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交易場所亂象叢生 做市商製度受質疑
發表時間 :2014-06-20 來源:證券日報
一場場貴金屬現貨投資的維權風波不斷襲來,牽動著交易市場及投資者的神經。
今年以來,不斷有投資者發現投資貴金屬“隻賠不賺”,且虧損巨大。日前,有媒體爆出有機構使用與客戶對賭交易、軟件延遲等違規手段牟取暴利,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
有業內專家指出,交易平台的種種亂象背後,是我國做市商製度欠缺。國內所謂的做市商幾乎全部為民營企業,做市商監管機製和法律幾乎空白,無法保證做市商製度的健康發展。
對於如何改善國內交易場所的現狀,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胡捷建議,可以從適當收緊、細化交易場所審批;建立從業者資質的門檻;規範行業行為準則並形成監管和懲罰機製。
交易場所藏“貓膩”
違規案例頻頻爆出
據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部分白銀(20.76, 0.11, 0.53%)投資實際已經變成一場對賭遊戲,交易所、會員、代理商層層設陷阱,利用誇大宣傳欺騙投資者的同時,又用高額回扣發展代理網絡,吸引投資者投入大量金錢進行現貨白銀投資理財。此外,本月又曝出大智慧民泰(天津)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迷局,以及東亞銀行下屬公司被投資者質疑操縱倫敦金黑盤等事件。
根據最新消息,由公安部統一部署的嚴查全國部分交易場所的行動,正在席卷全國。這次被查封的交易所,主要原因是使用第三方支付公司易極付公司所致。另悉,現已有近60家交易場所正在被配合調查或查封,主要集中省份為遼寧、山西、天津、河南、江西、山東、重慶、四川等地交易所。
據了解,交易場所的會員收入包括交易傭金、買賣的價差以及存貨倉位的風險收益。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胡捷在海峽金融論壇分論壇“大宗商品交易與國際定價權”上表示:“如果是比較穩健的經營者,應該避免存貨倉位的風險收益。正常情況下,倉位不應該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據介紹,交易場所會員的一個暴利竅門就是不關注前者傭金和服務收入,也不關心差價,關心的僅僅是後麵倉位是否賺錢。在有效的市場裏,靠倉位賺錢要贏過市場是很難的,在目前情況下,大量的散戶都處於弱勢,他們不懂得基本的交易和手法,不懂得基本的風險控製,在極端弱勢的情況下,會員的注意力轉向了如何攬客,增加傭金收入。
據了解,一般而言,交易場所的不規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虛假宣傳,承諾保本;喊單陷阱,不把風險控製傳遞給客戶,相反進行損害客戶的行為;代客操作,比如高頻交易,刷空客戶資金;操縱交易軟件,捏造虛假行情,虛假價格走勢圖表等等;資金沒有獨立托管,易進難出;代理商資質參差不齊,管理混亂。“單一的定價模式扭曲了會員的行為、現貨交易行業規範的製定和監管沒有跟上以及現貨從業人員專業素養有待提高,從而導致了行業的不規範。”胡捷表示。
上千家公司參與市場
做市商製度受質疑
交易平台這種種亂象背後,“做市商”製度逐漸浮出水麵。做市商製度交易,也經常稱為“分散式櫃台交易”。據了解,做市商製度交易在國外是完全合法的製度,但在國內,目前約有上千家公司參與其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且做市商監管機製和法律幾乎是空白,無法保證做市商的健康發展。國內所謂的做市商製度幾乎全部為民營企業,沒有一家專業的銀行或者期貨機構,不具備足夠抗風險實力和經驗。
對於如何改善國內交易場所的現狀,胡捷建議,要適當收緊、細化交易場所審批,比如資質和規範性;建立從業者資質的門檻,比如考試;規範行業行為準則並落實監管和懲罰,比如一些客戶一旦發現問題,都不知道該向到哪個部門去投訴。早在2011年國家第38號文件就出台《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就明確禁止各類交易市場采用做市商製度了。但事實上,到底這些交易平台由誰來監管,誰也說不清楚。
“投機者為市場所必需,投資者是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交易所、會員、代理商提供市場服務,生產者是買賣原材料、對衝保值,投資者提供流動性來源。這三個部分,這所謂的參與者他們要各得其所,不能永遠處在虧損的地位。”胡捷表示。
此外,胡捷還認為,當前處於行業創新階段,為了發展需要,需要有一定數量的交易中心,但隨著未來商品同質化,部分交易場所將麵臨被淘汰,少數交易場所的存在將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交易量大、交易規範、產品設計合理,具備行業特色、受投資者歡迎以及與政府關係良好的交易場所將會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