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價下跌 生產商無動於衷的背後原因
發表時間 :2013-07-03 來源:
上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鎳跌到了四年新低每噸13,525美元。不難理解何以會出現這波跌勢。LME的交割倉庫裏裝滿了鎳。截至上個月末,注冊鎳庫存創下了近188,000噸的紀錄高位。
業界已廣泛預計鎳市供給過剩的態勢將愈發嚴重。分析師們對不鏽鋼用鎳的悲觀判斷已有一段時間了。而國際鎳業研究組織(INSG)最近的一項評估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全球鎳市超額供給為32,000噸,也形成了呼應。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生產商對價格的下跌卻無動於衷。
迄今供給方麵的整體反饋,也不過就是幾家小礦倒閉了,比如澳洲的幾家礦,以及Belvedere Resources在芬蘭的Hitura礦。比起供給過剩的部分,關閉的產能有如滄海一粟。
就像每一位鎳業分析師所說的那樣,廠商的無動於衷是因為,生產成本曲線的高端部分,是由中國大型鎳生鐵冶煉廠所決定的。因此對價格的反饋應該出自中國,對鎳市來說,這是個很麻煩的因素。
追趕持續下跌的目標
成本曲線的支撐力量,這本身就是一個有問題的觀念。它無法為價格提供一個"必須"止跌水準的神奇數字。
在一個疲軟的市場環境中,在生產者忍痛關閉營運之前,價格不但會也常常真的長期跌破成本曲線支撐。
最好的證明莫過於中國生產商。中國的鋁產量無視於成本曲線邏輯,持續擴張,屢屢令鋁市場大失所望。
如果是中國含鎳生鐵(NPI)產量,則情況又更複雜,因為以技術及相關成本而言,這仍是一個快速演進的領域。
不過幾年前,一般認為NPI的生產成本在每噸20,000美元以上。但之後成本穩定下滑,因為新一代的電爐法(RKEF)取代了傳統的高爐法。
現在NPI成本的高低分布範圍不斷擴大,成本水準要視生產商的類型而定,但成本區間的低緣仍在持續下移。目前認為最新一代RKEF鎳鐵企業的現金成本可能隻有每噸12,500美元。巴克萊資本分析師認為,如果說2012年時決定市場低點的NPI生產成本在每噸15,000美元附近,那麽這次可能已經下移了1,000美元左右。
不過,主要的簡單事實就是,想要事先具體設定一個刺激NPI減產獲得重要動能的痛苦門檻,這是不可能的。隻有等到事發之後,情況才會變得明朗一點。
部分產能關閉...但規模有多大?
也就是說,鎳市參與者大多認為,過去幾個月中國的部分NPI產能應該是被關閉了。但規模有多大?沒有人真的清楚NPI的產能規模到底有多大,因此很難計算出某一時期NPI產能的運營和關閉規模。目前還沒有中國NPI運轉率的官方數據,有的隻是估測。估測區間從每年不到30萬噸至高於40萬噸不等。
今年全球鎳市供應預計約達180萬噸,因此這個估測區間幅度很寬。
沒有確實的產量數據,市場隻能依靠二手資料來估測中國NPI的情況,例如鎳礦石的流動和定價。這又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說,今年前五個月,中國進口的印尼鎳礦石量增長16%至1,730萬噸。那這是否意味著NPI產量也增長了16%,盡管價格跌破本地成本曲線。
當然不是,因為進口商留意到印尼政府表示打算從明年初開始暫停所有未加工的礦物出口,從而增加了進口。換句話說,用鎳礦石供應來推測實際的NPI產量,存在很大的問題。鎳礦石價格或許能夠提供其它線索,但這些礦石並沒有在任一交易所進行交易,因此市場隻能依靠中國本土供應商的估價。
盲點
由於這種種變數,任何人想要找出由成本決定的鎳市底部水準,都會碰到困難。其中包括西方國家的鎳生產商,基於相信中國NPI產量必定在縮減的想法,這些生產商自然不會想要減產。
之所以用"相信"一詞,是因為有關究竟中國NPI產量有多少,以及實際生產成本區間的硬性證據實在太少。當然,如此一來,一個很大的危險就是,沒有任何人有任何動作,而演變成市場供應過剩持續擴大,將導致鎳價低迷時間延長。第二季財報公布季節即將到來,分析師將等著見到跡象顯示,歐美的鎳生產商已準備減產,以調整供應量更貼近需求麵。不過,對鎳價而言,悲哀的是,不會有任何中國鎳鐵企業的第二季財報。
上一篇:國內外鉬市場仍有下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