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深刻的生產革命—— 綠色礦山:由“要你建”到“我要建”
發表時間 :2018-11-01 來源:人民政協報
編者按
“綠色礦山”的綠色不是披綠和綠化,而是一場深刻的生產革命,既涵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變革,也涵蓋資源、資本、技術、製度等多要素的重組,是人類發展方式的自我覺醒與超越。
告別礦業“傻大黑粗”
“煤黑子”“傻大黑粗”“滴血的礦業”“黑心的老板”……在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綠色礦山論壇上,罕王傲牛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金夫告訴記者,這些都曾是貼在礦業公司身上的標簽。
但如今,傲牛礦業已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礦業可以很綠色,也真正嚐到了綠色礦山的甜頭。
為什麽要建設綠色礦山?中國自然資源部的數據顯示,中國非油氣礦山有6.77萬座,年開采礦石量超過300億噸。粗略統計,礦山開采每年累計壓占毀損的土地超過400萬公頃,尾礦廢石的堆存量超過600億噸。
在中國倡導綠色發展的大勢之下,綠色礦山建設成了必然選擇。2009年,《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將綠色礦山建設作為規劃的重要目標。2010年,中國正式印發發展綠色礦業指導意見,更多礦企將建設綠色礦山付諸行動。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正式將綠色礦山寫入文件,標誌著這項工作由企業自律、部門倡導上升到了國家層麵。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不搞綠色礦山,礦業企業的發展就會走進死胡同。”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司長鞠建華深有感觸,“這十幾年來,綠色礦山建設呈現出從試點探索到全麵推進,從行政推動到標準引領,從企業自律到社會監督,從倡議引導到激勵約束並舉的顯著轉變。”
按照自然資源部發布的《綠色勘查指南》要求,到2020年要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礦業發展新模式。新建礦山要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要求,要建設50個以上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要樹立100個綠色勘查項目示範。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礦企已經意識到綠色環保是礦業的必由之路,開始從礦石開采、資源利用等全流程發力,這也將為其自身可持續發展贏得空間。
“綠色礦山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要轉形象,樹立礦業發展的社會新形象。當時搞綠色發展的時候有人統計,涉及到礦業行業的社會新聞有99%都是負麵的。必須下決心轉變原來那種‘滴血的煤炭、黑心的老板、賺黑心錢’等不好的形象,如果不轉變這種形象,礦業在中國的發展會受到很大製約。其次是轉變發展方式,這是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再次促改革,建立推動綠色礦業長期有效發展的有效機製。不管是從政策上,還是從行政管理上,都要做得更好。”鞠建華表示。
改變的不僅是科技還有理念
“當時我們對綠色礦山的理解還是隻停留在口號的階段,綠色礦山具體到底是什麽樣的標準,我們的頭腦中也沒有具體印象。”黃金夫告訴記者,國家提出綠色礦山標準之後,才感覺企業提出的口號和綠色礦山標準的差距很大。
“我們發現綠色礦山不僅僅是把山弄綠、把水弄清,更包含著製造、加工、文化都是綠色的,整個經營過程都是綠色的。經過認真反思,我們發現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
黃金夫說,傲牛礦業專門成立了達到綠色礦山標準組織,一步步按照國家綠色礦山標準的要求去做,從2011年開始,深化生產工藝的改革,每年都會花巨資投入進行技術改造;成立新材料發泡陶瓷公司,利用尾礦砂加上發泡劑,做成新的建築材料。
“由於嚴格按照綠色礦山標準實施,公司進入國家第二批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公司申報到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沒想到很快就順利批準上市。這得益於傲牛鐵礦的綠色礦山建設。”黃金夫告訴記者。
傲牛礦業是眾多綠色礦山中的一個典型,記者了解到,在綠色開采上,山東新汶礦業集團等一批企業探索完善井下充填綠色開采模式,大幅減少廢棄礦石和尾礦的排放。這一開采模式在全行業已經得到了更大範圍的推廣普及。
