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近日公布《關(guan) 於(yu)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第1551號建議的答複》,就全國人大代表唐嶽提出的《關(guan) 於(yu) 加強園區低效工業(ye) 用地退二優(you) 二的建議》,經商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作出答複。
近年來,自然資源部多措並舉(ju) 、綜合施策:一是加強政策支撐,完善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的工業(ye) 用地供應體(ti) 係,加強產(chan) 業(ye) 用地支持政策,保障企業(ye) 用地需求,減輕企業(ye) 用地成本;二是推動存量用地盤活利用,進一步加大閑置工業(ye) 用地處置力度,推動新增建設用地和存量建設用地增存掛鉤工作,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創新示範;三是完善用地考核評價(jia) ,提出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麵積下降率目標,組織開展開發區集約用地評價(jia) 考核,引導地方節約使用土地。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在完善開發區管理、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加強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建設、加強高耗能和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等方麵,也在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
建議中提出的低效工業(ye) 用地認定標準、監管機製和退出機製等問題,很多已得以解決(jue) 或推進。從(cong) 地方實踐看,盤活利用低效工業(ye) 用地,需要健全政府引導和市場參與(yu) 的多元政策體(ti) 係,不斷加大改革探索力度。
考慮到低效用地類型、認定指標維度多,尚難以全國統一標準,自然資源部采取了差異化的辦法:一是框定總體(ti) 範圍。二是鼓勵地方結合實際提出城鎮低效用地的標準,並開展認定工作。2023年9月,自然資源部在43個(ge) 城市(區)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鼓勵試點城市探索完善評價(jia) 方法,因地製宜製定低效用地認定標準。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加強了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綜合考量,在管理辦法、申報條件、質量評價(jia) 體(ti) 係中,明確單位土地平均投資強度、單位土地平均產(chan) 值、建築容積率等集聚集約指標,引導示範基地做好土地科學規劃與(yu) 使用。
在加強工業(ye) 用地全周期管理上,2022年自然資源部出台《關(guan) 於(yu) 完善工業(ye) 用地供應政策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的通知》(自然資發〔2022〕201號,下稱“201號文”),加強和改進工業(ye) 用地的供應管理。同時,用足用好現有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二級市場的有關(guan) 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和生態環境部,在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產(chan) 能、推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等方麵,提出一係列政策舉(ju) 措,不斷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高質量發展。
在建立健全工業(ye) 低效用地退出機製上,2008年以來,自然資源部(含原國土資源部)持續開展全國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監測統計工作,已完成了12輪,範圍覆蓋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同時,201號文提出將產(chan) 業(ye) 準入要求納入供地公告,將後期監管要求納入土地有償(chang) 使用合同,將產(chan) 業(ye) 準入要求等納入監管協議,建立監管信息共享機製,推動形成監管合力。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積極會(hui) 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結合低效用地再開發等試點,以及相關(guan) 政策文件的貫徹落實,總結地方改革探索實踐,及時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政策成果,深入推動低效工業(ye) 用地盤活利用,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開發區高質量發展。(中國礦業(ye) 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