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價跌跌不休,碳酸鋰生意還有“賺頭”?
發表時間 :2023-04-07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從最高點時的每噸60萬元到最新20萬元出頭,價格一路“狂飆”的碳酸鋰逐步走下“神壇”。
“價格一直在跌,銷售談好的價格隨時可能會變,發貨節奏明顯放緩了。”電話那頭,青海某年產萬噸級碳酸鋰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受下遊正極材料廠商庫存較多、采購意願減弱等影響,近期碳酸鋰行情較為冷清,線下交易較以往冷清不少。
哪怕價格“腰斬”,對於碳酸鋰生產成本不到4萬元/噸的鹽湖提鋰廠商來說,目前的銷售價格仍有利可圖,相關公司生產經營並未受到影響。“影響最大的是此前高價囤貨的中間商和手裏沒礦的加工廠。”對於價格持續下跌,有從事碳酸鋰貿易人士直言,由於國外碳酸鋰報價依舊堅挺,加之國內行情大幅走弱,此前大量囤貨未能及時出手的企業日子的確有些難熬。
下遊采購意願減弱,碳酸鋰價格遭“腰斬”
上海有色網4月4日數據顯示,當日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噸價再降6500元,均價來到21.9萬元/噸。2022年11月中旬,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報價一度突破60萬元/噸。不到半年時間,碳酸鋰價格遭遇“腰斬”。
“價格掉得確實有點猛,半個月跌了近10萬元。”某家從事碳酸鋰生產的A股公司高管感慨道,從2022年的價格暴漲到2023年初的暴跌,感覺像坐過山車一樣。“今非昔比,原來都是上門搶著拿貨,現在電話谘詢的人都寥寥無幾。”
對於鋰鹽廠商而言,上述情況並非孤立,那麽碳酸鋰價格的直線下跌是因為需求真的減弱了嗎?
事實或並非如此。在近日召開的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預測,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到850萬輛,實現30%左右的增長。而乘聯會此前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3月國內狹義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56萬輛,同比增長25.8%,環比增長27.5%。
“僅從新能源汽車增長來看,碳酸鋰需求不會減弱,近期價格下跌主要因為下遊庫存較多,同時此前囤貨的加工廠及電池廠商成本較高,價格持續下跌導致他們不敢貿然出手拿貨。”藏格礦業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電池廠商開工不足亦有一定影響,加之何時止跌存在不確定因素,所以下遊采購意願減弱,都處在觀望階段。
進一步來看,由於價格連續下跌,市場交易冷清,目前上遊礦企也通過調整銷售策略等方式進行應對。記者了解到,青海鹽湖提鋰生產商已通過減少銷售進行“挺價”,相關企業雖然正常生產碳酸鋰等鋰鹽產品,但出貨量明顯降低,庫存有所增加。
青海某鹽湖提鋰生產廠商人士表示,由於之前碳酸鋰價格高企,上遊礦企現金流充裕,暫時的高庫存不會對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鋰價持續下探,鋰鹽生意告別“暴利時代”
從近期下跌的趨勢來看,碳酸鋰價格似乎並未“跌到頭”,有市場人士直言,目前下遊情緒並不樂觀,碳酸鋰仍有跌價空間。
