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論壇|地勘服務新領域的思路與實踐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品牌活動  |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  正文
大會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論壇|地勘服務新領域的思路與實踐
發表時間 :2018-10-25    來源:自然資源報
  “傳統地質工作必須向現代的地質工作轉移,由以前的服務於礦產資源為主向著民生、環境、生態等方麵轉化。”
  “我們爭取從什麽都幹的地質隊,逐步轉型升級為專業化、規範化、市場化的隊伍。麵向市場,服務大地質,服務全社會。”
  10月19日,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地勘服務新領域:思路與實踐”論壇上,多位來自地勘單位和相關企業的專家圍繞地質工作的轉型與發展,從城市地質、旅遊地質、工程服務等方麵介紹了近幾年的探索和經驗,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
  讓國家地方需求為地勘單位轉型發展提供動能
  抓住了時代需求、地方需求,不僅積極思考,而且主動作為,對全國諸多身處重要轉型發展時期的地勘單位而言,有借鑒意義。
  “新時代,地質工作更要主動作為。”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總工程師周琦為與會者講述了貴州旅遊資源大普查的來龍去脈。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視察時提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要把旅遊業做大做強,豐富旅遊生態和人文內涵”。
  為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要求,貴州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打造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以山地旅遊目的地的旅遊強省,要加強山地旅遊產品的開發,加強山地文化內涵的挖掘,強力推進以大旅遊多產業的融合發展,努力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的品牌。
  貴州省地礦局是在學習貴州省主要領導在全省加快旅遊發展工作動員部署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的過程中,意識到全省加快旅遊發展工作,正是地勘單位拓展地質工作服務領域的難得機遇。
  2016年3月23日,貴州省地礦局請局總工程師周琦以貴州省核心專家的名義向貴州省政府主要領導寫了一封名為《關於以縣為單元開展全省山地旅遊資源普查工作,夯實旅遊業井噴式增長基礎的建議》的信,提出摸清貴州省山地旅遊資源家底,站在加快建設山地旅遊大省的高度,充分挖掘地學旅遊資源。
  3月28日,貴州省政府主要領導在信上批示並請有關領導牽頭研究,成立領導小組,組建專班,製定工作方案,全省動員進行一次全省旅遊資源大普查,力爭年底前取得成效。同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秦如培批示要求,省國土資源廳牽頭先拿一個全省旅遊資源大普查的方案,並要求開一次專題會進行研究討論。
  4月1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印發《關於開展旅遊大普查的通知》,成立以三位副省長為組長、副組長,幾十個省直廳局為成員單位的領導小組,下設旅遊大普查辦公室,普查經費全部由省財政出資。隨即,以貴州省國土資源廳牽頭的全省旅遊資源大普查工作正式開始了。
  貴州省地礦局先是製定了《貴州省旅遊資源大普查實施方案》和《貴州省旅遊資源大普查技術要求》,之後以貴州省地礦局、貴州省煤田地質局、貴州省有色和核工業地質局為基礎,組建了89個普查隊、438個普查組,2200多名地質專業技術幹部,走遍了貴州省89個市縣級的行政單元、1.7萬個自然村。
  這次貴州旅遊資源大普查工作實現了全地域、拉網式、專業性,體現了科學、全麵、係統的特點,覆蓋了89個縣(市、區、特區)1466個鄉鎮,共普查旅遊資源單體數82679處,其中新發現旅遊單體數6萬多處,其中不乏一些世界級的地質景觀。普查證實,貴州省水域風光、人文、地文景觀等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呈現出新增資源數量大、重要資源發現多、旅遊資源類型全等三大亮點。
  由於許多優質旅遊資源地處扶貧攻堅區,大普查還為這些地方的脫貧致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其在2020年前脫貧實現小康打下了資源基礎。
  2016年11月2日,貴州省政府常務副省長秦如培在旅遊大普查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上指出,本次旅遊大普查超出預想,開展全省旅遊資源大普查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舉措,對發展全域旅遊、做大做強旅遊長板、打造山地公園省意義重大。
  一個地勘單位,推動了全省性的大普查,獲得了如此令人矚目的社會經濟效益,關鍵就在於抓住了時代需求、地方需求,不僅積極思考,而且主動作為。這對全國諸多身處重要轉型發展時期的地勘單位而言,無疑有著典型的借鑒意義。
  發揮地礦技術專長,爭做地質施工業中的強者
  將自身技術優勢與國家發展相結合,才能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說起浙江省第七地質大隊,地勘行業的人一定都不陌生。幾年前,他們不僅榮膺“全國模範地質隊”“地勘先鋒”稱號,而且把地質人的先進事跡帶到了人民大會堂,並受到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的親切接見,親耳聆聽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地質找礦工作的殷切期望和明確要求。
  這些年過去了,經曆了地質工作從高峰到低穀的他們,又走過了怎樣的曆程。來自七隊的教授級高工柳若龍講述了他們在礦山工程礦山環境治理方麵的實踐。
  他告訴大家,近幾年來,隨著國際礦業大環境、國家地質勘查大政策的調整,浙江七隊也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大調整:一是身份轉型,從原來的事業人員為主,變為現在以市場、合同製的身份為主;二是管理機製轉型,由原來事業單位的管理機製,轉為企業的經營機製,其架構為隊管企業,企業主要是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浙南綜合工程勘察測繪院、麗水市勘察測繪院、地調院、環境院;三是產業結構轉型,轉型為以地質施工為主業,即隧道工程以及礦業工程的專業承包上。
