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作為(wei) “有色金屬之鄉(xiang) ”,全省已探明的有色金屬礦產(chan) 種類占全國的91%,保有資源儲(chu) 量居全國前三位的有23種,居全國前十位的有70種。其中,銻、鉍、鈹資源儲(chu) 量居全國第一位。但是,一直存在的“礦企多、小礦多、一礦多開”現象,以及單個(ge) 企業(ye) 規模小、同質化競爭(zheng) 嚴(yan) 重、產(chan) 業(ye) 集中度不高等問題製約著湖南有色金屬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資源優(you) 勢沒有形成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經濟優(you) 勢和發展優(you) 勢。
湖南省礦產(chan) 資源集團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選祥近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集團旗下的黃金集團公司與(yu) 平江縣政府組建成立的湖南黃金天嶽礦業(ye) 有限公司,對價(jia) 14億(yi) 元完成7宗采礦權、7宗探礦權及資產(chan) 收購,按照“一個(ge) 礦床一個(ge) 開發主體(ti) ”的原則,堅持生態優(you) 先、科學治理、技術創新,探索實施“政府主導、國企推動”的礦業(ye) 開發整合新模式,經過近年來的實踐,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黃金產(chan) 業(ye) 發展的“平江經驗”。推廣優(you) 化“平江經驗”,能夠破解湖南有色金屬產(chan) 業(ye) 發展弊端,引領打造湖南萬(wan) 億(yi) 礦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
平江實踐形成多贏局麵
嶽陽市平江縣是湖南省金礦資源較為(wei) 集中的區域之一,累計探明黃金儲(chu) 量近300噸,遠景黃金儲(chu) 量超1000噸。由於(yu) 曆史原因,該縣金礦主要分布區——萬(wan) 古礦區采礦權空間布局不合理,盜采濫采、超深越界現象頻發,尾礦庫過多過濫,安全隱患極大,森林植被損毀和水土流失等環保問題突出。
“平江經驗”的形成契機緣於(yu) 2020年1月,湖南省委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專(zhuan) 項小組下發1號文件,將平江縣確定為(wei) 全省三個(ge) 礦業(ye) 轉型綠色發展改革試點市、縣之一。湖南黃金集團(湖南省礦產(chan) 資源集團前身)和平江縣委、縣政府在省委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專(zhuan) 項小組的統一領導下,開啟了“礦業(ye) 轉型、綠色發展”的改革之路,對平江縣萬(wan) 古礦區的金礦采礦權進行整合,推進黃金礦業(ye) 轉型綠色發展改革試點工作。
經過三年多時間的探索和攻堅,平江黃金資源整合階段性成效凸顯,形成了多贏局麵。平江縣黃金礦業(ye) 實現了五個(ge) 轉變,即從(cong) 多、亂(luan) 、雜局麵向集約、節約型轉變,從(cong) 掠奪性開采向綠色開采轉變,從(cong) 粗放型開采向高科技開采轉變,從(cong) 單一開采向采、供、銷一體(ti) 化運營開采轉變,從(cong) 多成分向一個(ge) 主體(ti) 轉變,形成了礦業(ye) 轉型、綠色發展的基本格局。
據王選祥介紹,“平江經驗”中的“政府主導”主要是在提升決(jue) 策層次、提高準入門檻、創新退出機製、完善補償(chang) 機製等方麵壓實地方政府的主體(ti) 責任,用政府行政力依法依規推動與(yu) 民營企業(ye) 、地方百姓的矛盾處理和曆史遺留問題解決(jue) 。“國企推動”主要是強化集團國有企業(ye) 的政治責任、社會(hui) 責任、經濟責任,尤其是發揮在安全環保方麵的優(you) 勢,加快綠色礦山建設、開展生態修複、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
王選祥表示,“平江經驗”一方麵為(wei) 平江縣破解了如何把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的現實問題,通過金礦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利用,提升了礦業(ye) 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服務全縣高質量發展大局和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建設綠色礦山,減輕安全環保壓力,為(wei) 平江生態名片增添黃金色彩。作價(jia) 入股湖南黃金天嶽則為(wei) 平江縣實現財政收入穩步提升提供了新的增長極。