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結構轉型要用好“地球充熱寶”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要用好“地球充熱寶”
發表時間 :2023-04-18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地球不是一個隻能取用、不能儲存的‘電池’,而是一個可反複充電、用電的‘電池’。從能源利用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將地球看成一個‘充熱寶’或者‘充電寶’。”4月17日,在江蘇省自然資源廳、江蘇省科協“紀念第54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周”主題報告會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地熱和水文地質學家汪集暘提出的這一構想引人關注。他表示,世界能源結構正在從傳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過渡,地熱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利用迎來春天,應該將地熱能和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結合起來開發利用。
  地熱是蘊藏在地球內部的熱量。據估算,儲存於地球內部的熱量約為全球煤炭儲量的1.7億倍,其中,可利用量相當於4948萬億噸標準煤,按目前世界年消耗190億噸標準煤計算,能滿足人類數十萬年的能源需求。
  我國地熱能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地熱能利用總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全國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麵積達到8.1億平方米,全國水熱型地熱能供暖麵積達到5.8億平方米,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200多萬噸,折合標準煤超過2500萬噸。
  豐富的地熱資源,在全球能源結構調整中,也顯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汪集暘介紹,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地熱能發電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平均達84%,在一些國家或地區可達90%以上,地熱發電平均利用效率達84%,為太陽能光伏發電的5倍,風力發電的3倍。
  中國提出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在汪集暘看來,地熱這個能源寶庫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大有可為。提出的“地球充熱寶”構想,便蘊藏無限可能。
  “地球充熱寶,是指以地球為載體的‘地熱+’多能互補的儲、供能係統。該係統可將各種形式的能量儲存於地下,並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是地熱開發利用的一條新途徑。”汪集暘的“地球充熱寶”構想,有諸多使用場景。
  ? ?“例如,當我們取出地球內部的熱水之後,可以再回灌大量的水,以補充熱水空間,這就能儲存巨大的熱水體積。此外,我們可以收集風、光能源,將城市中的廢熱、餘熱以及夏季酷暑的熱量存儲於地下含水層中,等到冬季嚴寒時再取出利用。”
  ? ?汪集暘認為,地熱與其他可再生能源互補綜合利用,可以實現較高的能源使用效率,“我們不妨稱之為‘地熱+’。讓‘天’(太陽能)‘地’(地熱能)合一,‘動’(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靜’(地熱能)結合,加速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汪集暘說。(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