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煤炭市場運行展望進口煤優勢已不明顯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市場行情  |  正文
沿海煤炭市場運行展望進口煤優勢已不明顯
發表時間 :2013-10-08    來源:中國能源報
  2013年夏季,受經濟企穩、民用電增加以及國內煤價下調等多方麵因素影響,國內煤炭運輸形勢突然轉好,南北航線運輸繁忙。產運需各方加強協調配合,鐵路、港口、航運各相關企業發運煤炭數量均創出高產。9月份,雖然天氣轉涼,用電負荷有所下降,但電廠補庫存積極性不減,派船數量仍在高位,促使沿海煤炭市場和北煤南運形勢繼續看好。展望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變化,受日耗降低、存煤回升等因素影響,預計從10月下旬開始,用戶采購煤炭的積極性將有所下降,海運費即將開始下調,而煤價雖有企穩跡象,但下調空間還在。   政策因素致用電量增加   自7月份,國家提出經濟增長速度不應滑出“下限”水平以來,穩增長政策釋放力度明顯加大,各級政府相繼推出和落實一係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綜合舉措,穩定了社會經濟發展預期,提振了市場信心。隨後公布的多項宏觀數據均進一步印證當前國內經濟呈現企穩回升態勢。從7月份起,工業增加值和發電量、用電量數據回升,而8月匯豐中國製造業PMI達到50.1%,創4個月新高,中采製造業PMI也從50.3%走強到51%,從數據上分析,中國經濟已經呈現出較好的複蘇勢頭。PMI的回升主要來自需求和預期的較好改善,生產方麵則顯得相對緩慢,沿海地區大型外貿加工型企業對穩定經濟發揮突出作用,效果明顯,但抗風險能力差的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仍然困難。隨著中國工業的加快發展,將對包括金屬在內的大宗商品產生直接的拉動和需求,間接增加對煤炭需求的增加。   8月份,受全國多地高溫“燒烤”天氣的影響,空調用電推升電力消費需求,中下旬以後,天氣降溫,負荷下降,帶動電力需求開始走弱。8月份,火電發電量3951.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2%;水電發電量841.7億千瓦時,同比回落10.1%,水電發電量增幅降低推動了火電壓力加大,耗煤量增加。今年1-8月,全國發電量為343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而夏季高溫持續時間較長,各地氣溫連續創新曆史新高,帶動了民用電的增加。因此,8月份,沿海電廠負荷增加,耗煤數量較高,電廠和港口庫存雙雙回落。   煤價、海運費走勢不容樂觀   8月份,主要消費地高溫不斷刷新曆史記錄、用電負荷屢創新高,帶動沿海地區主力電廠日耗水平持續高位運行。而且隨著國內動力煤價格一降再降,在北方港口,發熱量5500大卡煤炭實際交易價格經降低到515元/噸,到達廣州等南方港口的部分進口煤價格優勢接近喪失。剛性需求的增加,耗煤的提升,以及國內煤價回落,支撐下遊消費企業電煤采購模式開始向內貿市場傾斜,促使北方中轉港口作業形勢趨好,港口泊位利用率較高,船舶待泊時間有所延長,各港口錨地大量壓船。   月初,受大風、大霧等惡劣天氣影響,發煤港口頻頻封航,造成秦皇島、曹妃甸、黃驊港庫存連續衝高;中旬以後,隨著天氣晴好,港口開航,拉煤船舶相對充足,對港口作業生產的利好影響開始顯現。但由於主產地煤炭產量減產有限、進口煤暴增和下遊電廠庫存繼續保持中高位,加之部分大型企業低價供給仍有釋放,造成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市場仍難實現價格止跌企穩。9月18日發布的最新一期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533元/噸,較8月初下跌32元/噸,同比下跌100元/噸,今年以來累計下跌100元/噸。預計煤炭價格還會下調2-3周才會走穩。   航運方麵,受內貿煤炭價格持續深跌、高於往年的悶熱酷暑天氣、沿海尤其華東地區電廠庫存量回落明顯、台風接踵而來以及前期被迫停運或船舶流失至國際航線造成的沿海有效運力減少等利好因素影響,7月下旬以來,海上煤炭運價開始止跌,並開始呈現加速上揚態勢。截至9月17日秦皇島至廣州(5-6萬噸)、上海(4-5萬噸)和寧波(1.5-2萬噸)航線運價分別為45.7元/噸、39.3元/噸、44元/噸,較7月中旬的最低水平分別上揚12.1元/噸、16.1元/噸、14.7元/噸。但是,隨著下遊補庫接近完成以及返回國內航線的遠洋船舶增多,海運費大幅上揚後采購煤炭成本增加,導致繼續采購的積極性受挫。