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烏努格吐山銅鉬礦
發表時間 :2017-05-03 來源:綠色礦山微報
礦山成立於2005年,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新巴爾虎右旗境內。注冊資本4億元,主要從事有色金屬礦探、采、選和礦產資源投資等業務,重點開發烏奴格吐山項目。
采礦權麵積9.8平方公裏,銅金屬儲量300萬噸,鉬金屬儲量60萬噸,為我國第四大銅鉬伴生礦床。2007年開工建設,2009年8月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擴建工程2012年8月底一次性試車成功。2012年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
一、礦山資源高效開發與合理利用
通過二期項目,采選能力達到8萬噸/日,采用先進的SABC選礦流程和尾礦膏體輸送新工藝、流程控製自動化﹑經營管理現代化,減少了人員數量﹑降低了采選生產成本,使低品位資源得到了綜合回收利用。
儲量估算和露天采礦設計采用surpac軟件進行,為綜合利用地質資源,在最終露天開采境界的優化設計時,打破傳統的工業指標模式,降低礦石的入選品位,使平均品位銅0.25%、鉬0.016%、總礦量15349 萬噸的低品位銅鉬資源得以回收利用,最大限度提高了資源利用水平,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資源效益的統一。
二、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技術創新
科技工作取得豐富成果:
率先在國內采用了SABC碎磨工藝。這是世界上特大型礦山普遍采用的先進工藝。它標誌著中國的碎磨工藝已經提高到了世界水平,使我國的碎磨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至少縮短了20年。
在我國第一個采用尾礦膏體製備和尾礦膏體排放的嶄新的尾礦處理工藝。極大地提高尾礦庫的安全等級,將是我國尾礦處理工藝的一次重大革命。
生產過程自動化是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手段,是現代化企業的奮鬥目標。烏山建設的重要特點是自動化裝備的起點高,投資大,協作單位多,集中國內有關專業的優秀力量,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烏山選礦廠的全部自動控製。幾年來,烏山完成了覆蓋全公司的網絡係統基礎建設,建設實施了生產執行係統,信息化建設貫穿生產過程控製和業務管理過程,實現了工業化全過程應用、信息化全過程管理、兩化達到了深度融合,為完成數字化智慧型礦業企業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針對鉬精礦中含錸0.019%,為了提高資源利用率,研究使用加壓氧化法處理銅鉬分離後的鉬精礦,使鉬錸得到充分的回收,通過實驗研究最終實現副產錸約2000kg以上,目前國際市場99.99%的錸金屬價格在50000元/kg,按此估算,鉬精礦中每年含有約1億元的潛在產值。
通過將現有分離藥劑製度及工藝流程進行改造,提高銅鉬分離效果,提高分離浮選的技術指標,為實現進一步提升烏山銅鉬礦礦產資源利用水平提供技術支持。
三、環境保護
從設計優化入手,堅持把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環保放在第一位,為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科技創新型”企業奠定了基礎。在工藝選型上,采用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SABC流程,具有節地、環保的特點,使得首期征地由原規劃的799.8公頃減少到655公頃,單此一項與同類型礦山相比節約用地30%左右。
在環境整治上,將所有剝離的腐殖土堆存起來,對礦區進行複墾,複墾麵積達到200.47萬平米。在環境保護和取水工程上,累計投資4億元,其中用於尾礦、除塵、汙水、環境監測等方麵的投資1.65億元。在生產現場環保上,對“跑、冒、滴、漏、揚”等現象,成立專項治理小組,投入專項資金,進行了有效整改,極大地改善了作業環境。
四、土地複墾
建設過程中設置表土堆場。在采礦區增設1個表土堆場,麵積3.2km2;在尾礦庫區庫尾增設1個表土堆場,麵積4.3km2。表土用於廠區綠化、道路綠化、排土場複墾、廢石堆場複墾、尾礦壩複墾。
礦山先後投入4000餘萬元,實施綠化和美化工程,建立了多處景觀區、道路綠化帶等一批典型意義的人文景觀,幾年來,複墾麵積達281.5萬平方米,礦區綠化麵積達30多萬平方米。種植適宜樹種6萬餘株,十一公裏長的公司廠區公路兩旁栽種白楊樹,加上盛開的格桑花,成為草原上一道亮麗風景線,真正成為山花爛漫的綠色礦山。
礦山以綠色礦山建設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主要手段,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綠色礦山建設過程中,徹底根除了三廢一噪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同時,大力幫助周邊牧民發展經濟,建設新農村,周邊牧民反映良好,真正的達到了社區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