另一方麵,湖南省礦產(chan) 資源集團通過整合收購後,礦權麵積達31.9平方公裏,備案黃金儲(chu) 量61噸,七采七探全部轉讓到黃金天嶽名下,為(wei) 萬(wan) 古礦區一體(ti) 化開發、整體(ti) 上市奠定了基礎,夯實了礦產(chan) 資源“糧倉(cang) ”。萬(wan) 古礦區可為(wei) 集團新增黃金儲(chu) 量130噸以上,整合之後,不僅(jin) 成為(wei) 礦產(chan) 集團“十四五”“十五五”乃至更長時期的重要戰略基地,更為(wei) 集團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部分退出民營礦企也卸去因資源不足或資源枯竭,造成生產(chan) 難以為(wei) 繼的經營困境包袱;屬地村組、村民得到了退出礦企拖欠的經濟利益;各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從(cong) 縣級轉移至市級,有效減輕縣級層麵安全環保等行政壓力。
黃金天嶽對31座尾礦庫、7家礦山井下積水進行隱患治理,確保礦點安全穩定。對采礦留下的礦坑、礦井、礦洞,通過礦山環境再造,做到宜耕則耕、宜景則景、宜林則林、宜建則建、宜水則水,變廢棄資源為(wei) 新的生態資源。“今年7月初,平江縣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洪災,黃金天嶽礦區沒有一個(ge) 尾礦庫出現險情。”王選祥說。
引領打造全省礦業(ye) 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集群
在王選祥看來,“政府主導、國企推動”的平江黃金資源整合經驗,為(wei) 湖南省有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探尋了路徑、提供了範本。
去年10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guan) 於(yu) 切實提高礦產(chan) 資源保障能力深入推進礦業(ye) 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到2035年,湖南將努力打造10個(ge) 具有競爭(zheng) 力的千億(yi) 礦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形成礦業(ye) 綠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湖南省礦產(chan) 資源集團則提出了“千億(yi) 企業(ye) 、萬(wan) 億(yi) 礦業(ye) ”的目標,即到2027年,集團資產(chan) 規模達500億(yi) 元,力爭(zheng) 實現年營業(ye) 收入1000億(yi) 元,控製和儲(chu) 備的主要礦產(chan) 資源全省占比提升到50%左右,擁有6000億(yi) 元左右礦產(chan) 資源量,躋身中國企業(ye) 500強,成為(wei) 全國礦業(ye) 行業(ye) 一流企業(ye) ;到2030年,集團保有礦產(chan) 資源量潛在經濟價(jia) 值達1萬(wan) 億(yi) 元,成為(wei) 金、銻、銀、鉛鋅及稀有稀散金屬的產(chan) 業(ye) 鏈“鏈主”企業(ye) 。
他認為(wei) ,無論是實現未來省級層麵的萬(wan) 億(yi) 礦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還是實現湖南省礦產(chan) 資源集團自身的萬(wan) 億(yi) 礦業(ye) 資源儲(chu) 備,都離不開優(you) 化推廣“平江經驗”,通過整合資源,強化礦產(chan) 資源戰略保供。
“資源量是我們(men) 的生命線,也是礦業(ye) 公司真正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所在。”王選祥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湖南省礦產(chan) 資源集團大約有3000億(yi) 元的礦產(chan) 資源量,包括黃金、銻、鎢、鉛鋅、銀等。今年以來,該集團通過摘牌方式取得寶山-大坊空白區昭金祠金鉛鋅礦、平江縣大塘衝(chong) 金礦、仁裏铌鉭礦、清水塘北部鉛鋅銅礦等多宗探礦權,為(wei) 推動區域礦山建設、萬(wan) 古礦區綠色轉型改革、礦產(chan) 資源拓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下一步,他希望湖南省礦產(chan) 資源集團作為(wei) 湖南省有色金屬整合平台,能夠參與(yu) 整合全省銻、銀、鉛資源和铌鉭、鋰、錫、鉍等稀有稀散金屬資源,建設一批大型礦產(chan) 資源保供基地,成為(wei) 湖南省綠色礦業(ye) 集群發展引領者、有色和黑色金屬全產(chan) 業(ye) 鏈主導者、創新發展先行者。(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