什麽呢?“找礦風險太高,找礦投入難找,找礦成果變現太難”。這些難題通過“互聯網+”能否破解?我想經過我們的行業精英通力合作是可以攻克的。
  今年兩會期間,“股權眾籌融資試點”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所謂“股權眾籌”,就是滿足條件的投資者通過互聯網投資平台購買股份,成為早期天使投資人,未來可以獲得公司上市溢價或分紅,當然,也可能投資失敗,錢打水漂。這意味著一家公司不用到資本市場上去IPO,也可以獲得投資。
  風險勘查的融資其實就需要相當數量的天使投資人,能不能做“股權眾籌”大家可以討論,本次會議我們設立了“互聯網+”論壇,給大家一個拓寬視野的平台,希望我們地質人都能跟上互聯網時代,將地勘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上新階段。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眾籌”與非法集資僅一牆之隔,我們所有的改革創新要合法合規,這就要不斷學習,搞清楚了,想明白了,再幹事。
  (三)
  地勘隊伍的改革發展是本次會議的重要主題之一。會前,向汪民副部長匯報了本次會議的籌備情況時,汪部長發表了很重要的意見:地勘單位的分類改革不搞一刀切,無論是公益一類、二類,應該有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實際內容,也就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產品。如果是事業性質的地勘單位怎麽融資?怎麽上市?事企混合運行會出問題,尤其當前製度更加規範,監管更加嚴格。
  本次會議,來了幾十位局領導,很好地研究討論一下地勘隊伍的改革十分必要。地勘協會的執行會長、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局長盧進同誌將領銜組織這次座談,通過統籌謀劃、找準位置、鎖定目標、選好路徑,成為全國地勘業一個重要的改革裏程碑。
  本次會議將通過“地勘行業自律宣言”和“關於進一步改善地勘工作外部環境建議書”。前者強調行業誠信,自律約束;當前,假報告時有出現,這是對整個行業誠信體係的破壞,我們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嚴厲打假,懲處害群之馬,否則將自毀長城。後者是建議政府加快以法治勘的進程,將地勘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為地勘工作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代表們、同誌們,新常態的風來了,如果我們是隻風箏怎麽飛?如果我們是架飛機怎麽飛?如果我們是隻雄鷹怎麽飛?我個人認為,不管何種物體,不管如何飛法,現在關鍵之點是要提前“起飛”,這也是全球著名的管理大師韋爾奇所說--在必須變革之前作出變革。
  讓我們行動起來,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