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藍色樣本”——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實踐探索之海洋篇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藍色樣本”——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實踐探索之海洋篇
發表時間 :2023-04-21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海域海島是人類活動的重要空間,如何利用海域海島資源,影響著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和生態環境變化。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圍繞“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明確要求“實施全麵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進入新時代,節約集約正是在新發展理念下,自然資源管理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日,自然資源部公布的全國首批258個(ge) 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中,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等18個(ge) 縣(市)作為(wei) 海洋類入選。這些示範縣(市)從(cong) 規劃、確權、技術、管理等領域開展創新,積累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海洋資源節約集約典型經驗。
  堅持規劃引領,提高用海用島效率
  一直以來,海洋開發與(yu) 保護之間的關(guan) 係是影響海洋可持續發展的關(guan) 鍵性問題。“跳出海洋看海洋”,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通過空間規劃來統籌海洋資源配置,是優(you) 化發展格局的有效手段。
  作為(wei) 浙江舟山群島最北部的海島縣,嵊泗縣也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試點。這裏土地資源緊缺,海洋資源相對豐(feng) 富。該縣在資源開發利用方麵以規劃統領全縣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先後製定和實施了《嵊泗縣海洋功能區劃》《嵊泗縣海島保護規劃》。
  規劃引領,為(wei) 重大用海項目提供了基礎服務和保障。
  近兩(liang) 年,上海液化天然氣(LNG)站線擴建項目、小洋北作業(ye) 區集裝箱碼頭項目等三個(ge) 國家重大建設用海項目落戶嵊泗,為(wei) 嵊泗縣海洋經濟提質增效增添強勁動力。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
  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優(you) 化海洋國土保護開發利用結構,分類劃定海洋功能區,統籌配置陸海資源,推動形成優(you) 勢互補、良性互動的陸海新格局。
  如長海縣開展的開放式養(yang) 殖用海規劃及現狀評估,加強了長海縣開放式養(yang) 殖用海規範化管理和海域空間資源的有效配置,科學合理利用海域從(cong) 事養(yang) 殖生產(chan) ,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海水養(yang) 殖的健康發展。
  河北省滄州市黃驊市製定建設項目用海麵積與(yu) 規模控製標準,確保新增確權用海麵積增幅合理。天津市濱海新區、山東(dong) 省日照市嵐山區則以規劃為(wei) 手段,向存量要發展,加快圍填海曆史遺留問題處置。
  通過創建工作,示範縣在提高用海用島效率上進行了有益實踐。
  立體(ti) 分層設權,用海用島向縱深拓展
  類似深圳的“工業(ye) 上樓”,海洋領域也在探索節約集約用海模式。海域使用權立體(ti) 分層設權,讓海域空間管理從(cong) “平麵”走向“立體(ti) ”。
  “海上風電與(yu) 海洋牧場融合發展”的海域立體(ti) 利用模式是山東(dong) 省煙台市蓬萊區的做法,在生產(chan) 清潔能源的同時,也為(wei) 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與(yu) 遮蔽空間。蓬萊區根據用海類型和用海方式的不同,將海域空間細分為(wei) 水麵、水體(ti) 、海床和底土,在不相互排斥的前提下,實施單一主體(ti) 或多主體(ti) 立體(ti) 分層確權。同時研究海上風電、海底隧道、海底電纜管道等綜合利用政策,不斷優(you) 化海洋立體(ti) 利用結構和布局。
  “漁光互補”則是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的模式創新。在瑞安閣巷產(chan) 業(ye) 聚集區的海塘內(nei) ,分布著近12萬(wan) 塊光伏組件,“水上發電,水下養(yang) 魚”,一年內(nei) 產(chan) 生的電量,可供周邊約1.5萬(wan) 戶居民使用,相當於(yu) 每年可節約標煤13792噸。近日開工的瑞安甌飛淺海灘塗“漁光互補”項目,總投資150億(yi) 元,建成後將成為(wei) 浙江最大的海上光伏電站。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先後完成碼頭配套設施、熱力管網建設等項目的立體(ti) 用海批複,明確了不同宗海單元的豎向確權範圍,試點實施的2宗立體(ti) 分層海域,累計盤活發展空間4.68公頃、帶動增收2.06億(yi) 元。同時,曹妃甸區探索適用於(yu) 立體(ti) 用海的三維海籍登記模式,實現海域垂向空間的明晰化管理。
  示範縣在海域使用權立體(ti) 分層設權上的積極探索,拓展了海域海島資源利用的廣度與(yu) 深度。
  科學用海用島,維護海洋生態功能
