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我國礦產資源儲備地建設路徑探索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時代我國礦產資源儲備地建設路徑探索
發表時間 :2024-11-20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導 讀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作為(wei)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的構成部分,在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維持經濟穩定發展、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文章在係統總結了國外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保障體(ti) 係和我國土地儲(chu) 備運行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新時代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的實現路徑。即以製度保障、組織保障和資金保障為(wei) 支撐,構建起中央與(yu) 地方聯動的組織管理體(ti) 係,形成“投—找—儲(chu) —供”的全鏈條儲(chu) 備新機製,推動“資金—資源—資產(chan) —資本”的動態轉化,實現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的循環發展。

  本文引用信息

  張亞(ya) 明,李剛,孫君.新時代我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路徑探索[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24,37(10):56-62.

  章節目錄

  CONTENTS

  0 引言

  1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的現實要求

  2 相關(guan) 經驗借鑒

  3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的技術邏輯

  4 新時代我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路徑

  0 引言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作為(wei) 國家儲(chu) 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應對突發事件和極端情況的重要手段,是調節礦業(ye) 市場的重要舉(ju) 措。《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chan) 資源法(修訂草案)》規定,國家構建產(chan) 品儲(chu) 備、產(chan) 能儲(chu) 備和產(chan) 地儲(chu) 備相結合的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體(ti) 係,科學合理確定儲(chu) 備結構、規模和布局並動態調整。產(chan) 品儲(chu) 備是對已經開采出的原料礦產(chan) 或冶煉加工成品、半成品的儲(chu) 備,主要是為(wei) 了保障資源短期供應,平抑價(jia) 格過度波動,保障當期經濟社會(hui) 平穩發展。目前,世界各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以礦產(chan) 品為(wei) 主要形式。產(chan) 能儲(chu) 備是要求礦山生產(chan) 企業(ye) 保持一定的剩餘(yu) 生產(chan) 能力,當麵臨(lin) 資源供應緊張和市場大幅波動時,能夠及時、有效、合理地增加資源供應量。產(chan) 能儲(chu) 備通常以礦山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且需要有相應資源規模以保障產(chan) 出。產(chan) 地儲(chu) 備是將經過地質勘查劃定蘊藏有或可能蘊藏有礦產(chan) 資源的地區進行儲(chu) 備,以保障中長期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產(chan) 地儲(chu) 備主要通過建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的方式實現。綜合來看,受運行成本高、管理複雜等多重因素影響,產(chan) 品儲(chu) 備規模一般較小,主要是應對突發情況下的短期供應,保障當前的資源供給安全;產(chan) 能儲(chu) 備則受資源規模的限製,一般也無法實現長期大規模供應,更多的是通過短期產(chan) 量快速增長,保障當前一段時間的資源供給;產(chan) 地儲(chu) 備則是從(cong) 長期供應的角度保障資源供給安全。因此,隻有將產(chan) 品儲(chu) 備、產(chan) 能儲(chu) 備、產(chan) 地儲(chu) 備三者有效結合,才能實現礦產(chan) 資源短期快速供應和長期可持續供給,有效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和市場穩定發展。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作為(wei)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是保障國家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我國經濟韌性的重要舉(ju) 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強國家儲(chu) 備頂層設計,深化儲(chu) 備管理體(ti) 製機製改革,初步建立了國家大儲(chu) 備體(ti) 係,但儲(chu) 備規模尚未形成,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機製仍有待完善,“儲(chu) 什麽(me) ”“誰來儲(chu) ”“怎麽(me) 儲(chu) ”等問題需進一步明確,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和經濟穩定方麵作用有待加強。

  現有關(guan) 於(yu)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聚焦在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美國、日本等國家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實踐,二是我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對策。總體(ti) 來看,現有研究對國外經驗的總結全麵性不足,對我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對策的研究缺乏係統性。基於(yu) 此,本文全麵審視新時代構建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的要求,係統總結國外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和我國土地儲(chu) 備經驗,從(cong) 運行模式和保障機製兩(liang) 方麵提出了構建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的路徑,以期為(wei) 我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提供借鑒和參考。

