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建綠色礦山 包袱變財富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循環經濟暨綠色礦山大會  |   新聞資訊  |  正文
(中國經濟時報)建綠色礦山 包袱變財富
發表時間 :2018-07-05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周雪鬆
  提起礦山,人們的印象往往是髒、亂、差、危險。而在浙江湖州,這種印象已被徹底顛覆。
  “過去我們沒有太多考慮采礦到對環境的影響,往往采取比較簡單粗放的方式。十八大尤其是十九大以來,國家對各行各業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轉向高質量發展。”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會長彭齊鳴表示,以往采礦留下的爛攤子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破壞。不過,綠色礦山建設的大力推進,帶來了可喜的變化。
  浙江模式用實踐為綠色礦山作了最好的注解。“過去是包袱,現在是財富。”談到礦山行業所發生的這種變化,彭齊鳴如是說。
  湖州的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湖州礦業起步早、範圍廣,是長三角重要的建材基地,一度是湖州重要產業,為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礦業過度開采,造成山體破壞,對生態環境產生較大的負麵影響,礦山“小、散、亂、汙”現象嚴重。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礦山治理工作,以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鐵的措施、鐵的手段開展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頓,湖州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綠色礦山並全域推進。經過多年的努力,“小、散、亂、汙”問題得到了整治,礦山從整治開始的612家削減到49家;建築石料開采量從高峰時的1.64億噸下降到4822萬噸;單個礦山規模由不足10萬噸提高到150萬噸。建成綠色礦山47家,建成率達到96%,國家級綠色礦山8家,國家級、省級綠色礦山占全市礦山總數的57%。2017年3月,湖州發布了全國首個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綠色礦山建設規範(DB3305)》,製度、標準體係不斷健全、管理手段不斷趨優、管理秩序不斷向好,有力地推動了礦山綜合治理,綠色礦業發展。
  在浙江,廢棄的礦山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不再是爛攤子,也不再是髒、亂、差和危險的地方,而是有的變成了直升機停機場,有的成為國際水準的賽車場或熱門旅遊景點,有的甚至還成為了申遺項目,為當地文旅產業增光添彩,而且有明顯的經濟效益,是當地文化旅遊產業當之無愧的亮點。在全國,類似的例子也有很多。
  彭齊鳴告訴記者,過去采礦給生態環境留下大傷,然後去花錢修複,這種路子已經走不下去了。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如今無論是露采還是坑采,都可以建成綠色礦山,礦采完後引入新的產業,通過創新發展,綠色礦區可以建得跟花園一樣,為市民休閑度假提供一個好的去處,並帶動當地發展旅遊,礦山完成使命後不僅可以帶來新的財富,還真正使綠色礦業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產業。
  6月26日,2018中國礦業循環經濟暨綠色礦業發展論壇在湖州拉開帷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上千名礦業界人士前來參會。在業內人士看來,論壇今年選擇在太湖南岸的湖州舉行具有深意,論壇主題是“為經濟發展助力,為綠水青山增彩”,這既是對中央決策部署的有力貫徹,更高度契合了新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也充分體現了我國礦業踐行“兩山”理念,重塑新時代礦業形象和發展新時代綠色礦業的美好願景。
  彭齊鳴直言,重溫“兩山”理念背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使礦業徹底告別髒、亂、差和危險,必須重塑礦業形象,尋求新的出路,這次會議就是要回答下一步礦業怎麽走,從根本上解決礦業發展出路的問題。通過交流踐行“兩山”理念的心得和成果,使全行業明白礦業可以綠色發展,而且通過科技水平與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可以實現的,過去是包袱的礦山,現在是財富,通過建立中國標準,從而樹立中國礦業新形象。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