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蓋其慶介紹,在新的核電發展路線圖中,我國核電將推進“以項目驅動型為主向以技術驅動型為主”轉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而快速發展的三代核電,將成為未來核電技術的主流。
據了解,自去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重大泄漏事故之後,核安全問題便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許多國家“談核色變”。隨著國務院核電“國四條”的出台,提出暫停審批核電項目,一度規模龐大的中國核電發展戰略也被暫時擱置。
據了解,今年5月末,《關於全國民用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情況的報告》、《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和《2020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核電安全規劃》等四份報告上報國務院常務會。前兩份已獲得通過,被外界看作是放開核電暫停的大門已經半開,為核能重新回歸正常發展帶來了新希望。
“實際上,後兩份關於核電的規劃———《2020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核電安全規劃》,也獲得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透露說《核電安全規劃》明確提出了“全麵建設核電強國”的目標,並將核電產業定位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還特別提出了“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嚴格的標準”的要求。
“《核電安全規劃》中全麵建設核電強國的目標的提出,意味著我國核電發展將從(cong) ‘以項目驅動型為(wei) 主向以技術驅動型為(wei) 主’轉變。”蓋其慶告訴記者。據蓋其慶介紹,國家核電作為(wei) 我國核電自主化戰略的實施主體(ti) ,近年來在推進我國三代核電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工作方麵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
首先是AP1000技術引進基本完成。三門、海陽核電廠建設總體(ti) 進展順利,AP1000主泵成功完成耐久性試驗,標誌所有核島主設備研製均已攻克,三代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建設已不存在顛覆性因素。
其次是設備國產(chan) 化取得重大突破。主管道、壓力容器、爆破閥及鋼製安全殼等相關(guan) 製造技術已全部掌握,一個(ge) 涵蓋國內(nei) 外近百家製造研發企業(ye) 、較為(wei) 完整的核電設備供應體(ti) 係基本形成。
其三是國產(chan) CAP1000標準設計基本完成,具備批量化建設條件;國家重大科技專(zhuan) 項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CAP1400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初步設計,一個(ge) 產(chan) 學研用開放合作的核電技術創新體(ti) 係初步形成。
據了解,在國際經濟競爭(zheng) 中,核電已不僅(jin) 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優(you) 先選擇,而且已成為(wei) 強國技術的重要標誌。越來越多的國家———包括美、法、日等傳(chuan) 統核電強國和韓國等新興(xing) 核電國家,紛紛采取多種手段,整合核電行業(ye) 資源,加快核電產(chan) 業(ye) 發展,以期占領國際技術和市場的製高點。
“這些變化啟示我們(men) ,核電正在從(cong) 單一技術的競爭(zheng) 擴展到全產(chan) 業(ye) 鏈的競爭(zheng) ,從(cong) 競爭(zheng) 主導轉變為(wei) 合作與(yu) 競爭(zheng) 並重,從(cong) 企業(ye) 之間的競爭(zheng) 上升為(wei) 國家之間的競爭(zheng) 。”蓋其慶說,我國三代核電發展已呈現出新格局、新態勢,基本具備了標準化、批量化、自主化發展的條件。不僅(jin) 將為(wei) 中國大規模提供安全經濟便利的清潔能源,也將同步帶動中國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冶金、材料、電子、信息領域的技術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升級,切實創新完善我國安全高效的核電工業(ye) 體(ti) 係。
談及我國三代核電參與(yu) 國際市場競爭(zheng) 的優(you) 勢,國家核電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辦公室主任陳章華認為(wei) 是CAP1400。他介紹說,這是在AP1000基礎上消化創新後形成的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與(yu) AP1000相比,CAP1400機組功率更大,單機功率超過140萬(wan) 千瓦;機組可利用率更高,達到93%;技術更加先進,安全標準也更高。對於(yu) 我國“建設核電強國”意義(yi) 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