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麵深化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近年來安徽紮實推動自然資源領域各項改革落地見效的具體(ti) 舉(ju) 措和成效。
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也是唯一的省級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近年來安徽落實最嚴(yan) 格的節約用地製度,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取得一係列改革創新成果。其中,省級出台政策40項,形成“規劃管控、計劃調節、標準控製、市場配置、政策激勵、監測監管、考核評價(jia) 、共同責任”的節約集約用地製度。“十四五”以來,全省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麵積下降13.77%,省級以上開發區建成率、工業(ye) 固投強度、工業(ye) 畝(mu) 均稅收分別提升9.0%、9.5%、11.1%。
耕地保護是“國之大者”。當前安徽省堅決(jue) 扛起耕地保護政治責任,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實施《安徽省土地監督檢查條例》《安徽省落實最嚴(yan) 格耕地保護製度的若幹措施》,出台關(guan) 於(yu) 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完善占補平衡的實施方案,采取一係列“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耕地保護責任。截至2023年底,全省耕地總麵積達8345.18萬(wan) 畝(mu) ,實際劃定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麵積7176萬(wan) 畝(mu) ,耕地麵積連續3年淨增加,連續24年實現占補平衡。
在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方麵,安徽省積極踐行“兩(liang) 山”理念,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麵積1.96萬(wan) 平方公裏,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製度,牢牢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十八聯圩濕地三期修複工程入圍“中國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和“聯合國生態係統恢複十年”行動優(you) 秀案例。推進曆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加快解決(jue) 曆史遺留生態環境問題。截至目前,累計修複礦山3365個(ge) 、占總數約84%,完成治理麵積達34.22萬(wan) 畝(mu) ,“十五五”內(nei) 將實現存量任務清零。
同時,安徽省推進“多規合一”改革,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ti) 係。《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批複,除合肥市外的15個(ge) 設區市及其所轄54個(ge) 縣(市)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全部獲批。統籌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態、城鎮等各類空間需求,謀劃構建了“一圈二屏三帶五區”的國土空間總體(ti) 格局。
此外,安徽省錨定能源資源保障目標,紮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十四五”以來,先後投入省級地質勘查基金3.77億(yi) 元,新發現礦產(chan) 地13處,其中大中型礦產(chan) 地10處,富鐵、晶質石墨、煤層氣等實現找礦新突破。出台《加強礦山全生命周期管理若幹措施》,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礦山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監管體(ti) 係。(金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