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地質找礦方向)推薦工作的通知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地質找礦方向)推薦工作的通知
發表時間 :2023-05-06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有關直屬單位,各有關派出機構,其他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重要回信精神,按照《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實施方案》(自然資黨發〔2020〕64號)和《中共自然資源部黨組關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科技創新能力的意見》(自然資黨發〔2022〕56號)等要求,現麵向地質找礦方向推薦遴選一批高層次科技創新團隊和人才,更好支撐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基本要求
  麵向全國堅持在一線從事地質找礦及相關科研教學工作的團隊和人員,突出創新能力、質量、實效和貢獻,以解決地質找礦關鍵理論問題、實踐難題和技術方法(裝備)的創新貢獻為首要標準,注重與承擔重大地質找礦工程和科研任務、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等有機結合,遴選集聚一批高水平的地質找礦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培養造就一批有潛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支撐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服務自然資源主責主業。遴選過程堅持暢通渠道、公平公正、嚴格守紀,嚴守入選人才質量。
  二、推薦範圍、方式和名額
  1.推薦範圍。自然資源部所屬單位,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所屬單位,中央和地方有關地勘單位、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中,堅持在一線從事地質找礦及相關科研教學工作的團隊和人員。
  2.推薦方式。采取“單位推薦”方式推薦申報人才。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組織所屬單位推薦;部其他直屬單位組織本單位推薦;各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負責組織屬地化管理的地勘單位、企業、所在地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單位推薦;中央管理的地勘單位和地質找礦相關中央企業組織本單位人才推薦。
  3.推薦名額。中國地質調查局所屬各單位、部其他直屬單位可推薦1個創新團隊、1名領軍人才和2名青年科技人才。
  各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原則上可在本省域範圍推薦3個創新團隊、3名領軍人才和5名青年科技人才。中國科學院所屬地質找礦有關研究機構、地質找礦有關高校(“雙一流”高校、共建高校及其他相關高校)可通過駐地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額外推薦1個創新團隊、1名領軍人才和2名青年科技人才,不占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推薦名額。
  中央管理的地勘單位和地質找礦相關中央企業原則上可推薦2個創新團隊、2名領軍人才和4名青年科技人才。
  考慮到高層次地質找礦隊伍規模和地質找礦科技創新平台設置差異情況,各推薦單位在推薦範圍內,可申請增加不超過基本推薦名額1倍的推薦名額。以3000名地質勘查和綜合利用專業技術人員為基礎規模,每增加1000名專業技術人員,可申請增加1個創新團隊、1個領軍人才和2名青年科技人才名額;涉及地質找礦方向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平台,可在平台中推薦1名領軍人才、1名青年科技人才。其中,最近一次評估獲得優秀等次的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平台推薦的青年科技人才可直接入列。兩項合計不超過基本推薦名額的1倍。
  三、申報人員資格
  具有中國國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守科學精神和職業操守,品行端正,堅持從事地質找礦工程實施和科研教學工作,在地質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理論研究,地質實驗測試、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與遙感勘查、地質礦產調查、地質鑽探、地質測繪、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裝備(軟件)研製和工程組織實施等方麵創新成果明顯、取得實效、業績突出、發展潛力大的科研團隊和人員可申報科技創新團隊、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申報團隊和人員應承諾持續支撐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服務自然資源主責主業。已入選創新團隊的負責人,不再申報領軍人才;已入選的領軍人才,不再申報創新團隊的負責人;個人不得同時申報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負責人。
