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報)從“新”出發——2017中國探礦者年會側記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探礦者年會  |   新聞資訊  |  正文
(中國礦業報)從“新”出發——2017中國探礦者年會側記
發表時間 :2017-06-23    來源:中國礦業報
  6月20日,2017中國探礦者年會在北京舉行。從深圳開始,這個會議一直在京外舉辦。這是會議舉辦地第一次遷至北京,一切都帶著耳目一新的感覺。
  新平台
  “我是來這裏看項目的,”一位來自五礦集團的年輕參會人員用略帶興奮的語氣對記者說,“這是我第一次來參加探礦者年會。”事實上,第一次來參加探礦者年會的人並不在少數。過去的探礦者年會一直以地勘單位為主,很多礦業企業想要參與,但未能如願。最近幾年,隨著地勘單位改革不斷推進,對市場參與程度不斷加深,探礦者年會也吸納更多的企業與服務機構參會。當被問到對哪個分論壇最感興趣時,他回答說:“年會特別安排了投資者與勘探者的對接,為投資者找項目,為勘探者找資金。我對這個論壇特別感興趣。”
  今年年會這一創新舉措的確吸引了眾多參會者的關注。它將有效地促進勘查單位與投資者之間的對話,為資本與技術結合這一老問題找到解決方案。這一次,探礦者年會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能讓資金與技術麵對麵,能同時容納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各類市場主體與中介機構的全新平台。
  新背景
  2017年,礦業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很多機構與專家預判世界已經來到了行業低穀的尾期。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院長張新安表示,“大周期後不是波穀的尾聲,而是下一個周期調整的開始。它帶著上一個周期的特點。即短時間內,我們仍麵臨著‘產業過剩、礦業缺乏彈性’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盡管外部環境一直在發生著變化,但是中國對礦業產業的需求卻一直沒有變。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淩月明表示,“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和我國工業化的過程中,礦業仍是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基礎產業。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消費需求基本麵沒有變,對原礦的消費需求仍然很大,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大宗礦產品的消費需求仍將在高位運行。我國礦業發展的根基不會動搖。”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兼黨委書記李新創用數據支持了這一觀點:從1996年以後我國粗鋼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盡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鋼鐵行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是基於勞動力、土地、資本等要素進行分析,我國對鋼鐵行業的消費和生產能力,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占據世界的主導位置。
  新技術
  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給全球礦業帶來了曆史性機遇,以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為代表的科技革新為礦業提供了更高效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中國礦業單位與企業積極開展“三深一土”關鍵技術研究,開發深地與海底等更多領域的能源資源。
  同時,“互聯網+的運作模式也給礦業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張新安表示。
  礦業企業通過互聯網的形式,有效整合市場資源,建立各級各層市場之間的有機聯係,實體經濟向下延伸,電商市場向上提升,形成傳統與網絡對接、線上與線下對接、場內與場外對接、商品與金融對接、國內與國外對接的多層次商品市場體係,才能發揮合作效力,降低企業成本,實現礦企轉型。
  新機遇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何文波為參會者們著重介紹了中國礦業發展中的新機遇。
  從國內方麵看,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新能源新礦種的開發利用。
  《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作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國製造2025》,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定義為需要突破性發展的重點領域。2016年我國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5%,根據《“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20年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產值規模將超過12萬億元,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產值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以上。有色金屬是新能源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鈷、鋰、銦、鍺等,都是支撐新能源發展不可缺少的功能材料。隨著新能源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將持續拉動新材料新礦種的需求加大,一批新能源材料和新技術礦產正在脫穎而出,甚至將對礦業產生深刻影響。
  從國際方麵看,“一帶一路”倡議等打開了海外市場。
  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例,它將帶動新的市場需求,沿線70%以上國家和地區鋼材依靠進口,基礎設施建設將大量撬動,每年投資需求介於1.8 萬億美元~4萬億美元之間,資源開發、貿易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市場空間較大。這些國際戰略為中國礦業單位與企業打開了廣闊的海外空間。
  新發展
  淩月明副部長表示,礦產勘查開發麵臨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礦業發展必須適應增長方式轉變和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的要求。國家實施一係列新的重大戰略為新時期礦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經濟增長方式改變和生態文明建設對礦業提出了綠色發展的要求。
  礦業的綠色發展是礦產資源管理製度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是適應特殊資源國情和礦業特定發展階段、建設生態文明、礦業轉型升級、落實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新定位的必然選擇。
  中國礦業行業必須努力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綠色礦業發展模式,實現資源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以“綠色”行業發展明天。
  當前,麵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和我國國情,麵對機遇與挑戰,我們能感受到,中國礦業企業和礦業投資人、作業人迫切需要一個平台去了解市場信息,調整工作思路與部署。在今年的探礦者年會上,無論是政策解讀,還是國際產能合作,這些礦業行業高度關注的問題,都設置了分論壇,由資深行業專家進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