上周,海上多個航線的煤炭運價再次步入下行通道。進口煤優勢已不明顯   8月份,受哥倫比亞第二大煤炭生產商工人罷工及南非地區醞釀罷工影響,國際煤炭供應過剩局麵有所緩解,支撐國際煤價整體呈現小幅回升態勢,但煤炭供應偏緊的短暫影響對價格支撐作用有限。截至9月6日當周,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報收76.70美元/噸,環比前一周下跌1.91美元/噸,跌幅為2.43%;南非理查德港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71.71美元/噸,環比前一周下跌0.18美元/噸,跌幅為0.25%;歐洲ARA三港市場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76.79美元/噸,環比前一周上漲0.44美元/噸,漲幅為0.58%,國際煤價出現兩跌一漲。   印尼方麵,受8月齋月和主要產煤區持續下雨影響,造成很多礦主都開始停產和減產,導致印尼貿易商采購能力及裝船外運受到影響;雖然礦商有漲價意向,但國內需求偏弱,且貿易商接貨意向不強,持觀望狀態。根據煤炭資源網報告數據顯示,9月15日,華南地區澳洲5500大卡的到岸價為558元/噸,而同質量的北方港口煤到岸價格為575元/噸,外煤較內貿煤優勢已經非常有限。進口煤價格優勢持續被削弱,部分印尼煤甚至已經出現倒掛現象,進口煤受到抑製,進口貿易商悲觀情緒和觀望氣氛濃厚,延遲接貨甚至違約拒收的現象時有發生。但由於前期煤炭貿易商看好夏季用煤高峰,提前預訂進口煤炭,造成更多的進口煤炭在7、8月份集中到貨,使得夏季我國進口煤延續高位水平,7月份進口2865萬噸,而最新數據,8月份進口煤炭為2596萬噸,同比增加552萬噸,增幅27.4%,環比減少269萬噸,降幅9.4%。今年1-8月我國累計進口煤炭2.13億噸,同比增加2848萬噸,增幅15.5%。由於外貿煤炭在國電、華能、深能源等大型電廠消費中的常態化趨勢較為明顯,部分沿海電廠在澳大利亞、印尼等國煤炭優質不再的情況下,仍采購部分進口煤炭配比使用。   海關總署8月29日公布消息,自2013年8月30日起,對褐煤等商品進口關稅稅率進行調整,取消了褐煤的零進口暫定稅率,恢複實施3%的最惠國稅率。但由於之前我國與東盟國家實施自由貿易區協定稅率。按照國際煤炭貿易慣例,褐煤進口商隻需取得東盟原產地證明,即可享受零關稅待遇,而去年中國從印尼進口褐煤占到當年褐煤進口總量的93.4%,因此本輪稅率調整對進口褐煤的成本影響程度有限,不足以扭轉該類煤炭的市場價格走勢,褐煤價格優勢依然存在。   後續市場以穩為主   中國經濟正處於企穩回升的通道,預計經濟複蘇將是溫和的、緩慢的。8月份,經濟數據整體回升尤其是工業增速的回升幅度較大,進一步印證了中國經濟回暖的態勢。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日發電量屢創新高,但全國竟然沒有出現拉閘限電現象。受此影響,火電行業、煤電行業沒有實質性的利好消息出現,動力煤市場強勢回暖的期望已經落空,價格大幅上調成為“水中月,鏡中花”。動力煤弱勢運行的主要原因還有產能過剩:近年來,煤炭產能的快速釋放,資源整合後,大型煤企產量和銷售量快速增加,加劇了全社會煤炭庫存的高位態勢。煤炭產能建設超前、產量過剩、進口暴增和煤炭需求不足成為當前煤炭市場持續不景氣的重要推手。2010年以來,我國年平均增加煤炭產能4億噸,導致市場過剩壓力不斷加大。而煤炭增長的區域主要來自“三西”地區,品種以高揮發分、高熱值的動力煤為主,少有煉焦煤產能的大幅增長。這也是夏季以來,動力煤和冶金煤走勢表現不同的動因之一。   後期,高溫退去對煤炭市場是不利因素,不過有利因素依然存在,隨著基建旺季來臨,以及國家宏觀經濟數據的向好趨勢,預計動力煤市場將顯現以穩為主的局麵,沿海煤炭市場繼續保持供運需三高的態勢。進入9月份,受大秦線即將展開第二輪檢修影響,電廠積極增補庫存,拉煤積極性高漲。9、10月份,是傳統的開工旺季,地方政府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軌道交通及配套設施全麵展開,保障房、節能和信息消費領域支出的增加,9-12月份,將迎來投資的“小高潮”。政策或扭轉短期經濟運行軌跡,經濟平穩前行將進一步受到支持,而這一效應可能將持續到年末。隨著經濟企穩回升,我國經濟開始擺脫下行壓力,而我國經濟是短暫性“反彈”還是趨勢性“反轉”仍有待驗證。隻要政府堅持改革的決心不變,未來政府出台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基本不可能,因此,經濟增長再回到以往的速度可能性不大,國內煤炭需求將呈現溫和增加態勢,年底之前,煤炭價格即使反彈,上漲幅度也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