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擬開放部分大陸架海底礦產資源開發以確保礦產資源供應
發表時間 :2023-08-22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近年來,隨著各國對關鍵礦產越來越重視,海底采礦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6月末,挪威石油與能源部發表聲明表示,政府計劃開放挪威大陸架部分區域用於商業海底礦產資源開發。通過分析發現,挪威政府此舉雖有利於確保關鍵礦產供應、促進經濟發展和全球能源轉型,但由於缺乏普遍共識,也存在挑戰,短期內或難以實質性推進。
一、擬開放部分大陸架海底礦產資源豐富
挪威海岸線長達2.1萬公裏,排名世界第八,比美國的海岸線還要長,與澳大利亞海岸線長度差不多。挪威海岸線曲折,近海多峽灣,有“峽灣國家”之稱,海洋資源豐富。挪威經濟門類並不齊全,但獨具特色,海上油氣、航運、海洋工程、漁業及水產養殖等產業居世界前列。挪威船舶生產曆史超過150年,在特種船舶和深海船舶的生產方麵居世界領先水平,船用設備占世界市場份額的9%。挪威是全球重要的天然氣、鋁和鋁合金產品等能源與金屬產品出口國。
挪威石油和能源部提議向深海采礦開放的海域麵積達2.9萬平方公裏(12.7萬平方英裏),麵積幾乎相當於德國。負責管理石油資源的政府機構挪威石油局(NPD)一項研究發現,該地區蘊藏著大量的礦物,如鎂、鈷、銅、鎳和稀土金屬。調查人員在海山的錳結殼上發現了這些礦物,在700-4000米(2296-13123英尺)深處的活躍、不活躍或已熄滅的熱液噴口上發現了硫化物礦床。
二、挪威的主要目的是確保關鍵礦產供應
挪威政府在聲明中表示,第一,可持續地進行海底礦產開發,有助於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擺脫對部分國家的礦產資源依賴、促進全球能源轉型。因此,政府計劃在挪威大陸架部分區域開放商業測繪、勘探和海底礦物開采。第二,挪威在海洋資源的商業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方麵具備豐富經驗,擁有先進的硬件設備和人才、知識儲備,這為該國開發大陸架的海底資源提供了堅實基礎。第三,政府將重視環境保護,並嚴格監管,確保有關方麵以可持續和負責任的方式開發礦產資源。根據挪威政府的聲明,上述第一點是挪威計劃開放海底采礦的主要目的,挪威政府擬推動國內企業利用在海洋資源商業開發方麵的技術和能力,推進海底采礦可持續發展。
作為三家希望開采挪威大陸架的公司之一,Loke Marine Minerals的首席執行官Walter Sognnes表示,相信深海是滿足關鍵礦物“日益增長的需求”的關鍵。洛克公司的目標是開采挪威大陸架海山上的錳結殼,預計其中鈷、稀土金屬的價值達數十億美元。Loke Marine Minerals最近還收購了英國海底資源公司(UKSR),這是一家深海采礦公司,之前為美國軍工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控股。此次收購使Loke Marine Minerals獲得了太平洋克拉裏昂-克利珀頓區(CCZ)兩個勘探許可證的全部所有權和另一個許可證的部分所有權,未來開發的重點是提取含有錳、鎳、鈷和銅等關鍵礦物的多金屬結核。
三、挪威海底礦產資源開發麵臨潛在挑戰
盡管挪威政府部門以及相關企業表示,如果應用最好的技術,共同努力(保護)環境,無論是在ESG評級方麵,還是在地緣政治方麵,深海礦產都可以成為更好的選擇。然而,海底采礦目前在全球尚有爭議,並且即使在挪威國內反對的聲音也不少;挪威政府的相關提議能否成為實際,還麵臨著不少挑戰。
一是國際上對海底采礦仍然存在爭議。聯合國分支機構國際海底管理局(ISA)近期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召開會議,討論是否要為深海采礦製定全球首個行業規則,並允許深海采礦。但各方爭議很大,很難達成一致意見。法國、德國、瑞士、智利、瓦努阿圖、帕勞等對深海采礦持懷疑態度的國家,主張采取預防性暫停措施,直到國際海底管理局成員國能夠商定一套環境保護規則以及合規的檢查製度,避免破壞人類了解甚少的生態係統。挪威如果執意推進海底采礦,或將遭到周邊國家的強烈反對。
二是挪威國內對海底采礦業也無共識。盡管諸如Loke Marine Minerals之類的企業積極推進海底采礦技術及商業活動,但挪威國內對此分歧較大,尚未形成統一認識。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深海采礦開采可能具有高度破壞性,沉積物和溶解金屬分布在大片海洋中,將威脅生物並將重金屬引入遠洋食物鏈,威脅遠洋漁業等產業發展,並對海洋生態造成巨大破壞。
