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作為(wei)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的構成部分,在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維持經濟穩定發展、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文章在係統總結了國外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保障體(ti) 係和我國土地儲(chu) 備運行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新時代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的實現路徑。即以製度保障、組織保障和資金保障為(wei) 支撐,構建起中央與(yu) 地方聯動的組織管理體(ti) 係,形成“投—找—儲(chu) —供”的全鏈條儲(chu) 備新機製,推動“資金—資源—資產(chan) —資本”的動態轉化,實現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的循環發展。
本文引用信息
張亞(ya) 明,李剛,孫君.新時代我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路徑探索[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24,37(10):56-62.
章節目錄
CONTENTS
0 引言
1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的現實要求
2 相關(guan) 經驗借鑒
3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的技術邏輯
4 新時代我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路徑
作者信息
作者簡介:張亞(ya) 明(1991—),男,河北省河間市人,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采礦工程碩士,研究方向為(wei) 礦產(chan) 資源經濟政策。
通訊作者:李剛(1982—),男,河南省新鄉(xiang) 市人,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應用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為(wei) 自然資源非稅收入管理與(yu) 政策。
設計、一審 | 呂睿 二審 | 吳桐
三審 | 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