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ye) 聯合重組取得新的進展。鞍鋼集團淩源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近日揭牌成立。淩鋼正式入列鞍鋼集團,標誌著鞍鋼集團“十四五”戰略重組目標提前完成。
有關(guan) 專(zhuan) 家認為(wei) ,相較於(yu) 發達國家鋼鐵業(ye) 的高集中度,我國鋼鐵業(ye) 仍處於(yu) 過於(yu) 分散狀態,還需進一步營造有利環境,促進產(chan) 業(ye) 集中。
鞍淩重組落地
鋼鐵業(ye) 深入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鞍鋼集團重組舉(ju) 措頻頻。
2021年8月20日,鞍鋼重組本鋼正式啟動。通過鞍本重組,鞍鋼集團成為(wei) 國內(nei) 第二大、全球第三大鋼鐵企業(ye) 。
2023年3月,遼寧省朝陽市政府與(yu) 鞍鋼集團簽訂淩鋼集團49%股權轉讓協議;2024年10月,朝陽市國資委與(yu) 鞍鋼集團簽署淩鋼集團7%股權無償(chang) 劃轉協議,12月獲得國務院國資委批複。劃轉完成後,鞍鋼集團持有淩鋼集團56%股權,成為(wei) 其控股股東(dong) 。
淩鋼集團是以鋼鐵為(wei) 主業(ye) ,礦產(chan) 資源、新能源等多元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的大型國有企業(ye) 集團,年產(chan) 鋼能力達600萬(wan) 噸。鞍淩重組作為(wei) 推進央地融合發展的新實踐,得到國務院國資委和遼寧省的大力支持。重組期間,鞍鋼集團強化頂層謀劃,推動淩鋼啟動投資建設項目44個(ge) ,有效拉動地方投資,為(wei) 鞍淩順利重組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了解,鞍鋼集團控股淩鋼後,粗鋼產(chan) 能將達到7000萬(wan) 噸級,占遼寧、東(dong) 北三省粗鋼產(chan) 量比例分別達到67%、51%,使全國排名前十位的鋼鐵企業(ye) 產(chan) 業(ye) 集中度提升至42%左右,有力促進了鋼鐵業(ye) 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大幅度增強鞍鋼集團綜合競爭(zheng) 力。鞍鋼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譚成旭表示:“作為(wei) 駐遼央企,鞍鋼以重組為(wei) 新起點,把鞍淩重組打造成央地重組新樣板,全力開啟鞍鋼建設世界一流企業(ye) 新征程。”
與(yu) 此同時,鞍鋼集團將以關(guan) 鍵資源和價(jia) 值鏈核心業(ye) 務整合協同為(wei) 重點,聚焦“要素管控+管理移植”和“戰略引領+資源協同”兩(liang) 條主線係統推進、深度融合,推動新淩鋼高質量發展。
按照規劃,到“十五五”中期,新淩鋼力爭(zheng) 實現“5131”目標,即高品質優(you) 特鋼產(chan) 量占比達到50%以上,鐵精粉100萬(wan) 噸,年營業(ye) 收入300億(yi) 元,利稅總額10億(yi) 元。
力促產(chan) 業(ye) 集中
長期以來,我國鋼鐵業(ye) 布局分散、產(chan) 業(ye) 集中度偏低,是影響行業(ye) 高效運行和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2022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促進鋼鐵工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zheng) 到2025年,產(chan) 業(ye) 集聚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鋼鐵產(chan) 業(ye) 集中度大幅提高。
2023年8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7部門印發《鋼鐵行業(ye) 穩增長工作方案》又作出部署,實施龍頭企業(ye) 培育行動,提高鋼鐵產(chan) 業(ye) 集中度。鼓勵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實施兼並重組,建設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ye) 集團,推動全國鋼鐵產(chan) 能優(you) 化布局。支持在細分鋼鐵市場中具有主導權的專(zhuan) 業(ye) 化企業(ye) 進一步整合資源,打造鋼鐵產(chan) 業(ye) 生態圈。鼓勵鋼鐵企業(ye) 開展跨區域、跨所有製兼並重組,改變部分地區鋼鐵產(chan) 業(ye) “小散亂(luan) ”局麵。
從(cong) 實踐層麵看,龍頭企業(ye) 實施戰略性重組,為(wei) 推動鋼鐵業(ye) 兼並重組起到破局性的引領作用。中國寶武先後與(yu) 馬鋼集團、太鋼集團、新鋼集團、中鋼集團等多家鋼企實施聯合重組,迅速成長為(wei) 全球最大的鋼鐵材料供應商。
“‘十四五’時期以來,鋼鐵業(ye) 聯合重組取得新的進展。”中鋼協規劃發展部負責人分析,中國寶武重組新餘(yu) 鋼鐵、戰略投資山東(dong) 鋼鐵,實現優(you) 質鋼鐵基地強強聯合;鞍鋼重組本鋼、淩鋼,區域整合優(you) 化邁出堅實步伐;中信泰富特鋼控股天津鋼管、重組南鋼,攜手打造全球最大專(zhuan) 業(ye) 化特鋼企業(ye) ;建龍重整西寧特鋼,民營企業(ye) 牽頭推進重組再獲進展。
