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時代相遇數字革命 礦業領域將呈新的業態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品牌活動  |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  正文
新能源時代相遇數字革命 礦業領域將呈新的業態
發表時間 :2022-10-18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9月21日下午開幕的2022(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中國五礦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炯輝在發言中指出:連年的極端氣候或將為全球的能源產業帶來一場巨大的變革。受其影響,礦業企業將出現新的技術變革,資源保障和資源保護將成為中國礦政管理的兩大新課題。
  王炯輝在發言中談到:“今年夏天,大家再次感受到了極端天氣給人類帶來的危機。破紀錄的高溫比科學家預期來得更快、更猛烈,史無前例的熱浪席卷著世界的許多地區,屢屢刷新紀錄。科學家和有識之士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人類要在地球上更好的生存,就要少用化石能源,開始不斷探索新型能源,努力實現能源轉型。”
  地質曆史上需要上億年才能形成的化石能源,人類在不到150年的時間就消耗了石油和煤炭近一半的儲量,因此造成的能源危機和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王炯輝指出,使用清潔能源,努力實現能源轉型已經成為全球共識,以綠電、儲能、再生電池為動力迅猛發展的新能源時代已經不可避免的到來,這一切都將在理念上、技術上催生一場新的能源革命。
  人類已經經曆了“柴薪時代”的第一次能源革命和化石時代的第二次能源革命,在傳統石油、煤炭資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下,第三次能源革命將不可避免的發生。
  而處於第一線的礦業企業在這場新能源革命中將麵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在新能源革命的形勢下,無論是發電端、傳輸端還是消費端,都需要海量的礦產供應,因此在新能源的革命中,礦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礦產品的需求結構也發生顯著的變化。
  這些變化都促使礦業公司的核心動力發生變革。比如,在這些變革之中,會有一類礦產被定義為“電池礦物”,包括鋰、鎳、矽、碳等,新能源產業對“電池礦物”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強。
  而社會生活的數字化、智能化,將為這場新能源革命找到新的方向。
  王炯輝認為:“數字化正在促使當今時代發生深刻變革,它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麵麵,以智能化為發展方向的數字革命將帶動新經濟模式的產生。‘智能+’、‘互聯網+’、‘區塊鏈+’將進一步引領數字科技產業對傳統礦業的廣泛滲透,進入大數據科技產業與傳統礦業深度融合發展新時代。”
  在新能源時代,數字革命會加快推動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支撐集中式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遠距離傳輸及分布式清潔能源的規模化和經濟化利用。礦石流和能源流將融合成數字流,數字流將把礦業公司帶入到數字孿生的虛擬世界。同時,工業互聯網、數字新技術、新業態發展會催生新型市場,以用戶需要為驅動,促進全要素供需對接,從而實現產業鏈上遊礦產資源的有效供給和中遊原材料定製化利用,並催生下遊綠電、儲能與消費側產生更多的應用場景。
  事實上礦業大數據及其智能、智慧應用將成為礦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礦業智能時代已經到來。那麽在這一過程中,找礦勘探的手段和方法將發生很大變化,由以往的主要依靠人的經驗來找礦向人工智能轉變,高海拔、無人區、深地深海的礦產資源也能夠被開發利用。
  因此傳統的礦業公司正在向著高科技企業轉型,更會有一些礦業公司進軍材料領域,形成“資源+產能+技術+新材料”一體化的產業模式。
  在這次新能源技術革命中,在資源領域,中國五礦無疑是最具代表力的企業之一。
  中國五礦最早提出新技術礦產概念,並積極開展全球化資源布局,先後建設了青海鹽湖鋰礦、瑞木紅土型鎳鈷礦、鶴崗晶質石墨礦等項目,已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所需要的重要原材料供應商。
  在新能源材料領域,五礦在加速布局從鋰到正極材料的產業體係。同時,積極踐行國家“雙碳”戰略,創新提出“以碳減碳、以碳治碳”理念,建設從石墨原料到負極材料的供應鏈安全穩定的產業體係。
  在科技創新方麵,五礦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體係完善,發揮集團科研設計院所眾多、實力雄厚、專業領域和創新主體多元等優勢,建設中央研究院,建立首席專家製度,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構建“創新五礦”戰略體係,一方麵發揮大宗原材料礦產的重要供應商作用,另一方麵已初步構建形成從資源到新能源材料的產業鏈體係,中國五礦2021年位列世界500強第58位,為推動我國礦業行業綠色、智能、可持續發展努力踐行央企責任。
  這次的新能源革命已經不是一個行業或者一個領域的事情,它將影響整個世界未來的生活方式,所以這不僅是一場革命,還是一場比賽,是對未來國際能源話語權的競爭。那麽在這場比賽中,礦產資源作為基礎資源,是這場比賽生死攸關的要素。
  在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麵臨重塑,尤其以今年俄烏衝突作為參照,如何理順保護資源安全和保障資源供應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將成為礦政管理亟需解決的新課題。
  王炯輝在本次大會上呼籲礦產安全的前提是加快國內礦產資源開發,適時調整現有礦政管理政策,加大體製機製的創新。
  礦業作為基礎產業,在中國經濟建設的每個發展時期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隨著能源形勢的變化,當前的礦政管理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新形勢下的礦業質量發展對礦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國礦業管理是以探礦權和采礦權的資源量、儲量管理為核心,以資源保護開發為主,製定相關礦業政策。但近年來,礦業公司除受礦業周期影響外,在資源配置、權益金等政策上也缺少了一些統籌協調的支持。在當前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背景下,礦產安全的前提是加快國內礦產資源開發,因此,要適時調整現有管理政策,從資源勘探到礦山開發和產業體係建設,在礦業權設置方麵,既要考慮資源保護,更要考慮到資源保障。
  隻有製定更加合理的、符合礦業發展規律的權益金、稅收等政策,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才能有高質量的資源保障,實現礦產品保供穩價,才能實現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發揮出礦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作用。
  王炯輝認為,各種前沿技術正在加速傳統礦業演變,未來礦業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資源+技術”,我們即將迎來人類礦業發展史上又一次變革時期。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優秀的礦業公司需要加快適應時代變化和科技創新,努力為社會發展帶來更加積極的影響,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級企業之巔。
  為了可持續的礦業,這是責任,更是使命。(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