  1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的現實要求

  1.1 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政治經濟秩序和安全格局發生深刻調整,對全球礦產(chan) 資源供給造成較大衝(chong) 擊,我國礦產(chan) 資源供給保障麵臨(lin) 極大不確定性。當前,我國鐵、銅等大宗礦產(chan) 和鋰、鈷、鎳等新型礦產(chan) 對外依存度較高,進口國主要集中在“親(qin) 美”國家和投資環境不穩定國家,如我國約60%的鐵礦來源於(yu) 澳大利亞(ya) ,約80%的鎳來源於(yu) 菲律賓,鈷礦則主要進口自剛果(金)。近年來,隨著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國際競爭(zheng) 愈演愈烈,美國、澳大利亞(ya) 、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建立了礦產(chan) 資源同盟關(guan) 係,加強彼此間資源供給保障,減少對我國資源的依賴,並加緊對我國海外資源開發的限製,如加拿大以“國家安全”為(wei) 由,要求我國企業(ye) 退出在加拿大關(guan) 鍵礦產(chan) 的投資。同時,智利、秘魯、剛果(金)等多個(ge) 資源國家紛紛出台了礦產(chan) 資源新政策,嚴(yan) 格限製本國初級產(chan) 品出口,要求在本國建立深加工產(chan) 業(ye) 鏈,甚至部分國家提出限製外資參與(yu) 關(guan) 鍵礦產(chan) 開發。此外,我國礦產(chan) 品運輸通道單一,進口礦產(chan) 品主要依靠南海航線、太平洋航線等海上運輸通道,進口渠道高度集中,運輸風險持續存在。因此,在多重因素疊加作用下,加強國內(nei)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成為(wei) 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的現實所需和必然要求。

  1.2 維持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舉(ju) 措

  礦產(chan) 資源是工業(ye) 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對保障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先進技術不斷突破,對礦產(chan) 資源的需求呈現“過山車”式變化,產(chan) 能嚴(yan) 重不足和產(chan) 能過剩局麵交替出現,對礦業(ye) 市場及下遊產(chan) 業(ye) 帶來嚴(yan) 重影響。主要表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隨著新型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相關(guan) 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鋰、鈷、鎳等相關(guan) 新型材料需求大量增長,供需關(guan) 係錯配導致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如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爆發式增長態勢,電池行業(ye) 加速擴產(chan) ,供需錯配導致鋰資源的價(jia) 格一路飆升,漲幅高達1000%以上,之後,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放緩,對上遊資源的需求隨之降低,供需矛盾逐漸緩解,鋰資源價(jia) 格呈現大幅下降。二是隨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和房地產(chan) 行業(ye) 發展,砂石礦需求量大幅增加,相關(guan) 產(chan) 品價(jia) 格也在快速上漲,大量砂石礦業(ye) 權被投放,但隨後基礎設施和房地產(chan) 項目建設不斷減少,資源需求大幅降低,砂石礦產(chan) 能大量過剩,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因此,通過建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形成礦產(chan) 地儲(chu) 備和供應聯動機製,合理安排儲(chu) 備保底數量,科學設定礦業(ye) 權出讓數量、時序、空間布局,是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舉(ju) 措。

  1.3 提升礦業(ye) 權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礦產(chan) 資源要素供應管理專(zhuan) 業(ye) 技術性強、工作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組織協調麵廣,涉及資源規劃、區塊布局、年度計劃、項目安排等方麵,涵蓋資金籌措、勘查區塊優(you) 選、礦業(ye) 權供應、權益實現等諸多環節。尤其是在礦業(ye) 權出讓之前,資源管理部門需要開展大量的前期基礎性工作,進一步增加了供應管理難度。此外,我國尚未建立權威統一的,特別是涵蓋戰略性資源的礦產(chan) 品價(jia) 格和礦業(ye) 權市場動態監測預警機製,資源管理部門難以及時、準確、全麵地掌握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市場變化情況。同時,我國尚未建立礦業(ye) 權出讓與(yu) 礦產(chan) 品供需聯動機製。資源管理部門在製定礦業(ye) 權出讓方案、研判特定礦種市場需求時,存在聽取社會(hui) 投資主體(ti) 意見不夠充分的問題,導致礦業(ye) 權組織出讓的總量、結構、布局、時序安排滯後於(yu) 市場環境變化,無法有效發揮礦業(ye) 權一級市場的調控作用,不利於(yu) 礦業(ye) 市場穩定和經濟社會(hui) 協調發展。為(wei) 此,建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應根據實際需要開展補充性勘查,並做好礦業(ye) 權供應前期的事務性、技術性工作,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勘查區塊的供應質量,提高礦業(ye) 權配置效率。

