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守住國內礦產資源安全底線提供保障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為守住國內礦產資源安全底線提供保障
發表時間 :2023-04-03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是確保國家資源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重要前提,是守住國內礦產資源安全底線、提高國內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自然資源部年度重點工作安排。保證擴大試點工作如期保質完成是我們的工作責任,更是一項重要的政治責任。”
  3月28日,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擴大試點工作部署暨業務培訓會議上,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負責人擲地有聲的一番講話,讓與會代表深感使命在肩、責任重大。
  礦產資源事關高質量發展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回信中的殷殷囑托,把礦產資源放在了國家戰略安全的高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用專門章節強調推進國家安全體係和能力現代化,強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
  與此同時,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黨中央、國務院確立了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確立了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的方針。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生態文明體製改革總體方案》,在“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麵節約製度”方麵,明確提出建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製度,並明確這件事由原國土資源部牽頭,發展改革、工信、財政、能源等部門協作。
  在今年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上,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提出了“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的新定位,並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作為推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一項重點工作,明確要求完善相關製度。
  “開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是全麵摸清資源家底現狀,確保國家資源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重要前提。”上述負責人表示,礦產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地位。全麵摸清、合理評估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對準確掌握國內資源供應能力和開發利用潛力、促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和高效利用、緩解資源約束瓶頸具有重要作用,是製定國家資源戰略、規劃的基礎,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盤活用好找出來有限資源,是守住國內礦產資源安全底線的重要保障。
  “開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是統籌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關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上述負責人表示,通過開展此項工作,對開發利用水平比較分析,目的是要縮小差距,整體提升礦山、行業和區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在全社會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逐步解決因為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奢侈消費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這項工作是促進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綠水青山的重要舉措。
  “開展這項工作,還是掌握管理薄弱環節,加強礦產資源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上述負責人說,通過開展不同礦山、同級地區、不同礦種和不同行業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找出礦山、礦種、行業和區域礦業轉型的關鍵症結,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監測,完善監管標準和依據。通過綜合運用技術、管理、經濟、財稅等多種手段,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節約集約、綠色高效的發展模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低碳發展,優化提升礦產資源管理水平,實現資源、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共贏。
  “開展這項工作,也是製定差別化激勵約束政策措施,提升企業科技創新內生動力的客觀需求。”上述負責人介紹,圍繞采礦、選礦和綜合利用的重點環節,建成調查評估常態化、科學化、標準化和激勵約束差別化的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製度,有針對性地建立先進技術研發推廣平台,研究製定差別化的激勵約束政策措施,有利於增強礦山企業的主體地位,提升礦山企業科技創新內生動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礦山企業淘汰落後產能,整體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加強國內礦產資源保供能力。
  建立調查評估製度箭在弦上
  礦產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地位。當前,我國能源礦產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石油、鐵、錳、銅、鋁等戰略性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高,未來鋰、鈷、鎳等新能源和新材料礦產需求還將快速增長,國際礦業形勢深刻影響我國經濟安全。
  然而,由於曆史原因,在國民經濟發展統計體係中缺乏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基礎數據的統計,缺乏有效調查評估手段,統計數據不完整、方法不統一,基礎數據匱乏,信息交流不暢,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家底掌握不清。過去,原國土資源部也曾開展過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等工作,對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因為沒有評估評價製度,並沒有形成高水平評價結果。加之這些工作已經過去15年,礦山數量、開發規模、開發水平、開發模式、管理運營和技術裝備等已發生重大變化。
  更重要的是,當前我國小型及以下礦山數量仍占50%左右,“小、散、亂”問題還在一定範圍存在,資源開發模式也有待進一步改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的監督管理體係還不健全,監管標準和指標尚不完善,所開展的工作多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時間段、某一礦種或某一區域,還沒有形成連續時段調查成果,對礦山、行業跟蹤調查評價的政策依據不足,評估體係以及評估方法存在爭議。
  事實上,原國土資源部高度重視礦產資源調查評估工作,在2016年12月發布的《關於推進礦產資源全麵節約和高效利用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調查評估製度化和常態化是加強礦產資源規劃和合理開發利用管理、提高“三率”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強化科學管理、有針對性地製定相關政策和措施的重要依據。為了建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製度,2016年12月,原國土資源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財政部、能源局印發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製度工作方案》,提出開展試點和製定調查評估辦法的安排部署。2017-2018年,自然資源部選取了黑龍江、浙江、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和寧夏7個省(自治區),開展了煤、鐵、銅、金、鋁土礦、稀土、石墨、螢石、水泥用灰岩9個礦種、1379座礦山的試點工作。各試點省份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紮實推進,初步探索出了一套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價指標體係、工作流程、技術方法和運行機製,評估結果也基本反映了礦山實際開發利用水平,為建立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製度奠定了一定基礎。
  “但是,在試點過程中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比如數據采集核查難、評價數據質量難把控、工作間銜接協同不夠、指標體係存在爭議、激勵約束機製不完善、成果應用落地難等,影響了調查評估製度的推進和落實。”上述負責人話鋒一轉,頗感憂慮地說。
  “建立礦產資源調查評估製度,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就是最大的節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自然資源部決定選擇部分省份、部分礦種進行全流程擴大試點,上個月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製定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擴大試點工作方案》。”上述負責人介紹,要通過這次試點工作,進一步凝聚共識,統一思想,總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全麵建立和推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製度奠定基礎。
  把握定位統籌推進
  “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夯實資源安全基礎,是自然資源工作的頭等大事、永恒課題。我國人口多,資源消費基數大,資源稟賦不佳,大宗礦產資源保障程度低,供需矛盾突出。與此同時,國內礦山分布廣、數量多,不同地區、不同礦山之間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差異較大,而且處於動態變化過程中。”上述負責人表示,這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的方針,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體製改革要求,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自然資源工作新的定位,通過製定科學合理的常態化調查評估製度,動態監測開發利用水平底數,為提高各類礦產資源的開發效率奠定基礎。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工作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製度和機製並行。據了解,為了如期保質保量完成此項工作,自然資源部要求各相關試點省份加強組織領導,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礎,嚴格落實質量把控責任,通過構建“站位高、機製順、工作實、行動快、宣傳廣”的工作機製和“摸底數、核真偽,驗指標、試方法,劃檔次、提建議,建製度、抓落實”的方法務實高效、全麵統籌推進,實現“形成一套評估方法、建立一個標準體係、形成一個總結報告、出台一個管理製度、培養一支隊伍、形成一套工作機製”的預期成果。
  “通過這次會議,我們交流了經驗,明確了目標,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共識。試點地區要細化目標任務、工作內容、實施步驟、組織保障、配套政策、責任分工等,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好。我們要同步推進製度建設工作,同步總結試點經驗和做法,完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辦法》,要做到試點工作結束之日,就是製度辦法啟動報批之時,全力保證年底前製度文件印發出台,為在全國常態化開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奠定基礎。”上述負責人表示。(中國礦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