不得不說,2022年價格的暴漲讓鋰鹽生產商享受到了史上最高紅利期,行業內多家公司業績均創下曆史新高。天齊鋰業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淨利潤241.25億元,同比增幅達10.6倍;融捷股份2022年淨賺24.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4.72倍。
“2022年鋰礦廠商的高光時刻或將成為曆史,今後應該不會有這麽賺錢的日子了。”A股某鋰礦廠商人士坦言,隨著產業鏈越發理性,價格一旦跌下來,想再漲上去並非易事,能保住現有價格對鋰礦廠商來說已是巨大利好了。
雖然告別了“暴利時代”,但對於上遊礦企而言,電池級碳酸鋰20萬元/噸的價格仍然有利可圖。據了解,目前鹽湖提鋰生產的碳酸鋰產品每噸完全成本不到4萬元,鋰輝石提鋰成本約為5萬元/噸,鋰雲母提鋰成本在7萬元/噸左右。
不難看出,如果價格能夠止跌,對於鋰礦企業而言,鋰鹽生意仍有錢賺。“對於鹽湖提鋰,哪怕噸價降到5萬元,我們還是有一定利潤的。”青海某鹽湖提鋰企業負責人表示,鋰輝石、鋰雲母等礦石提鋰企業眼下也能撐得住,但此前高價囤貨的中間商和需要外采礦石的碳酸鋰生產商可能已經遭遇成本倒掛的尷尬局麵。
記者采訪了解到,前述人士所言已普遍存在。江蘇某正極材料生產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受鋰電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影響,他所在的企業2022年淨賺數億元。
“2022年底囤貨碳酸鋰上千噸,最近碳酸鋰價格大幅下降直接造成成本倒掛,現在還有很多庫存沒有消化,電池廠壓價厲害,公司都沒怎麽生產。”該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庫存都沒法正常消化,更別談賺錢盈利了。
相同情況還出現在鋰電回收領域。記者在河南新鄉了解到,該地區有多家從事鋰電池回收業務的小型工廠,此前碳酸鋰價格高位時,相關工廠依靠拆解廢舊動力電池中的含鋰材料進行二次銷售,有工廠廢舊動力電池庫存高達上億元,眼下碳酸鋰價格的持續下跌也讓多數工廠產生大幅虧損。
“碳酸鋰每天都在跌,生意越來越難做,手裏的貨一大堆,根本沒人要。”新鄉某動力電池拆解廠負責人稱,由於價格連續下跌,下遊提鋰企業撤單的情況與日俱增,更有廠家連支付的定金都不要了。
價格回歸理性,鋰鹽產業有望健康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從表象來看,碳酸鋰價格下跌的直接受益者是新能源汽車製造商,但在多位鋰電產業人士看來,鋰鹽價格回落的最大利好或是讓產業走上良性發展之路。
“碳酸鋰每噸60萬元的價格的確過於誇張,上遊企業掙了一筆快錢,還有就是讓投機者借勢發財而已。”有從事鋰鹽銷售業務人士不禁感慨,此前碳酸鋰價格一路“狂飆”,吸引了一批投機者參與其中,鋰電上遊市場的確比較混亂。“有的中間商對產業了解甚少,隻是被高額利益引入局,對產業發展無任何幫助。”
如今隨著碳酸鋰價格狂瀉,沒有了往日的高套利空間,投機者正在陸續退場。
“我倉庫還堆放了幾噸含鋰材料,都是高價買的,現在這行情全部砸手裏了。”在河南做鋰鹽生意的羅某告訴記者,2022年賺的錢基本都虧進去了,如果碳酸鋰價格不回升,他很有可能要“含淚甩賣”,今後不再參與鋰鹽生意了。
那麽噸價20萬元會是碳酸鋰的“底價”嗎?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碳酸鋰價格下跌尚未到底部。“10萬元、15萬元?具體價格不好說,但肯定還是要繼續下探。”有從事碳酸鋰產業人士認為,15萬元/噸至20萬元/噸的價格區間或是產業上下遊都能接受的理想狀態。
此外,鋰鹽企業的粗放發展也將隨著價格回歸理性而告一段落。事實上,此前高額利潤“誘惑”的後遺症正逐步顯現。以亞洲“鋰都”宜春為例,2022年11月下旬因鋰鹽企業排汙引起的環保風波已敲響警鍾。