冶金工業(ye) 信息標準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張龍強表示,當前,鋼鐵業(ye) 運行持續呈現高產(chan) 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價(jia) 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麵。鋼材市場供需失衡,企業(ye) 利潤承壓。同時,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我國鋼鐵業(ye) 麵臨(lin) 較大的節能降碳壓力。推進聯合重組已成為(wei) 提升我國鋼鐵業(ye) 競爭(zheng) 力、應對市場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仍需持續推進
從(cong) 國際比較看,各主要鋼鐵生產(chan) 大國都具有高集中度的特點。比如,韓國前兩(liang) 家鋼鐵企業(ye) 的粗鋼年產(chan) 量占全國總產(chan) 量的85%;美國、日本和歐盟前4家鋼鐵企業(ye) 粗鋼產(chan) 量占其總產(chan) 量的比重分別達65%、75%和73%。
相較之下,我國鋼鐵企業(ye) 現仍處於(yu) 過度分散狀態。2023年和2024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國鋼鐵業(ye) 排名前10位的企業(ye) 產(chan) 業(ye) 集中度(CR10)僅(jin) 為(wei) 41.4%和41.2%。
“究其原因,主要是國內(nei) 促進聯合重組的實質性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仍然有所欠缺。”中鋼協有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鋼鐵企業(ye) 聯合重組是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化解過剩產(chan) 能、改善市場秩序、促進行業(ye) 轉型升級的重大基礎性政策措施。根據調研了解,行業(ye) 裏不少優(you) 勢企業(ye) 有能力、有意願通過主動聯合重組爭(zheng) 取新的發展機遇、獲得新的發展空間,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進一步消除非市場因素的障礙。
日前召開的“鋼鐵行業(ye) 促進聯合重組和完善退出機製座談會(hui) ”提出,當前,實質性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構建過程,重點推動產(chan) 能、產(chan) 量、能耗、環保指標等要素的跨區域轉移,是進一步打開重組之門的“金鑰匙”。
張龍強分析,鋼鐵市場下行,也是行業(ye) 兼並重組的機遇窗口期。在本輪鋼鐵市場下行周期背景下,央企在全國的布局還將繼續,依然側(ce) 重以上遊資源掌控和高附加值產(chan) 品市場占有率提升為(wei) 目的,中國寶武、鞍鋼集團、中信特鋼均有實力推動鋼鐵業(ye) 進一步兼並重組和優(you) 化布局。地方國企的重組整合更側(ce) 重區域性,提升話語權。民營企業(ye) 方麵,建龍、德龍、沙鋼、敬業(ye) 均有實力通過兼並重組進一步擴大鋼鐵版圖。
但是,推進聯合重組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企業(ye) 所有製結構複雜、地方保護主義(yi) 、債(zhai) 務和人員安置問題、市場機製不完善等,單純靠市場機製尚不足以完全驅動行業(ye) 加快兼並重組,仍需相關(guan) 政策的推動。
“鋼鐵業(ye) 聯合重組工作涉及能耗約束、產(chan) 量指標等因素,與(yu) 地方經濟發展聯係緊密,相關(guan) 要素流動並不順暢。”張龍強建議,探索研究財稅分享,產(chan) 量、能耗指標跨區域、集團內(nei) 部流動等激勵機製或措施,推動產(chan) 能、產(chan) 量、能耗、環保指標等要素的跨區域轉移,形成合理流動。
隨著鋼鐵業(ye) 進入“減量發展、存量優(you) 化”發展階段,聯合重組和產(chan) 能治理需協同推進,加快優(you) 勝劣汰,導向供需平衡。來自中鋼協2024年三季度信息發布會(hui) 的信息顯示,中鋼協正加快研究推進產(chan) 能治理和聯合重組。根據企業(ye) 提出的意見深入研究,提出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建議,出發點是讓資源向優(you) 勢產(chan) 能、優(you) 勢產(chan) 線集中,以此來獲取更高效、更節能、更環保的協同效益。同時,在堅定不移推進聯合重組過程中,要堅決(jue) 防止將大量無效產(chan) 能甚至“僵屍產(chan) 能”複活。
“促進聯合重組和完善退出機製,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行業(ye) 和企業(ye) 的共同努力和持續推進。”中鋼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