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資源部印發《關(guan) 於(yu) 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推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著重從(cong) 夯實資源和空間基礎、提升資源要素供給和配置效能、創新價(jia) 值實現新機製三個(ge) 方麵,對推進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進行了部署,力爭(zheng) 到2029年,自然資源保護水平和利用效率逐步提高,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明顯拓展;到2035年,高水平保護和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的製度不斷完善,“兩(liang) 山”轉化成效顯著。
《意見》強調,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hui) 精神,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因地製宜、探索創新;製度銜接、相互促進”的原則,推動高水平保護自然資源,夯實生態產(chan) 品供給基礎,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完善自然資源資產(chan) 配置方式,讓生態優(you) 勢源源不斷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意見》要求,夯實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資源和空間基礎。強化國土空間規劃戰略引導,統籌落實主體(ti) 功能區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海洋強國戰略等國家重大戰略,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和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嚴(yan) 格自然生態保護空間底線約束,健全以國土空間規劃為(wei) 基礎、以國土空間用途管製為(wei) 主要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製度,推動形成生產(chan) 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空間格局;實施自然生態係統整體(ti) 保護、係統修複、綜合治理,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厚植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綠色底色。
《意見》要求,提升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的資源要素供給和配置效能。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和設權賦能,摸清生產(chan) 生態產(chan) 品的資源底數,明確生態產(chan) 品權責歸屬,健全不同門類自然資源資產(chan) 的權利體(ti) 係,推動各類自然資源資產(chan) 使用權等權利組合設置。探索編製自然資源資產(chan) 配置方案和實施計劃,統籌謀劃自然資源資產(chan) 儲(chu) 備、配置、價(jia) 值實現、收益管理等內(nei) 容,並加強與(yu) 國土空間規劃的反饋和協同,明確自然資源資產(chan) 配置的時序、方式、規模、用途等,引導自然資源資產(chan) 布局合理、結構優(you) 化。同時,探索通過收儲(chu) 、租賃、置換和入股等方式,形成主體(ti) 明確、邊界清晰的自然資源資產(chan) 組合標的,推動多要素自然資源資產(chan) 組合供應,促進資產(chan) 配置效率最優(you) 化和效益最大化。
《意見》提出,在創新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新機製方麵,建立資源權益指標市場化交易機製,充分發揮市場決(jue) 定性作用,探索建立大陸自然岸線占用與(yu) 修複平衡製度,開展補充耕地指標流轉,試點探索生態保護紅線內(nei) 零星建設用地騰退指標交易激勵機製,建立生態係統碳匯全鏈條交易機製,讓保護綠水青山獲得合理回報;健全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和自然資源資產(chan) 損害賠償(chang) 機製,讓“保護者受益、破壞者賠償(chang) ”;構建生態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化經營開發機製,科學開發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地質遺跡、地熱、礦泉水等各類自然資源,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培育綠色新動能。在自然資源富集、生態產(chan) 品生產(chan) 能力較強的地區,探索建立全要素、全產(chan) 業(ye) 覆蓋的生態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生態化運行機製,促進產(chan) 業(ye) 與(yu) 生態融合發展。(中國自然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