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步入深度熊市 通縮壓力正在加大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市場行情  |  正文
大宗商品步入深度熊市 通縮壓力正在加大
發表時間 :2015-09-18    來源:
    近一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遭遇“腰斬”,不僅給資源輸出國帶來經濟損失,資源進口國亦遭遇關稅下降。   2014年下半年以來,鐵礦、原油、煤炭等工業大宗商品價格開啟下跌模式。對於下跌的原因,有分析歸因於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費國正進入經濟轉型期,國內需求放緩,進而牽連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暴跌。   那麽,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與中國經濟到底有怎樣的關聯性?為此,記者近日專訪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   資源類國家受衝擊大   NBD:您怎麽看待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在國際貿易及國家經濟層麵的相關性?   梅新育:我認為采用“初級產品”這個概念比“大宗商品”更準確。在大宗商品中,原油、鐵礦、煤炭、糧食等農礦產品屬於初級產品。初級產品的價格波動屬於市場常態,是經濟周期波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無可避免的。   一般說來,10年牛市跟著10~15年熊市。新世紀初級產品牛市始於2002年,延續10年。2014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遭遇雪崩,全年油價下跌7.5%,非石油初級產品價格下跌4%,初級產品市場全麵步入深度熊市。   初級產品價格的波動,通常會給國際貿易和高度依賴這些行業的國家經濟帶來重大衝擊。即便在有利的市場行情和貿易條件下,資源豐富國家的經濟增長也不理想,宏觀經濟穩定性更存在明顯的缺陷。   NBD: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因初級產品價格波動帶來經濟不穩定,那麽是否可以定義為 “被大宗商品綁架的國家經濟”?   梅新育:盡管如此,但我不是很讚成“被大宗商品綁架的國家經濟”這個提法,因為該提法給人的感覺是外部強力束縛、強迫這些國家走上波動之路,但“資源詛咒”有著深刻的經濟社會機製,並不能完全用外部強力解釋,而且現在也不是帝國主義時代。   1970年以來,“資源詛咒”在相當程度上要歸咎於資源國家自身的非理性資源民粹主義,加劇了上述經濟社會機製的作用,由此給資源出口國造成了一係列深刻的經濟社會矛盾,甚至走向分裂。   理性看待貿易順差擴大   NBD:有分析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與中國需求下降有關,該如何看待大宗商品貿易與中國需求之間的內在聯係?   梅新育:新世紀這一輪初級產品牛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製造”的,熊市也有一定的中國因素。中國需求增速減緩,而初級產品供給因此前的大規模投資擴產還在快速增長,熊市就不可避免,同時國際初級產品生產商淘汰賽也就不可避免。   從進出口貿易來看,中國對進口初級產品的需求並沒有明顯減少,甚至還有增長,但這背後是國內大批低品位、高成本初級產品生產被進口淘汰,也因此帶來了進口均價大幅度下跌的結果。   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我國進口鐵礦6.13億噸,同比微降0.2%,進口均價為每噸385.7元,同比下跌43%;原油2.21億噸,同比增加9.8%,進口均價為每噸2626.7元,同比下跌45.3%。   NBD: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給中國帶來較大的貿易順差,亦影響進出口格局,您怎麽看待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梅新育:初級產品價格下跌對中國貿易的影響總體上是複雜的。直接的影響是擴大了貿易順差數據,但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初級產品出口國的收入,而作為初級產品出口主力的新興市場早已在我國出口貿易中占了一半的份額,但這樣又會間接影響我國的出口。   與此同時,初級產品價格下行也給我國帶來了一定的輸入性通貨緊縮壓力。總體而言,中國今年外貿很可能同比萎縮,但這是在全球貿易總體萎縮的情況下,而且我國萎縮的幅度比其他主要貿易大國要小。隻要能實現這種狀態,那麽中國在全球經濟體係中的地位還會繼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