  2 相關(guan) 經驗借鑒

  2.1 國外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機製借鑒

  為(wei) 保障本國資源需求和供應安全,英國於(yu) 1917年最早提出礦產(chan) 資源戰略儲(chu) 備要求。此後,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的戰略意義(yi) ,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逐漸建立較為(wei) 完備的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機製。目前,國外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普遍為(wei) 礦產(chan) 品儲(chu) 備,涉及產(chan) 地儲(chu) 備的較少,但國外礦產(chan) 品儲(chu) 備管理機製和管理模式對我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yi) 。

  (1)通過立法明確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的基礎地位。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是各國為(wei) 應對突發情況而采取的維護國家國防安全和經濟穩定的重要舉(ju) 措,具有重要戰略意義(yi) 。國外普遍建立了較為(wei) 完備的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製度,並通過立法形式明確了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的重要地位。美國作為(wei) 較早進行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的國家,1939年製定了《儲(chu) 備法》,要求由國家出資對關(guan) 鍵性戰略礦產(chan) 進行儲(chu) 備,隨後又製定了《戰略物資儲(chu) 備法》《國防生產(chan) 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了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體(ti) 製機製和法律保障,保障國家資源需求,盡量避免在緊急情況下對國外資源的依賴。日本國內(nei) 資源極為(wei) 匱乏,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為(wei) 保障國內(nei) 資源的供給安全,日本製定了《金屬礦業(ye) 事業(ye) 團法》《石油公團法》《石油儲(chu) 備法》等法律法規,明確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目的、儲(chu) 備計劃及變更等內(nei) 容。韓國製定的《煤炭產(chan) 業(ye) 法》、德國製定的《石油儲(chu) 備法》、芬蘭(lan) 製定的《國家戰略儲(chu) 備法》等法律均對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進行了規定。

  (2)成立專(zhuan) 門機構負責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涉及儲(chu) 備目標和儲(chu) 備礦種確定、儲(chu) 備計劃製定、資源收儲(chu) 和管理等一係列工作,為(wei) 保障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工作順利開展,國外普遍建立了專(zhuan) 門機構負責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和日常管理工作。如日本成立石油天然氣金屬國家工團負責金屬礦產(chan) 、石油天然氣的儲(chu) 備和管理工作,確定儲(chu) 備礦種和儲(chu) 備規模,保障在特殊情況下的國內(nei) 資源供應。法國成立了戰略石油儲(chu) 備行業(ye) 委員會(hui) 、礦產(chan) 儲(chu) 備委員會(hui) 等機構負責製定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政策、儲(chu) 備計劃,對儲(chu) 備進行管理。韓國主要由產(chan) 業(ye) 部製定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計劃,通過國有的韓國資源公司具體(ti) 開展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工作。此外,美國的國防後勤局、瑞典的經濟防衛委員會(hui) 、俄羅斯的國家礦產(chan) 儲(chu) 備委員會(hui) 、法國的國家儲(chu) 備管理委員會(hui) 等機構均為(wei)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管理機構。

  (3)設立專(zhuan) 項資金支撐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涉及找礦、收儲(chu) 、日常管護等,均需要大量資金支撐,因此各國采取不同方式提供相關(guan) 資金支持,但總體(ti) 來看,資金來源主要為(wei) 政府財政投入。如美國礦產(chan) 儲(chu) 備均由政府管理,儲(chu) 備設施建設、礦產(chan) 采購、日產(chan) 管理費用由聯邦政府設立的相關(guan) 資金賬戶支付,其中石油儲(chu) 備基金主要用於(yu) 負責石油儲(chu) 備設施建設、石油采購和日常管理等費用支出。日本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采用國家儲(chu) 備和民間儲(chu) 備相結合的方式,國家儲(chu) 備所需資金在政府擔保下,由儲(chu) 備機構向國內(nei) 銀行申請低息貸款籌集,民間儲(chu) 備由企業(ye) 自行出資,但對海外找礦的企業(ye) ,政府提供多種政府基金予以支持。法國、德國等國家則是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支持開展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

