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大常委會(hui) 近期對《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陝西各級各部門全麵貫徹實施條例,落實法定職責,持續保護修複,強化執法監管,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hui) 執法檢查組關(guan) 於(yu) 檢查《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顯示,在持續保護修複方麵,陝西紮實開展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累計投入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5.66億(yi) 元,治理項目110個(ge) ,治理麵積2.3萬(wan) 畝(mu) ;全力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已完成11座尾礦庫閉庫銷號、5座提升改造;加快推進秦嶺國家公園、秦嶺國家植物園建設;建立川陝甘大熊貓國家公園協同保護管理機製;組織召開“六省一市”人大秦嶺協同保護工作座談會(hui) ,形成協同保護工作備忘錄。
報告顯示,陝西全麵推進河湖長製,加強丹江口水庫及上遊地區跨省河流聯防聯治,全力保障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安全;實施國控斷麵“一斷一策”達標方案。秦嶺區域53個(ge) 地表水監測斷麵水質持續保持Ⅲ類以上,漢江、丹江出境斷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陝西強化執法監管,開展市際交叉執法檢查、秦嶺違建別墅整治“回頭看”、“五亂(luan) ”問題動態排查整治等行動;上線省級秦嶺視頻綜合監管係統,匯聚省級行業(ye) 部門相關(guan) 視頻監控7691路,形成“空天地網”一體(ti) ,信息化網格化相結合,線上線下聯動的綜合監管體(ti) 係。
此外,陝西還加快綠色發展,推進秦嶺區域生態旅遊項目建設。秦嶺區域12個(ge) 縣(區)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7個(ge) 縣(區)獲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