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並購趨暖 出手仍需謹慎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品牌活動  |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  正文
全球並購趨暖 出手仍需謹慎
發表時間 :2019-10-24    來源:中國礦業報
  導讀:近兩年全球並購總體趨熱,呈現數量下降,規模翻番的新趨勢。自2014年開始,全球並購走勢基本呈上升趨勢。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交易規模達到高峰,到2018年規模有所下降,盡管很多單筆交易規模不大,但是活躍程度仍保持高水平。2019年上半年,交易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十幾單,但交易規模卻有大幅增長。
  隨著資源全球化配置的不斷推進,企業為更快完成發展和擴張,開始更多地在全球範圍尋找合作的可能和機遇,而並購是最直接和最快的途徑。盡管並購的過程充滿不確定性,盡管經曆過去幾年的行業蕭條,礦業公司投資在更加注重現實和審慎決定的同時,也在逐漸恢複投資信心,且並購熱點集中於煤炭、黃金及戰略性礦產類。在2019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德勤谘詢公司針對當前全球並購趨勢進行了分析,並對海外並購麵臨的問題給出了建議。
  全球並購重拾信心
  2006年以來,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礦業公司並購總體呈下降趨勢。
  德勤谘詢公司的大數據分析顯示,近兩年全球並購總體趨熱,呈現數量下降,規模翻番的新趨勢。自2014年開始,全球並購走勢基本呈上升趨勢。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交易規模達到高峰,到2018年規模有所下降,盡管很多單筆交易規模不大,但是活躍程度仍保持高水平。2019年上半年,交易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十幾單,但交易規模卻有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2017年,礦業公司並購額達510億美元,為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煤礦並購額為8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56%。黃金並購額為73億美元,下降34%。鉀和鋁也是並購的重要對象。2018上半年,全球礦業公司並購額同比增長36%。其中,加拿大鉀鹽公司和阿格瑞姆以180億美元完成合並,此次交易額占同期全球總交易量的45%。稀土與鋰資產並購額同比增長22%。鋼鐵、煤炭和黃金交易繼續占據主導地位。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大型並購活動頻現,總交易額達128.9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25.2億美元相比大幅增加。美國紐蒙特礦業公司收購加拿大黃金公司股份總交易價值100.1億美元。中國鉬業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1.4億美元收購剛果民主共和國坦克帆古魯米礦24%股權。澳大利亞紐克雷斯特礦業公司通過合資協議收購加拿大雷德克裏斯,交易價值8.1億美元。但是從交易數量來看仍然低迷,交易額超過500萬美元的並購數量隻有30筆。
  全球礦業並購重組活動頻繁顯示出重拾信心的積極信號。
  全球並購交易集中於煤炭、黃金
  從交易區域看,近三年的並購交易熱點集中在亞太地區,包括亞洲的“一帶一路”,南亞、印尼及中亞的部分地區。同時,澳大利亞的並購交易也維持在熱點狀態。
  赤峰黃金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采礦業海外並購國別多集中於礦業政策穩定、風險偏低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亞太地區投資數量占到51%,礦種方麵金銅鐵煤占到總量的70%。
  從並購交易的產品類型看,近三年占主導交易品種是關於金和煤。
  德勤谘詢公司的報告顯示,2018年的交易產品按照交易的數量來統計,主要是煤占主導地位,占30%。2019年以來,金礦的交易重新回到主導地位,占60%的水平,煤總體降低。
  2018年至今,規模最大的並購交易,其中有兩單都涉及到黃金,另一單涉及煤。2017年起,力拓相繼出售部分包括煤炭在內的資產,規模達41億美元。中國兗礦集團在澳大利亞的上市公司參與了其中部分交易。2018年9月,加拿大巴裏克黃金公司收購南非蘭德黃金資源公司。2019年上半年,美國礦業巨頭紐蒙特礦業公司與加拿大黃金公司的交易規模一度達到100億美元,近乎翻番,是最近三年最大的交易。天齊鋰業2018年底宣布以40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鋰業生產商SQM。另外,紫金礦業在2018年也完成一單收購交易。赤峰黃金以27.5億美金收購了老撾塞班銅礦。
  截止到2019年9月,盡管並購交易的數量不多,但與2018年同期相比,交易規模翻番。
  國內企業並購更看重資源儲量
  儲量和資源量是國內公司並購的首要指標。儲量和資源量決定著標的公司長遠的盈利能力,這也是境內公司買家比較熱衷於在境外並購一些暫時虧損狀態的公司的原因。德勤谘詢公司的報告認為,近兩年國內企業在境外的很多並購標的事實上多處於虧損狀態,而且成本很高。但國內企業熱衷並購這類資源,更多原因在於管理成本控製方麵存在相對優勢。經過過去二三十年的發展,中國公司在管理成本控製方麵的水平已居世界前列,有能力對資源儲量較好而暫時虧損的標的公司收購後,通過改造相應的管理團隊使平均成本降下來,從而實現後期的盈利。
  多重因素決定國際並購結果
  影響並購的因素包括大宗商品價格、並購標的的盈利能力以及並購主體的負債規模。
  決定一個標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初始因素就是收入,而收入最主要的決定因素要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影響。自2018年上半年開始,全球範圍內包括煤、銅、鎳及金在內的主要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都呈上升態勢。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尤其從第四季度開始,不同程度地受國際經濟的影響,部分商品價格走低。黃金方麵,2019年上半年,受中美貿易戰、美聯儲政策一係列不確定性的影響,金價重新上揚。
  全球按照市值排列的前50大公司的財務表現數據顯示,2018年與2017年相比,前50大公司收入增長了25%;受2018年下半年不理想的經濟走勢影響,2019年收入有所放緩,減少了9%。成本方麵,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也處於承壓狀態。
  從資產負債角度來講,從2018年開始,前50大公司資產負債表也呈擴張狀態,通過並購擴大資產規模。另外,2018年上半年,全球礦業公司融資1310億,同比下降3%。二季度融資651起,環比增長6%,債券融資為1220億美元,與上年基本一致。股權融資下降29%,二季度公司首次發行股票(IPO)隻有7項,創2016年第四季度以來最低。
  另外,宏觀政策的變動也是影響並購結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非洲、南美一些地區的並購交易標的,礦產資源是當地政府的核心資產,可能會受當地政府政策的影響。並購過程中,當地政府可能會在交易中設置一些限製性因素,以求從中獲得更多的收益,增加交易的不確定性。
  在並購中,資本性支出、控製權變更、儲量、複墾義務都是需要重點考慮的決定現金流出的幾個途徑。儲量和資源量決定了未來的現金流。尤其是儲量和資源量較大的礦,也往往伴隨巨大的資本性支出。集中行權也會提高收購的成本。同時,在歐洲等高福利地區,人工成本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