  (4)結合實際需求明確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目的。礦產(chan) 資源作為(wei) 工業(ye) 生產(chan) 的基礎原材料,對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國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確定了對應的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目的。美國在1939年製定的《儲(chu) 備法》中提出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要求,明確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為(wei) 國防安全需要。此後,美國發布的多項關(guan) 於(yu)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的法律法規均提出礦產(chan) 儲(chu) 備要保障國家安全。日本、韓國等資源極為(wei) 匱乏的國家,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設立之初即明確其目的是為(wei) 保障國家經濟發展所需的物料供應,平抑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瑞典則是設立了國防儲(chu) 備和經濟安全儲(chu) 備,國防儲(chu) 備主要是應對戰爭(zheng) 爆發時的資源供給,保障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儲(chu) 備主要是應對平常時期的經濟危機,保障國家經濟穩定。

  2.2 我國土地儲(chu) 備運行模式借鑒

  1996年,我國第一家土地儲(chu) 備機構成立,二十多年來,我國土地儲(chu) 備製度經曆了“儲(chu) 備建立—儲(chu) 備標準化—儲(chu) 備規範化—儲(chu) 備創新”等發展階段,逐步構建了包括規劃計劃、資金管理、會(hui) 計核算、監管審計等一係列完善的製度體(ti) 係,建立了以政府為(wei) 主導、專(zhuan) 業(ye) 機構執行的組織保障體(ti) 係,形成了“規劃—征收—儲(chu) 備—供應”的運作模式。

  (1)土地儲(chu) 備規劃。土地儲(chu) 備規劃一般包括中長期計劃和年度計劃,對土地儲(chu) 備總量、結構、布局、時序等進行統籌安排,以促進土地資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保護,有助於(yu) 城市規劃和宏觀經濟調控。其中,中長期規劃主要由政府管理部門或土地儲(chu) 備機構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國土空間規劃和土地利用計劃等編製,年度計劃則由土地儲(chu) 備機構依據中長期計劃進行編製。如海南省政府部門負責編製土地儲(chu) 備五年滾動計劃,海南省土地儲(chu) 備中心依據五年滾動計劃編製年度計劃;內(nei) 蒙古自治區則由自治區土地儲(chu) 備中心編製土地儲(chu) 備三年滾動計劃和年度計劃。

  (2)儲(chu) 備土地征收。土地征收主要由土地儲(chu) 備機構依據土地儲(chu) 備計劃和相關(guan) 規定,通過土地征收、土地收回、土地購買(mai) 、土地置換等方式取得土地。儲(chu) 備土地征收所需資金主要為(wei) 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土地出讓收入、其他財政資金,並可通過發行土地儲(chu) 備專(zhuan) 項債(zhai) 券進行補充。

  (3)土地儲(chu) 備管護。土地儲(chu) 備機構將征收的土地納入土地儲(chu) 備庫,並對儲(chu) 備土地組織開展必要的前期開發,完成土地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滿足“淨地”出讓標準或達到供地條件。同時,土地儲(chu) 備機構可通過自行管護、委托管護、臨(lin) 時利用等方式對儲(chu) 備土地進行管護,並開展儲(chu) 備土地日常巡查,維護相關(guan) 權益。土地儲(chu) 備管護資金主要為(wei) 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土地出讓收入、其他財政資金,並可通過發行土地儲(chu) 備專(zhuan) 項債(zhai) 券進行補充。

  (4)儲(chu) 備土地供應。根據土地儲(chu) 備計劃、土地市場供需形勢等情況,在具備供應條件後,儲(chu) 備土地可通過土地交易市場出讓,獲得土地出讓金。

  3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的技術邏輯

  我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的總體(ti) 技術邏輯(圖1)是:按照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要求,踐行新的礦產(chan) 資源安全格局,推動礦業(ye) 發展新格局,基於(yu) 製度保障、組織保障、資金保障等完備的保障機製,建立完善的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運行模式。同時,明確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的功能定位,推動建立獨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管理機構,構建中央與(yu) 地方聯動的組織機製和管理體(ti) 係。

  (1)以完備的保障機製維護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健康發展。建立健全製度保障機製,須圍繞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的相關(guan) 法律、法規、規章等製度體(ti) 係,完善頂層設計,通過製度規範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管理工作。可通過設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管理機構,完善機構管理職能,加強組織保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須加強財政資金對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的支持,提高資金保障程度,保障相關(guan) 工作的資金需求。