“競爭力取決於技術和管理,不能單純依靠漲價。”青海某鹽湖提鋰企業人士表示,隨著鋰鹽價格回歸理性,上遊企業應更加重視技術研發,努力提升生產效率。在該人士看來,無論鹽湖提鋰還是礦石提鋰,目前在提鋰收率、效能方麵都有提升空間。(上海證券報)
“價格一直在跌,銷售談好的價格隨時可能會變,發貨節奏明顯放緩了。”電話那頭,青海某年產萬噸級碳酸鋰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受下遊正極材料廠商庫存較多、采購意願減弱等影響,近期碳酸鋰行情較為冷清,線下交易較以往冷清不少。
哪怕價格“腰斬”,對於碳酸鋰生產成本不到4萬元/噸的鹽湖提鋰廠商來說,目前的銷售價格仍有利可圖,相關公司生產經營並未受到影響。“影響最大的是此前高價囤貨的中間商和手裏沒礦的加工廠。”對於價格持續下跌,有從事碳酸鋰貿易人士直言,由於國外碳酸鋰報價依舊堅挺,加之國內行情大幅走弱,此前大量囤貨未能及時出手的企業日子的確有些難熬。
下遊采購意願減弱,碳酸鋰價格遭“腰斬”
上海有色網4月4日數據顯示,當日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噸價再降6500元,均價來到21.9萬元/噸。2022年11月中旬,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報價一度突破60萬元/噸。不到半年時間,碳酸鋰價格遭遇“腰斬”。
“價格掉得確實有點猛,半個月跌了近10萬元。”某家從事碳酸鋰生產的A股公司高管感慨道,從2022年的價格暴漲到2023年初的暴跌,感覺像坐過山車一樣。“今非昔比,原來都是上門搶著拿貨,現在電話谘詢的人都寥寥無幾。”
對於鋰鹽廠商而言,上述情況並非孤立,那麽碳酸鋰價格的直線下跌是因為需求真的減弱了嗎?
事實或並非如此。在近日召開的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預測,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到850萬輛,實現30%左右的增長。而乘聯會此前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3月國內狹義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56萬輛,同比增長25.8%,環比增長27.5%。
“僅從新能源汽車增長來看,碳酸鋰需求不會減弱,近期價格下跌主要因為下遊庫存較多,同時此前囤貨的加工廠及電池廠商成本較高,價格持續下跌導致他們不敢貿然出手拿貨。”藏格礦業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電池廠商開工不足亦有一定影響,加之何時止跌存在不確定因素,所以下遊采購意願減弱,都處在觀望階段。
進一步來看,由於價格連續下跌,市場交易冷清,目前上遊礦企也通過調整銷售策略等方式進行應對。記者了解到,青海鹽湖提鋰生產商已通過減少銷售進行“挺價”,相關企業雖然正常生產碳酸鋰等鋰鹽產品,但出貨量明顯降低,庫存有所增加。
青海某鹽湖提鋰生產廠商人士表示,由於之前碳酸鋰價格高企,上遊礦企現金流充裕,暫時的高庫存不會對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鋰價持續下探,鋰鹽生意告別“暴利時代”
從近期下跌的趨勢來看,碳酸鋰價格似乎並未“跌到頭”,有市場人士直言,目前下遊情緒並不樂觀,碳酸鋰仍有跌價空間。
不得不說,2022年價格的暴漲讓鋰鹽生產商享受到了史上最高紅利期,行業內多家公司業績均創下曆史新高。天齊鋰業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淨利潤241.25億元,同比增幅達10.6倍;融捷股份2022年淨賺24.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4.72倍。