  (一)申報科技創新團隊應具備的條件
  1.團隊研發能力強,長期堅持攻關研究,整體創新業績突出。
  2.創建的科技創新平台目標明確,科研成果、成果轉化等方麵取得突出成效。
  3.團隊建設良好,研發活躍、管理規範、知識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的協同創新能力。
  4.團隊年齡結構合理,老中青結合,40歲以下青年科研人員不少於1/3;團隊主要學科負責的核心成員不少於5人(至少有1名青年科研人員),且相對穩定。
  5.團隊首席專家應達到申報科技領軍人才具備的條件,且原則上年齡不超過55周歲(1968年1月1日以後出生),急需緊缺人才年齡可適當放寬。
  (二)申報科技領軍人才應具備的條件
  1.創新能力強,在攻克製約地質找礦進步的重要基礎前沿或關鍵難題和關鍵技術方麵,創新理論、技術方法和裝備,取得顯著成效。
  2.在地質找礦方麵取得高水平、代表性成果,並得到國內外同行廣泛認同。
  3.具有較強的科研或地質勘查、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程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具有戰略眼光和創新思維,重視人才梯隊建設。
  4.原則上年齡不超過50周歲(1973年1月1日以後出生),急需緊缺人才年齡可適當放寬。
  重點推薦服務支撐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在地質找礦重大地質勘查工程、省部級以上重大科研任務等方麵創新成果明顯、取得實效、業績突出的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
  (三)申報青年科技人才應達到的條件
  1.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勇於開拓創新,發展潛力大,擬開展的地質找礦方麵的科學研究具有較好的創新性。
  2.長期工作在地質找礦業務一線,在地質找礦方麵取得一定的創新業績,業務能力獲得用人單位認可。
  3.青年科技人才年齡不超過40周歲(1983年1月1日以後出生)。
  重點推薦承擔省部級重大科研任務、地質勘查或綜合利用重大工程和業務項目的一線骨幹,特別是在地質找礦方向,得到同行專家或所在單位認可的青年科技人才。
  四、申報程序和有關要求
  (一)各有關單位要做好動員部署,支持符合條件的科研人員和團隊申報。
  (二)符合申報條件的科研人員和團隊請於2023年6月初登錄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管理信息係統(),按照要求填寫申報信息,提交推薦單位審查。涉密材料需進行脫密處理後再填報。
  (三)申報人(團隊)所在單位人事及紀檢監察部門對申報人(團隊)的學術道德、思想品德和推薦材料等進行嚴格審核,提供書麵意見,堅決杜絕任何違紀違規、弄虛作假或審核把關不嚴等問題。推薦單位要對申報人(團隊)相關申報材料采取專家會審或集體研究方式,確定最終推薦人員(團隊)。
  (四)推薦的最終人選均應在所在單位和推薦單位進行公示(公示期應不少於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的方可作為最終推薦人選(團隊)。
  (五)符合條件的最終推薦人選(團隊)經所在單位和推薦單位審核後在係統中按程序提交。正式申報材料一式一份(包括係統打印的申報書、附件及其他相關材料等)經所在單位和推薦單位加蓋公章後,由推薦單位統一以公文形式(附推薦名單)報送自然資源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係統提交截止日期為2023年6月15日,紙質報送材料截止日期為2023年6月20日。
  (六)科技人才工程評選過程嚴格遵守《科學技術活動評審工作中請托行為處理規定(試行)》(國科發監〔2020〕360號),嚴禁任何形式的請托行為,一經查實,將給予相關申報人(團隊)撤銷所評人才稱號、取消申報資格等處罰,給予相關專家取消專家資格等處罰。
  (七)部將根據推薦情況組織專家開展資格審查、同行評審及綜合評議工作,並對綜合評議結果進行公示。遴選結果報部審定後公開發布。各單位據此按照2號文、64號文落實激勵措施和科研支持政策,並加強跟蹤評估和使用。入選創新團隊的負責人和入選人員如發生違法違紀等行為,或因個人原因離崗的,將取消稱號和相關支持措施。
  (八)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負責申報受理、資格審查、組織評審等具體事務;部信息中心負責運維科技人才工程管理信息係統。
  五、谘詢與聯係
  (一)申報谘詢
  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 李 楠 (010)66557949
  部科技發展司 徐 浩 (010)66558427
  (二)申報信息係統技術谘詢
  部信息中心 王雪菲 (010)66558653
  (三)材料報送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複興門外大街1號自然資源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521房間 李楠(收)
  郵編:100860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202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