  (2)以成熟的運行模式實現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的良性循環。將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與(yu)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和礦業(ye) 權供應一體(ti) 謀劃、一體(ti) 推動,建立起涵蓋“投—找—儲(chu) —供”全鏈條的儲(chu) 備機製,形成“資金—資源—資產(chan) —資本”動態轉化,激發礦產(chan) 資源行業(ye) 內(nei) 生動力。

  (3)以中央地方聯動推動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協同發展。一方麵,加強央地政策協同,在政策製定和執行過程中相互配合,共同推動政策落地實施,確保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麵,加強信息共享,推動礦產(chan) 資源勘查成果共享,按照管理權限合理確定儲(chu) 備資源。

  4 新時代我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路徑

  4.1 運作模式

  (1)強化資金投入保障,實現資金到資源的轉變。一是加大資金投入,推進找礦工作。通過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基金、礦業(ye) 權出讓收益等財政支出,開展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勘查,建立中央及地方等多層級、多渠道投入的體(ti) 製機製。加強財政出資投入形成礦產(chan) 地的權益管理,保障財政資金穩定有序地投入勘查工作,推動形成數量穩定、結構優(you) 化的礦產(chan) 資源勘查區塊。二是以現有礦業(ye) 權為(wei) 基礎,開展礦業(ye) 權征收工作。一方麵可通過財政資金支撐,根據需要從(cong) 礦業(ye) 權交易市場中進行礦業(ye) 權收購;另一方麵,加強存量礦業(ye) 權管理,經評估,將注銷的探礦權和采礦權作為(wei) 區塊征收。

  (2)分類和分級儲(chu) 備相結合,實現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動態管理。堅持分類儲(chu) 備和分級儲(chu) 備相結合原則,以財政資金投入發現的礦產(chan) 地為(wei) 基礎,體(ti) 現資源轉化為(wei) 資產(chan) 的路徑。分類儲(chu) 備方麵,開展礦產(chan) 資源戰略儲(chu) 備,為(wei) 保障國家資源安全,係統分析極限條件下國家礦產(chan) 資源需求,加強礦產(chan) 地收儲(chu) 管理,以儲(chu) 備為(wei) 主線,確保資源底線和餘(yu) 量,致力於(yu) 應對和化解風險。同時,統籌礦產(chan) 資源市場儲(chu) 備,為(wei) 充分發揮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對市場的調節作用,以市場為(wei) 導向動態調整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儲(chu) 備數量和投放數量,保障礦業(ye) 市場穩定發展。構建戰略導向與(yu) 市場導向分類儲(chu) 備相結合的管理體(ti) 係,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分級儲(chu) 備方麵,橫向上統籌梳理中央財政投資形成的礦產(chan) 地情況,統一權益管理,分類提出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建議。縱向上構建中央與(yu) 地方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信息共享機製,對於(yu) 由地方負責出讓的礦種,下放給地方儲(chu) 備機構管理和維護;對於(yu) 由中央負責出讓的礦種,由地方儲(chu) 備機構上收回中央儲(chu) 備機構進行維護管理。建立中央與(yu) 地方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協調聯動機製,整體(ti) 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激勵引導地方政府主動作為(wei) 。

  (3)加強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管護,做好供應。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的總體(ti) 要求,健全礦業(ye) 權市場調控機製,建立全國性的礦業(ye) 權和礦產(chan) 品市場監測預警體(ti) 係,研判經濟社會(hui) 發展形勢和礦業(ye) 發展趨勢,服務礦產(chan) 資源管理實際需求。開展礦業(ye) 權出讓市場需求和礦產(chan) 品交易市場變動分析,擬定礦業(ye) 權出讓計劃,公開征求企業(ye) 對出讓計劃的意見建議,結合行業(ye) 資源情況和礦業(ye) 權市場情況,合理安排礦業(ye) 權戰略性儲(chu) 備保底數量,科學設定礦業(ye) 權出讓數量、時序、空間布局,根據實際需要開展補充性勘查,並做好礦業(ye) 權供應前期的事務性、技術性工作,滿足市場需求,高效管理資產(chan) 向資本的轉化過程。

