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冶金院推出低品位礦利用新技術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技術裝備  |  正文
昆明冶金院推出低品位礦利用新技術
發表時間 :2017-01-05    來源:冶金院
  原本無人問津,看起來毫無經濟價值的尾礦,今後或許會成為搶手貨。在日前雲南省科研機構聯合會舉辦的2015年首場成果推介會上,昆明冶金研究院開價80萬元拋出一項新能源節能技術——如何以較低成本開發利用大量閑置的高氧化率低品位氧化鉛鋅礦。據悉,這項技術已在保山施甸冠勝礦業有限公司實現產業化多年,而近3年為該企業帶來新增利潤超過1000萬元。
  所謂尾礦、低品位礦,簡單來講就是其中所含要提取目標元素含量較低。以施甸冠勝礦業公司使用的原礦為例,其中含鋅僅為11%,含鉛2%。相比優質礦來說,這種低品位的礦占大部分。據昆明冶金研究院提供資料,我國鉛鋅保有儲量中至少有60%屬於高氧化率低品位礦。雲南的鉛鋅資源占全國總量的20%,其中,蘭坪縣已探明是亞洲最大的鉛鋅礦。上世紀90年代,由於選冶技術製約,以致該縣3000萬噸的低品位氧化鉛鋅礦堆棄在礦山上。後因選礦技術攻關,大量閑置的這些低品位礦得以利用。
  昆明冶金研究自主研發的這項新技術創新點在於采用“分級-搖床重選工藝”,優勢在於:工藝流程短,可降低成本;回收率高,鉛回收率可達到73%;尾水還可回收利用,更加綠色環保。以該工藝為核心,2010年在施甸冠勝礦業有限公司建成處理量600噸/日選廠,建成後生產指標穩定,效益明顯,近三年新增利潤1089萬元。
  雲南作為礦產資源大省,在環保問題日益突出,發展循環經濟日益迫切的形勢下,對礦產資源綜合高效開發利用技術方麵也在更新換代。除了上述在低品位高氧化率鉛鋅礦方麵取得了自主知識產權、國內領先技術的突破,在中低品位膠磷礦浮選產業化集成技術上不僅取得了實驗室的成功,還成功運用於生產實際。
  在省科研機構聯合會的成果推介會上,雲南磷化集團有限公司帶來了這項技術。該技術孕育於2006年,經過了10餘載科研攻關終於突破瓶頸,取得了13項發明專利。據悉,該技術已經運用在晉寧300萬噸/年生產線的工藝流程中,從2014年4月至今實現連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