綜上,挪威政府擬開放海底礦產資源開發有其深刻背景--全球能源轉型對關鍵礦產需求加大,供應鏈安全越來越受到關注。挪威此舉旨在增加關鍵礦產供給,減少對外依賴,同時促進經濟發展和全球能源轉型。但目前由於全球及國內尚未形成共識,挪威推進海底資源開發或麵臨眾多挑戰,在短期內或難實質性推進。(中國有色網)
一、擬開放部分大陸架海底礦產資源豐富
挪威海岸線長達2.1萬公裏,排名世界第八,比美國的海岸線還要長,與澳大利亞海岸線長度差不多。挪威海岸線曲折,近海多峽灣,有“峽灣國家”之稱,海洋資源豐富。挪威經濟門類並不齊全,但獨具特色,海上油氣、航運、海洋工程、漁業及水產養殖等產業居世界前列。挪威船舶生產曆史超過150年,在特種船舶和深海船舶的生產方麵居世界領先水平,船用設備占世界市場份額的9%。挪威是全球重要的天然氣、鋁和鋁合金產品等能源與金屬產品出口國。
挪威石油和能源部提議向深海采礦開放的海域麵積達2.9萬平方公裏(12.7萬平方英裏),麵積幾乎相當於德國。負責管理石油資源的政府機構挪威石油局(NPD)一項研究發現,該地區蘊藏著大量的礦物,如鎂、鈷、銅、鎳和稀土金屬。調查人員在海山的錳結殼上發現了這些礦物,在700-4000米(2296-13123英尺)深處的活躍、不活躍或已熄滅的熱液噴口上發現了硫化物礦床。
二、挪威的主要目的是確保關鍵礦產供應
挪威政府在聲明中表示,第一,可持續地進行海底礦產開發,有助於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擺脫對部分國家的礦產資源依賴、促進全球能源轉型。因此,政府計劃在挪威大陸架部分區域開放商業測繪、勘探和海底礦物開采。第二,挪威在海洋資源的商業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方麵具備豐富經驗,擁有先進的硬件設備和人才、知識儲備,這為該國開發大陸架的海底資源提供了堅實基礎。第三,政府將重視環境保護,並嚴格監管,確保有關方麵以可持續和負責任的方式開發礦產資源。根據挪威政府的聲明,上述第一點是挪威計劃開放海底采礦的主要目的,挪威政府擬推動國內企業利用在海洋資源商業開發方麵的技術和能力,推進海底采礦可持續發展。
作為三家希望開采挪威大陸架的公司之一,Loke Marine Minerals的首席執行官Walter Sognnes表示,相信深海是滿足關鍵礦物“日益增長的需求”的關鍵。洛克公司的目標是開采挪威大陸架海山上的錳結殼,預計其中鈷、稀土金屬的價值達數十億美元。Loke Marine Minerals最近還收購了英國海底資源公司(UKSR),這是一家深海采礦公司,之前為美國軍工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控股。此次收購使Loke Marine Minerals獲得了太平洋克拉裏昂-克利珀頓區(CCZ)兩個勘探許可證的全部所有權和另一個許可證的部分所有權,未來開發的重點是提取含有錳、鎳、鈷和銅等關鍵礦物的多金屬結核。
三、挪威海底礦產資源開發麵臨潛在挑戰
盡管挪威政府部門以及相關企業表示,如果應用最好的技術,共同努力(保護)環境,無論是在ESG評級方麵,還是在地緣政治方麵,深海礦產都可以成為更好的選擇。然而,海底采礦目前在全球尚有爭議,並且即使在挪威國內反對的聲音也不少;挪威政府的相關提議能否成為實際,還麵臨著不少挑戰。
一是國際上對海底采礦仍然存在爭議。聯合國分支機構國際海底管理局(ISA)近期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召開會議,討論是否要為深海采礦製定全球首個行業規則,並允許深海采礦。但各方爭議很大,很難達成一致意見。法國、德國、瑞士、智利、瓦努阿圖、帕勞等對深海采礦持懷疑態度的國家,主張采取預防性暫停措施,直到國際海底管理局成員國能夠商定一套環境保護規則以及合規的檢查製度,避免破壞人類了解甚少的生態係統。挪威如果執意推進海底采礦,或將遭到周邊國家的強烈反對。
二是挪威國內對海底采礦業也無共識。盡管諸如Loke Marine Minerals之類的企業積極推進海底采礦技術及商業活動,但挪威國內對此分歧較大,尚未形成統一認識。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深海采礦開采可能具有高度破壞性,沉積物和溶解金屬分布在大片海洋中,將威脅生物並將重金屬引入遠洋食物鏈,威脅遠洋漁業等產業發展,並對海洋生態造成巨大破壞。
綜上,挪威政府擬開放海底礦產資源開發有其深刻背景--全球能源轉型對關鍵礦產需求加大,供應鏈安全越來越受到關注。挪威此舉旨在增加關鍵礦產供給,減少對外依賴,同時促進經濟發展和全球能源轉型。但目前由於全球及國內尚未形成共識,挪威推進海底資源開發或麵臨眾多挑戰,在短期內或難實質性推進。(中國有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