“2022年鋰礦廠商的高光時刻或將成為曆史,今後應該不會有這麽賺錢的日子了。”A股某鋰礦廠商人士坦言,隨著產業鏈越發理性,價格一旦跌下來,想再漲上去並非易事,能保住現有價格對鋰礦廠商來說已是巨大利好了。
雖然告別了“暴利時代”,但對於上遊礦企而言,電池級碳酸鋰20萬元/噸的價格仍然有利可圖。據了解,目前鹽湖提鋰生產的碳酸鋰產品每噸完全成本不到4萬元,鋰輝石提鋰成本約為5萬元/噸,鋰雲母提鋰成本在7萬元/噸左右。
不難看出,如果價格能夠止跌,對於鋰礦企業而言,鋰鹽生意仍有錢賺。“對於鹽湖提鋰,哪怕噸價降到5萬元,我們還是有一定利潤的。”青海某鹽湖提鋰企業負責人表示,鋰輝石、鋰雲母等礦石提鋰企業眼下也能撐得住,但此前高價囤貨的中間商和需要外采礦石的碳酸鋰生產商可能已經遭遇成本倒掛的尷尬局麵。
記者采訪了解到,前述人士所言已普遍存在。江蘇某正極材料生產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受鋰電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影響,他所在的企業2022年淨賺數億元。
“2022年底囤貨碳酸鋰上千噸,最近碳酸鋰價格大幅下降直接造成成本倒掛,現在還有很多庫存沒有消化,電池廠壓價厲害,公司都沒怎麽生產。”該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庫存都沒法正常消化,更別談賺錢盈利了。
相同情況還出現在鋰電回收領域。記者在河南新鄉了解到,該地區有多家從事鋰電池回收業務的小型工廠,此前碳酸鋰價格高位時,相關工廠依靠拆解廢舊動力電池中的含鋰材料進行二次銷售,有工廠廢舊動力電池庫存高達上億元,眼下碳酸鋰價格的持續下跌也讓多數工廠產生大幅虧損。
“碳酸鋰每天都在跌,生意越來越難做,手裏的貨一大堆,根本沒人要。”新鄉某動力電池拆解廠負責人稱,由於價格連續下跌,下遊提鋰企業撤單的情況與日俱增,更有廠家連支付的定金都不要了。
價格回歸理性,鋰鹽產業有望健康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從表象來看,碳酸鋰價格下跌的直接受益者是新能源汽車製造商,但在多位鋰電產業人士看來,鋰鹽價格回落的最大利好或是讓產業走上良性發展之路。
“碳酸鋰每噸60萬元的價格的確過於誇張,上遊企業掙了一筆快錢,還有就是讓投機者借勢發財而已。”有從事鋰鹽銷售業務人士不禁感慨,此前碳酸鋰價格一路“狂飆”,吸引了一批投機者參與其中,鋰電上遊市場的確比較混亂。“有的中間商對產業了解甚少,隻是被高額利益引入局,對產業發展無任何幫助。”
如今隨著碳酸鋰價格狂瀉,沒有了往日的高套利空間,投機者正在陸續退場。
“我倉庫還堆放了幾噸含鋰材料,都是高價買的,現在這行情全部砸手裏了。”在河南做鋰鹽生意的羅某告訴記者,2022年賺的錢基本都虧進去了,如果碳酸鋰價格不回升,他很有可能要“含淚甩賣”,今後不再參與鋰鹽生意了。
那麽噸價20萬元會是碳酸鋰的“底價”嗎?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碳酸鋰價格下跌尚未到底部。“10萬元、15萬元?具體價格不好說,但肯定還是要繼續下探。”有從事碳酸鋰產業人士認為,15萬元/噸至20萬元/噸的價格區間或是產業上下遊都能接受的理想狀態。
此外,鋰鹽企業的粗放發展也將隨著價格回歸理性而告一段落。事實上,此前高額利潤“誘惑”的後遺症正逐步顯現。以亞洲“鋰都”宜春為例,2022年11月下旬因鋰鹽企業排汙引起的環保風波已敲響警鍾。
“競爭力取決於技術和管理,不能單純依靠漲價。”青海某鹽湖提鋰企業人士表示,隨著鋰鹽價格回歸理性,上遊企業應更加重視技術研發,努力提升生產效率。在該人士看來,無論鹽湖提鋰還是礦石提鋰,目前在提鋰收率、效能方麵都有提升空間。(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