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9)六大看點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品牌活動  |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  正文
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9)六大看點
發表時間 :2019-10-17    來源:中國礦業報
  “2018年,我國多數主要礦產查明資源儲量增長,主要礦產中有37種查明資源儲量增長;全國地質勘查投資810.3億元,較上年增長3.5%,繼2017年首次回升後繼續回升;全國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在連續下降4年後首次增長,主要礦產品供應能力不斷增強……”日前,由自然資源部編製的《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在第21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正式亮相。曆來作為瞭望中國礦產資源總體狀況的窗口,《報告》再次引發關注。
  為切實增強礦產資源管理部門公共服務能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使公眾更好地了解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狀況和最新政策法規動態,《報告》全麵介紹了2018年以來我國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綠色礦山建設、地質礦產調查評價等方麵的新進展,礦產資源規劃、礦產資源監督管理相關政策法規、礦業稅費製度改革和生態保護修複等方麵的新舉措,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科技創新、地球科學理論研究等方麵的新動態以及“一帶一路”國際地質礦產合作的新成果。
  較往年不同的是,《報告》特別設置專欄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礦產資源領域的發展變化和輝煌成就,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礦業發展的突飛猛進。70年滄桑巨變,70年砥礪向前。縱觀這些年的礦業發展,尤其是2018年以來的新進展、新動態、新成果,可以看出我國礦產資源保障力度逐步加大、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綠色發展與產業持續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
  看點一:礦產資源家底進一步夯實
  2018年,多數主要礦產查明資源儲量增長。主要礦產中有37種查明資源儲量增長,11種減少。其中,煤炭查明資源儲量增長2.5%,石油剩餘技術可采儲量增長0.9%,天然氣增長4.9%;銅礦增長7.9%,鎳礦增長6.2%,鎢礦增長4.0%,鉑族金屬增長9.8%,硫鐵礦增長4%,鋰礦增長12.9%,螢石增長6.4%,晶質石墨增長19%,矽灰石增長35.2%;石膏、石棉、膨潤土、鉻鐵礦、錳礦和鉀鹽等礦產查明資源儲量下降。全國探明地質儲量超過億噸的油田3處、超過3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田1個。
  看點二:地質勘查投資進一步回升
  2018年,全國地質勘查投資810.3億元,較上年增長3.5%,繼2017年首次回升後繼續回升。其中,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資636.58億元,增長8.9%;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資173.72億元,下降12.4%。礦產勘查取得新進展,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以及鎳礦、鎢礦、錫礦、銻礦等礦產新增資源儲量超過2017年。全國新發現礦產地153個,其中大型51處,中型57處,小型45處。
  看點三: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8年,全國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在連續下降4年後首次增長,主要礦產品供應能力不斷增強。一次能源、粗鋼、十種有色金屬、黃金、水泥等產量和消費量繼續居世界首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不斷改善,煤炭比重不斷下降。2018年,煤炭消費總量占能源的比重較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較2009年則下降12.6個百分點。
  看點四:礦山生態修複進一步推進
  2018年,我國積極推進礦山生態修複,改革完善各項管理製度,研究製定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曆史遺留礦區生態修複的政策措施,積極爭取中央財政獎補資金,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決策,部署開展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周邊和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複。加快推進綠色勘查示範和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業轉型升級。2018年,全國新增礦山恢複治理麵積約6.52萬公頃,新增損毀土地約4.8萬公頃,淨增礦山恢複治理麵積約1.72萬公頃;累計治理礦山7298個,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山西、陝西、安徽、山東、新疆、河北、河南等地。2001年至今,累計恢複治理麵積約100.46萬公頃。
  看點五:政策法規改革進一步深入
  2018年以來,我國繼續推動礦產資源領域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取消一批行政許可事項和證明事項,積極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製度改革,繼續推進礦產資源管理體製和資源稅費改革,礦產資源政策法規不斷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製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自然資源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積極開展了新一輪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前期研究,完成《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實施情況的中期評估。按照國務院要求進一步加強礦業權管理,持續做好礦業權管理基本信息公開工作,加強礦產資源監督保護。
  看點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
  2018年以來,我國礦產資源領域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進一步創新了成礦理論、找礦模型及勘查方法,研發或集成了一批地質勘查技術儀器裝備,加大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推廣。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程度進一步提高。區域地質調查、遙感綜合調查和航磁調查麵積進一步擴大。礦產調查方麵,圍繞“新區、新層係、新領域、新類型”開展油氣基礎調查和戰略選區,圍繞重點成礦區帶、整裝勘查區、重要礦集區和大型資源基地開展礦產地質調查,取得新進展。地質資料管理製度進一步完善,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按照自然資源管理的新職責、新目標和新需求,編製並發布《自然資源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綱要》。為構建自然資源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激勵科技創新人才,印發了《中共自然資源部黨組關於深化科技體製改革提升科技創新效能的實施意見》和《中共自然資源部黨組關於激勵科技創新人才的若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