在資源高效綜合利用上,神華集團內蒙古準格爾礦區通過技術突破,實現了煤炭及共伴生鋁、镓等資源的充分利用,這相當於又發現了一個特大型鋁土礦。
“在科技研發上,甘肅金徽礦業專門成立了金徽礦井研究院,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合作開展綠色礦山引領標準製定。”甘肅金徽礦業園董事長張世新告訴記者,金徽礦業得到國家工信部授予的“綠色工廠”、甘肅省礦業聯合會授予的甘肅省綠色礦山示範基地。
在礦山運營現代化上,目前90%以上的試點企業采用了信息網絡技術、智能控製技術,建設數字化智能礦山。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國際礦山水協會副主席武強說,利用大數據和雲平台,研發礦山環境的信息係統,讓綠色礦山建設越來越高效。
“我們始終把綠水青山形勢下的綜合性產業規劃理念貫徹在自己的開發過程中,確定了‘一礦三資源’的優勢,主礦、尾礦和圍岩。”中國地質學會理事、豐域烯碳集團董事長顧岩告訴記者,正是因為秉持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科技創新型、社會和諧型可持續發展的正確理念,公司走出了一條從資源到材料、從材料到產品並擴展到其他相關領域的全產業鏈發展之路。
政策鞭策助力
“綠色礦山建設這10年來取得了幾個方麵的轉變。從‘要你建’到‘我要建’,從試點到全麵推進,從行政推動到標準引領,從企業自律到社會監督,從倡導引導到激勵約束並舉。既有企業本身的轉變,也有社會的轉變,也有政府部門推動這項工作的轉變,各個方麵的變化都是非常顯著的。如果一個地方說不搞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政府就會持懷疑態度,能不能開辦得起來都是問題。”鞠建華說,這種變化是非常巨大的。
在談到下一步的主要舉措時,鞠建華表示,“首先要加強標準體係建設。很多企業有了企業標準,還有很多地方正在製定中。前段時間,有9個行業製定了綠色礦山標準,很快會和大家見麵。國家標準委已經正式立項,推動國家綠色建設標準的建設。從政府的推動到標準的引領,政府、社會、企業要結合好,不斷完善標準建設。希望有更多結合企業自身實際的標準出台。”
“深化政策體係建設。去年四個部委專門出台文件,從用地政策、用礦政策、財政資金等方麵給予支持,很多地方政府也拿出了專門的獎勵資金支持綠色礦山建設。山東在綠色礦山試點的時候就提出要給予獎勵。去年,廣東省從省財政拿出2億對綠色礦山進行獎勵。”鞠建華介紹說。
“最近出台的環保稅,涉及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條款有很多。比如,廢石充分利用了就可以不交環保稅,或者說廢石和尾礦有合格的堆放場所就可以免交稅。我國也正在進行綠色金融體係建設,有一些省份成立了綠色礦山發展基金,對綠色礦山建設的融資和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談到創新管理體係建設時,鞠建華表示,“一些省份在礦業權的出讓合同裏明確標明要加強綠色礦山建設。在規劃建設過程中,以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為目標,提高綠色礦山建設水平和開發利用水平也成為共識。從設計環節到監管環節,要形成綠色礦山的監管平台,便於社會監督和政府部門監管。”
“中央明確自然資源部建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調查評估製度,它是對礦山企業的資源利用效率進行考核的一項任務。很多任務都圍繞著綠色礦山來開展,目前正在進行試點,很快就會推出。”鞠建華表示,將來綠色礦山在資源利用方麵的考核會以這個製度為重要抓手。
“推進礦業權人的信息公示製度建設,隨著放管服的改革,礦業權人的年檢已經取消,現在正在推動誠信體係建設,也是國家誠信體係建設的一部分,是社會監督的一部分,綠色礦山的內容會逐步顯現得更加突出。正式上線運行綠色礦業發展服務平台,通過監管和服務平台完善綠色礦山名錄、信用體係、銀行征信體係的結合對接,形成各部門推動的形式。”鞠建華介紹說。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院長張新安認為,綠色礦業要在礦業的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發展;綠色礦山要從技術上、從邏輯上、從監管上建設。
“讓礦山變得更綠,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美,這是一個曆史責任,也是一個社會責任。”鞠建華希望更多礦企投入到綠色礦山實踐中,隨著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在世界範圍內推廣,讓礦業與自然、社會、城市更和諧相處,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廣闊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