  生態保護修複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發力點,是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的深化。通過對海岸線、海灣、海島的整治修複,一方麵解決(jue) 格局失序、品質不高的問題;一方麵修複結構不良、功能受損的生態係統。
  江蘇省連雲(yun) 港市贛榆區推進“藍色海灣”及“生態島礁”建設,積極實施岸線海島生態整治修複工程。充分利用秦山島稀缺性無居民海島旅遊資源的優(you) 勢,實施秦山島保護與(yu) 開發利用示範項目,解決(jue) 岸線受損嚴(yan) 重、地質災害隱患、淡水資源匱乏等問題,走出一條生態保護與(yu) 濱海旅遊發展的融合之路。
  上海市金山區實施大金山島保護與(yu) 開發利用示範項目、大金山島非核心區生態整治工程、金山城市沙灘濱海生態廊道項目等生態修複行動,恢複生態、涵養(yang) 功能。鸚鵡洲濕地項目以“工程保灘、基底修複、本地植物引種、潮汐水動力調控”為(wei) 修複理念,恢複潮灘鹽沼濕地功能,形成具有杭州灣潮灘特點的城市濱海濕地。
  在“紅樹林之城”廣東(dong) 湛江,雷州市在示範縣創建中積極推進藍碳交易,大力種植紅樹林,促進二氧化碳減排,發揮紅樹林碳匯功能。浙江舟山嵊泗縣也在推進海岸帶生態係統保護修複基礎上,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發展海洋碳匯資源儲(chu) 備。
  提高海洋資源供給質量和效益是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前提,維護海洋生態係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是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底線。這也是示範縣創建之初的重要目標。
  強化綜合監管,用資金技術換空間
  “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著力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踐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重要指示精神,示範縣創建過程中通過實施綜合管理,不斷提高各類海洋產(chan) 業(ye) 節約集約用海標準,優(you) 化海洋要素保障。
  廣東(dong) 省先行先試,汕頭市南澳縣通過“引資入海”和技術升級換得發展空間。作為(wei) 廣東(dong) 養(yang) 殖用海海域使用權市場化試點,南澳積極探索養(yang) 殖用海市場化可行性路徑。2021年12月17日,南澳首宗養(yang) 殖用海海域使用權市場化出讓成交,為(wei) 實現海域資源高效率利用起到示範作用。在推進深水網箱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中,南澳縣通過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帶動新型深水網箱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集群基地的形成。同時以技術創新讓“海洋牧場+深水網箱”“海上風電+深水網箱”模式成為(wei) 可能,大大推動南澳縣海洋產(chan) 業(ye) 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經營。
  珠海市鬥門區也在“用資金技術換空間”上探索實踐。珠海市富山工業(ye) 園、珠海鬥門智能製造經濟開發區兩(liang) 個(ge) 園區以海洋船舶工業(ye) 為(wei) 主,建有4個(ge) 工程技術中心、1個(ge) 省級研發基地。華南理工大學珠海現代產(chan) 業(ye) 創新研究院的《天然氣水合物碳封存關(guan) 鍵技術研究》項目已獲得2022年廣東(dong) 省海洋發展(海洋六大產(chan) 業(ye) )專(zhuan) 項資金支持。該技術將極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水平,實現海洋資源節約集約和可持續利用。
  深圳市鹽田區與(yu) 深圳交易集團、鹽田港集團、深圳特建發集團合資設立深圳市海洋資源交易中心,謀劃建立統一進場、統一交易、統一監管的海洋資源交易規則和交易係統,構建麵向全國的海洋資源交易平台,進一步提高海洋綜合管理水平,規範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
  示範縣通過海洋綜合管理,全麵提高海域海島監管效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嚴(yan) 格實行海岸線分類保護,強化海岸線保護與(yu) 利用管理。江蘇省連雲(yun) 港市贛榆區全麵深化“放管服”,對於(yu) 重大涉海項目,一律實施事前“主動介入”、事中“跟蹤服務”、事後“積極監管”的全過程服務模式。河北省唐山市樂(le) 亭縣積極探索建立節約集約監管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並將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情況納入領導班子考核體(ti) 係。山東(dong) 省煙台市蓬萊區依托區位優(you) 勢,大力發展現代海洋牧場,規範海域養(yang) 殖秩序,進一步打造布局合理、管理規範的海域監管新模式。一些示範縣還進一步優(you) 化用海資源配置,完善市場化準入機製,提高經營性用海市場化出讓比例,確保國有資產(chan) 保值增值。
  “研究提出重點行業(ye) 用海的空間準入、空間布局、集約用海要求”是2023年自然資源部“圍繞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著力打造藍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內(nei) 容。
  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自然資源係統將以示範縣(市)創建為(wei) 平台,進一步鼓勵和指導各地開展創新實踐,加快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成為(wei) 全社會(hui) 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中國自然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