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景河:具備全球競爭力才是真正的成功
發表時間 :2018-10-22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10月18~10月20日,2018(第二十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在天津召開。本屆大會以“開放新格局,合作新模式”為主題,以“一帶一路”礦業國際產能合作為切入點,著力推進全球礦業界的對話、交流與合作。共設60場高峰論壇,演講嘉賓就當前全球經濟和礦業發展的現狀、形勢、趨勢分享了精彩和獨到的見解,對於國際礦業界、特別是中國礦業界深刻把握礦業發展趨勢,堅定未來的發展信心,推動促進全球經濟和礦業投資合作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陳景河認為,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礦業企業,在改革開放前,中國基本金屬消費量占全球5%以下,而如今,已經達到了50%左右。“回顧紫金礦業過去25年的發展,紫金礦業過去的成功主要是搭上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順風車。國際化是未來的重大考驗,紫金礦業能否在國際礦業市場上脫穎而出,具備全球競爭力,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他指出。
關於當前礦業市場及走勢,陳景河分析:“礦業市場走勢隨著金融起伏有波動,近幾年礦產價格全麵回升,我認為是過去超跌反彈,大部分礦業企業得到了喘息機會,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大量中小礦山關閉,市場供給出現了短期的下降,礦產品價格的抬升。盡管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減緩,但是中國經濟韌性、可持續性保持增長速度仍然可以預期。個人認為目前市場價格正處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期間,上下在15%左右的波動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不具備大幅度上揚的條件,下部則有成本支撐。”
新的發展時期,對礦業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陳景河指出,礦業開發必須實現與環境和諧統一,高度重視安全環保和職業健康,這是礦業企業生存發展的紅線;礦山開發難度顯著提高,投資金額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是基本要求,但國內具備條件的礦山並不多;礦業政策發生了較大變化,中國礦業政策有進一步收緊的趨勢;地質勘察和礦業投資風險進一步提高,權益金製度出台後,企業不僅要承擔風險勘查的投資風險,甚至還要在采礦證獲批之前繳納巨額的權益金。
麵對新一輪發展與挑戰,我國礦業企業應該怎麽做?
陳景河說:“中國礦企大致有兩種選擇,一個是立足於現在,努力改善企業經營狀況;二是采取進取型策略,主動投身國內外礦業市場,爭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陳景河認為,“走出去”是部分中國礦業企業重要決策。中國是全球礦產品消費超級大國,但是礦產品價格方麵並沒有話語權,主要是因為中國公司控製進出口礦產資源容量比較小,礦山產量比較低,開采成本相對比較高,絕大部分礦產品自給力低於30%,高度依賴海外市場,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全麵提升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在新的發展時期,隨著大批具有全球競爭力大型跨國礦業企業是新時代的要求,更是周圍礦業企業主動的決策。
就中國礦業企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陳景河談了幾點看法。他指出,有相當部分中國礦業企業已經基本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缺乏的是海外運作經驗和國際化人才,而經驗與人才隻能靠實踐獲得和培養。 第二,礦業是艱苦行業,每個礦山又都要獨立設計,中國人的吃苦耐勞和敬業精神是全球公認,礦業是最適合中國人的行業。第三,礦產資源是礦業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條件,到礦產資源豐富和開發程度較低的地區去,才可能實現價值投資。第四,礦產品是工業必不可少的原料,中國需要一批優秀大型-超大型跨國礦業公司,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提供保障。
陳景河還就礦業法規、礦業的基礎性地位、礦業企業“走出去”的政策環境、權益金等提出了建議。他建議 ,除了安全和環保等法規進一步加強之外,要進一步減少政府審批強化市場機製,尤其是要保障地質勘察投入及礦山資產法律潛力;分析認識礦業基礎性地位,礦業可以實現與環境保護相對統一,更加客觀科學看待礦業開發過程對環境的影響;要形成有利於礦業企業走出去的環境,為礦業企業開辟國際化綠色通道,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礦業企業要加強綠色發展、安全發展主旋律,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