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煤炭進口呈現波動增長趨勢。尤其是2023年,煤炭進口量實現大幅增長,創曆史新高,這一趨勢在2024年得到延續。海關(guan) 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累計進口煤炭3.89億(yi) 噸,同比增長11.9%。照此趨勢,煤炭全年進口量有望再創新高。我國是名副其實的煤炭大國,煤炭生產(chan) 能力位居世界第一,為(wei) 何還要從(cong) 其他國家大量進口煤炭呢?
平衡煤炭資源錯配。我國煤炭資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華北地區,如內(nei) 蒙古、山西、陝西、新疆等地。而工業(ye) 和人口更為(wei) 密集的東(dong) 南沿海地區,煤炭資源相對匱乏,需求卻極大,依靠進口煤供給更加便利。
有效降低用煤成本。在運輸成本上,由於(yu) 煤炭資源分布與(yu) 需求地區不匹配,長距離運輸成為(wei) 必然。陸路運輸成本高,尤其是從(cong) 西北運到東(dong) 南沿海地區,成本更加高昂。相比之下,通過海運從(cong) 澳大利亞(ya) 、印度尼西亞(ya) 等國進口煤炭,即便加上關(guan) 稅和船運費用,總成本在某些情況下仍然較低。在開采成本上,隨著國內(nei) 煤炭開采深度增加,開采難度和安全風險也隨之提升,導致開采成本上升。此外,更嚴(yan) 的環境治理標準也進一步推高了成本。而進口煤炭可以規避這些開采過程中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彌補煤炭品質與(yu) 需求差異。我國雖然煤炭資源豐(feng) 富,但一些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煤炭品種,如煉焦煤等國內(nei) 產(chan) 量有限,難以滿足特定行業(ye) 需求。因此,進口優(you) 質煤炭成為(wei) 滿足國內(nei) 需求的重要途徑。同時,隨著環保政策收緊和綠色低碳轉型,進口高品質煤炭成為(wei)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汙染的重要手段。
調節煤炭市場價(jia) 格與(yu) 供需平衡。在煤炭市場中,供需關(guan) 係變化直接影響著煤炭價(jia) 格。當國內(nei) 煤炭供應不足時,通過增加進口量能夠及時補充市場缺口,平抑煤炭價(jia) 格上漲的壓力。反之,當國內(nei) 煤炭供應過剩時,適當減少進口量也有助於(yu) 穩定市場價(jia) 格,避免資源浪費。
保障能源安全與(yu) 戰略儲(chu) 備。進口煤炭是我國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進口煤炭,可以降低對單一能源來源的依賴,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在國際煤炭市場價(jia) 格較低時,增加煤炭進口量還可作為(wei) 戰略儲(chu) 備,平衡國內(nei) 煤炭市場供需關(guan) 係,避免市場波動對國內(nei) 能源安全造成衝(chong) 擊。
去年以來,通過增加煤炭進口量,有效促進了國內(nei) 煤炭價(jia) 格回落,倒逼國內(nei) 煤炭生產(chan) 企業(ye) 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生產(chan) 效率和產(chan) 品質量。我國也拓展了能源供應渠道,增加了戰略儲(chu) 備,為(wei) 應對潛在能源短缺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我國煤炭進口量的增加推動了國際煤炭市場複蘇,為(wei) 煤炭出口國帶來了更多商機。
展望未來,我國煤炭進口趨勢將受多重因素影響,麵臨(lin) 一定不確定性。一方麵,隨著經濟複蘇和工業(ye) 生產(chan) 的加速,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另一方麵,國內(nei) 煤炭生產(chan) 企業(ye) 轉型升級和環保政策收緊,將對煤炭進口產(chan) 生一定影響。國際煤炭市場價(jia) 格波動和供需關(guan) 係,也將影響煤炭進口量。
當前,國際形勢更趨嚴(yan) 峻複雜,全球經濟複蘇仍顯脆弱,世界能源供需格局、治理體(ti) 係麵臨(lin) 深度調整。無論未來發展趨勢如何變化,我們(men) 都應繼續堅持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原則,全方位加強能源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不斷優(you) 化能源合作模式和條件。堅持煤炭進口與(yu) 國內(nei) 煤炭生產(chan) 協調發展,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同時,深入參與(yu) 全球能源治理,持續深化國際綠色能源合作,推動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積極維護良好外部發展環境,把握發展主動權。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