  浙江麗水城市防洪工程
  浙江七隊的施工業大約占到了全部工作的90%,其他的如勘查、測繪、地質總共占10%,今後,他們將把傳統的勘查測繪等工作全部放在地質及岩土資訊服務的板塊,如地質災害的應急搶險,一些縣市的土地地質調查等。同時,把地調院跟勘查院一體化,為建立專業企業作準備。
  近五年,七隊共完成工勘、地災及規劃等地質項目7000多個,其中地質遺跡點調查和申報6處、地質公園1處,完成總合同額5.3億元。下一步,將開展大比例尺重點山區區域地質調查和城市地質項目。
  2003年習總書記在浙江考察了安吉以後,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2004年,在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的指導下,浙江七隊參與了《浙江省露天開采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技術指南》的製定;2008年浙江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裏麵提出了全省範圍內,創建綠色礦山的要求;2015年公司又參與了浙江省綠色礦山新版指南的創建,以及2018年露天及地下開采礦山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庫的編製。
  如今,礦山環境治理已成為七隊新的經濟增長點。近五年來,全隊參與礦山環境治理的項目達數十項,其中以湖州市南太湖產業集聚區長興分區廢棄礦地綜合治理工程最具代表性。
  建設專業性隊伍尤其要注重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因此,七隊開發引進了多項地質施工領域的新技術,如:在綠色開采中降煙塵、降噪、減震的綠色礦山技術;特殊環境下的隧道及岩土鑽掘技術、微型隧道及岩石地層鋪管技術、非爆破隧道掘進技術、特殊條件下的爆破技術等。
  甬台溫高速公路平陽至蒼南段六標    該工程被浙江省交通廳評為全優工程
  近三年來,浙江七隊通過事企分離,轉型升級效果明顯,尤其是施工業升級為主業後,以逐步完善的企業經營機製為基礎,幾乎每年上一個台階,經營合同額從前年的10億元左右,上升到去年的20億元,今年到10月份已近30億元。
  隻有將自身技術優勢與國家發展相結合,才能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我們成長於自然資源大家庭,從大山來到城市,地礦技術是我們的基礎,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學習是我們的專長,在新時代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我們將不忘初心,勇敢前行。我們的目標是井筒地質技術的承包商。” 柳若龍表示。
  城市建設,是時代為地質工作鋪就的閃光舞台
  將城市地質工作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之中。
  時代在變化,國家和社會的需求也在不斷轉變。如今,各地已逐步認識到地質工作對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基礎作用,逐步將城市地質工作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之中。作為城市地質工作的先行者,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又有著怎樣的經驗呢?
  北京地勘局總工程師鄭桂森是中國地質學會城市地質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城市地質期刊主編,長期從事首都城市地質發展戰略研究等工作,他用實例和經驗告訴大家,地勘單位應該抓住新時代城鎮化的機遇,將地質工作深入到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個角落。
  一是找準首都可持續發展中的重大地質問題。北京局相繼組織了“城市地質安全預警預報信息係統戰略研究”“建設世界城市對地質工作需求戰略研究”“首都建設地質響應計劃戰略研究”等13項城市發展重大地質問題戰略研究,確立了“以城市地質工作為核心,保障首都地質工作安全為目標,全麵支撐首都地質經濟發展”的戰略方針。提出了“兩項工程、一個平台”即“首都戰略性地質資源保障工程、地質環境安全保障工程和地質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平台”的戰略部署。
  地質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平台包括八個體係,目前已基本建成並投入運行的5個體係分別是北京市地麵沉降監測預警係統、北京市地下水環境監測預警係統、北京市地熱與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地質環境影響監測預警係統、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係統、北京市平原區活動斷裂監測預警係統,正在推進建設的3個體係分別是北京市土壤地質環境監測預警係統、北京市重大建構築物及地下空間地質安全監測預警係統、北京市重大線性工程地質安全監測預警係統。
  如今,活動斷裂的監測係統在局部點上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山區突發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係統建設一期已經建完,現在正在建二期,據調查,北京市山區的地質災害點一共是4900多個,地勘局正在對它們實行全方位的監測。
  京西取樣
  二是高起點謀劃城市地質工作,全麵支撐經濟社會的發展。比如,為北京地質規劃修編工作編製了地質支撐的報告附圖19張,提出了30多條建議;為通州區整體規劃《“十三五”北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世園會能源利用規劃方案》等提供了技術方麵的重要支持;在北京市“水十條”“土十條”相關的地質工作中承擔重要的責任;圍繞城市副中心建設和冬奧會做地質方麵的工作支撐……
  他告訴大家,未來,北京地勘局還將在城市地質工作中大展所長,緊密圍繞“北京建設世界一流核心宜居之都”提高城市地質工作的水平,尤其是在政府落實北京新規中發揮地質工作的先行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