  4.2 保障機製

  (1)構建完備的製度保障。一是建立健全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法律法規,完善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頂層設計。《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chan) 資源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已明確提出由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劃定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議加快推進礦產(chan) 資源法修訂工作,確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的法律地位,同時推進《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管理辦法》製定工作,進一步細化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要求、儲(chu) 備方式、運作模式、資金保障、管理職責等內(nei) 容,完善礦產(chan) 地收儲(chu) 標準和收儲(chu) 程序,規範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管理模式。二是明確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標準,規範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來源。嚴(yan) 格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條件標準,規範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程序,確保收儲(chu) 礦產(chan) 地產(chan) 權清晰、條件合標、程序合法。明確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主要來源於(yu) 財政投資形成的勘查區塊,並根據需要對低效、未利用的礦業(ye) 權進行回收,將經評估符合要求的納入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三是進一步完善礦業(ye) 權出讓製度,規範礦業(ye) 權出讓管理。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實行入庫管理,所有儲(chu) 備礦產(chan) 地一律納入全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信息係統。對於(yu) 未納入全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信息係統的戰略性礦產(chan) 礦業(ye) 權,不得進行出讓。四是建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供應計劃製度,合理布局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供應。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規劃、礦產(chan) 資源總體(ti) 規劃等文件,綜合分析礦產(chan) 資源安全形勢和供應保障能力、礦業(ye) 權市場需求、市場調控方向、資金保障能力,組織編製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年度計劃和五年規劃,對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規模、結構、布局、供應等作出統籌安排。五是建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監測評價(jia) 製度,保障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質量。定期開展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清查,對儲(chu) 備礦產(chan) 地的權屬、數量、質量、分布、用途等情況進行清查核實,建立清查台賬和數據庫,評估儲(chu) 備礦產(chan) 地情況。組織開展儲(chu) 備礦產(chan) 地巡查,加強收儲(chu) 礦產(chan) 地管理,防止侵害儲(chu) 備礦產(chan) 地行為(wei) 。

  (2)形成係統的組織保障。一是明確職責分工,完善管理機製。橫向上,加強各部門的協調溝通,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全麵負責全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管理和指導工作,財政、發改等相關(guan) 部門配合做好相關(guan) 工作;縱向上,加強中央和地方聯動,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hui) 同地方財政、發改等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內(nei)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管理工作,並對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進行調查、核實,做好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的保護和監督。二是建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管理機構,支撐開展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管理工作。各級管理部門根據管理權限分別設置管理機構承擔儲(chu) 備礦產(chan) 地的統一管理工作,擬訂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規劃和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年度計劃,開展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補充勘查,負責儲(chu) 備礦產(chan) 地保護和日常管理。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管理機構實施名錄管理,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隻能由納入名錄的管理機構承擔。

  (3)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一是完善資金保障機製,確保儲(chu) 備責任落實。結合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規模、儲(chu) 備方式和特點合理確定各級財政資金保障方式和保障金額,建立穩定的儲(chu) 備投入長效保障機製。一方麵,加大一般性公共預算支出,主要用於(yu) 相關(guan) 勘查和礦業(ye) 權征收,為(wei)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提供有效區塊;另一方麵,從(cong) 礦業(ye) 權出讓收益等礦產(chan) 資源專(zhuan) 項收入中計提礦業(ye) 權收益基金,主要用於(yu) 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的日常管理和補充勘查工作,進一步提高儲(chu) 備礦產(chan) 地的工作程度。同時,探索將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相關(guan) 項目納入專(zhuan) 項債(zhai) 支持範圍,拓寬資金來源。二是加強資金使用監測監管,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建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資金使用監管機製,明確資金使用方向,嚴(yan) 格預算安排,加強對資金的日常監督管理。同時,建立績效評價(jia) 製度,定期開展績效考核,對資金使用情況和工作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中國國土資源經濟)

  作者信息

  作者簡介:張亞(ya) 明(1991—),男,河北省河間市人,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采礦工程碩士,研究方向為(wei) 礦產(chan) 資源經濟政策。

  通訊作者:李剛(1982—),男,河南省新鄉(xiang) 市人,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應用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為(wei) 自然資源非稅收入管理與(yu) 政策。新時代我國礦產(chan) 資源儲(chu) 備地建設路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