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召開在京部分央企座談會 重點部署能源保供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國資委召開在京部分央企座談會 重點部署能源保供
發表時間 :2023-01-03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正值北方地區冬季供暖季,能源需求大幅攀升。受多種因素影響,國際能源供應形勢更加嚴峻複雜,能源價格不斷攀升,同時國內煤炭消耗呈快速增長態勢,迎峰度冬煤炭保供穩價麵臨一定風險挑戰。
  近日,國資委召開在京部分中央企業主要負責同誌座談會,重點研究做好歲末年初穩增長提質增效、能源保供、安全生產工作,聽取企業對今年國資央企發展改革工作意見建議。
  會上,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管網、國家電網、中國華能、中國大唐、中國華電、國家電投、國家能源集團、中煤集團等企業負責同誌分別發言,大家談了企業能源保供和經濟運行情況,反映了當前麵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會議認為,國資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協調推動新能源補貼資金、注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推進專業化整合等,支持指導中央能源電力企業積極做好保供工作。中央企業不計代價穩產增供、穩市穩價,發電企業確保用電高峰發得出、頂得上,煤炭企業帶頭執行電煤長協機製、全力增產量,電網企業加大跨區餘缺互濟力度、保用電穩定,石油石化和管網企業積極調度協調、加大油氣資源獲取力度,在能源電力保供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作出了突出貢獻。
  會議強調,要高度重視和研究解決當前能源電力保供麵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高質量做好保供工作。國資委將對煤炭、發電、電網、石油石化和管網等企業,分類精準施策,激發企業積極性,全力提質增效保供應。有關中央企業要加強組織領導,在資源統籌和力量調度上再挖潛力,高效推進保供工作。要堅持先立後破,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化煤炭與煤電、煤電與可再生能源“兩個聯營”,加大對優質煤炭資源儲備和開發力度,加強重要能源、油氣資源開發增儲上產,多措並舉、開源挖潛,進一步增強能源電力供應支撐托底能力。要全麵排查風險,嚴查嚴改,守牢安全底線。
  國務院此前召開今冬保暖保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表示,做好今冬保暖保供工作,關鍵在於形成合力、落實責任。要充分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嚴格落實產煤省區責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動煤炭穩產增產。要充分挖掘潛力,積極推動天然氣增儲增產。要著力穩定能源價格,加強電煤中長期合同簽約履約監管,保持民生用氣、用電價格穩定。
  煤炭仍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壓艙石”,2022年全國煤炭產量創曆史新高。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國內煤炭總產量約44.5億噸,同比增長8%。
  去年12月30日,中煤集團與國家電投煤電項目專業化整合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此次專業化整合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涉及的煤電裝機容量預計將超過1000萬千瓦,是近年來國內煤電領域涉及資產數額較大、影響力較強、整合效益較為顯著、示範引領作用較為突出的合作項目。
  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此次專業化整合,有利於中央能源企業從應急性保供轉化為通過股權合作、整體開發實現體製性穩定性保供,有利於更大範圍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煤電產業高質量發展,對於提升企業效率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能源集團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國家能源集團2022年完成煤礦產能核增5800萬噸。截至去年11月底,國家能源集團自產煤連續14個月保持5000萬噸級水平穩產高產,年完成自產煤5.5億噸。
  煤炭加強供給,保障電力口糧。隨著用電需求攀升,各電力企業開足馬力保發電、保供應。比如,中國華能機組應開盡開、應發盡發,其中82家供熱單位、218台供熱機組、2890個供熱站“火力全開”,供熱麵積超過10億平方米。
  國家管網集團加快推進儲氣能力建設,2022年建成文23儲氣庫一期加密井、金壇儲氣庫達容達產和劉莊儲氣庫擴容等工程,3座儲氣庫新增工作氣量3.4億立方米,入冬前形成總工作氣量近30億立方米,為供暖季儲氣庫發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今年供暖季,我國北方部分地區還迎來清潔能源“生力軍”,為冬季供暖增添保障。近年來,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每到冬季取暖季頻受霧霾困擾,利用核能開展清潔供暖成為中國調整能源結構、治理霧霾等問題的現實選擇。
  2022年11月15日,國內最大核能供熱項目—國家電投“暖核一號”核能供熱工程正式啟動今冬明春供暖,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山東海陽20萬居民送上溫暖,全力做好迎峰度冬能源保供。作為我國最大的核能供熱項目,“暖核一號”已投運工程的供熱麵積占目前全國核能供熱總麵積的86.7%。此前2022年11月1日,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核能供暖示範項目正式投運供熱,成為東北地區首個核能供暖項目。項目覆蓋大連市瓦房店紅沿河鎮,涉及當地近兩萬居民。
  除了核能,太陽能、地熱供暖也已在北方多個地區實行。比如,陝西省建成利用地熱能供暖(製冷)項目576處,麵積3445萬平方米,占城市集中供暖麵積的9.8%。按照規劃,未來幾年至少還將有60萬戶居民享受到地熱能供暖,預計每年可節約標煤11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排放255萬噸。(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