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解讀《關於開展2023年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工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自然資源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解讀《關於開展2023年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工
發表時間 :2023-05-29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日前,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2023年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辦函〔2023〕877號,以下簡稱《通知》),對2023年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工作作出部署。
  開展此次“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基於怎樣的背景?監督檢查的對象、主要內容和任務是什麽?具體做法有哪些創新?地方推進有關工作要注意哪些問題?對此,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複司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此次監督檢查基於怎樣的背景?
  該負責人介紹,開展2023年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是推動礦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要著力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深化礦區生態環境整治。近年來,自然資源部持續加強生產礦山生態修複監督管理,加快構建激勵與約束並舉的法規政策標準體係和工作機製,但從現實管理以及中央環保督察發現問題看,一些礦山企業法律意識和生態保護意識不強,粗放開采現象仍然存在;一些礦山企業缺乏誠信自律,生態修複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夠,治理修複責任落實不到位;礦產資源開采活動全生命周期監管製度有待健全,對采礦權人開采行為及其實施生態修複的過程監管有待加強。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就是要促進礦山企業切實提高法治觀念和生態保護意識,正確處理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關係,全麵落實“邊開采、邊治理”責任,走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是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法實施監督管理的職責要求。《土地管理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土地複墾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土地複墾的監督管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明確,“縣級以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采礦權人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義務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是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法開展監督管理、督促采礦權人做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複墾的職責要求。
  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體措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持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8號),強調要堅持放管結合、並重,把更多行政資源從事前審批轉到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上來,落實監管責任,健全監管規則,創新監管方式,全麵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全麵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之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複方案審批作為自然資源部門一項行政許可事項被正式取消。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是自然資源部門貫徹落實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適應建立健全信用監管、綜合監管新趨勢的具體措施和有效抓手。
  監督檢查的對象和主要內容是什麽?
  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按照“誰損毀、誰複墾,誰破壞、誰治理”原則,本次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對象具體包括兩種:一是自本通知發布之日,本行政區域內所有采礦許可證尚在有效期的采礦權人;二是自本通知發布之日,本行政區域內所有采礦許可證過期未注銷的原采礦權人。
  《通知》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檢查重點,針對礦山企業重方案編製、輕複墾修複,管理部門重方案審查、輕監督管理等問題,明確了監督檢查的三個方麵的主要內容:一是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方案編報與備案情況;二是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複基金製度落實情況;三是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方案實施與驗收情況等。同時,考慮到各地對礦山企業監管內容、措施手段等方麵的差異性,《通知》還明確,各省(區,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相關規定,結合實際增加監測管護等相關監督檢查內容。
  今年的工作任務和創新點有哪些?
  根據《通知》,今年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工作主要有三項任務:一是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對象名錄庫”和“監督檢查人員名錄庫”;二是認真做好內業核查與實地核查;三是及時公開檢查結果,強化檢查結果運用。具體做法上,體現了兩方麵的創新:
  一是按照“全覆蓋”原則開展內業核查。為保證監督檢查覆蓋麵和工作力度,掌握當前礦山生態修複現狀,提高實地核查的針對性,《通知》要求,內業核查要按照“全覆蓋”原則,將本省範圍內全部監督檢查對象納入核查範圍,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礦業權信息登記係統等管理平台,充分運用遙感影像資料和國土變更調查等管理信息,比對分析複墾修複責任範圍內土地損毀和複墾修複變化情況,作為開展實地核查的線索。
  二是按照“重點檢查和隨機抽查相結合”原則開展實地核查。在重點檢查方麵,將以下3類情形直接列入重點實地檢查對象:一是采礦許可證過期未注銷的;二是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問題被多次投訴舉報或處罰、列入礦業權人異常名錄或嚴重違法名單的;三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涉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複墾問題要求整改而未完成整改銷號的。在隨機抽查方麵,對“監督檢查對象名錄庫”中未列入上述重點實地核查對象的,通過搖號方式隨機抽取確定為實地核查對象。
  各地開展監督檢查要注意哪些問題?
  該負責人表示,《通知》對各地實施 “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提出三項具體要求:
  一是強調省級統籌抓總。各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按照部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做好與礦業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抽查檢查等針對礦業權人監督檢查工作的街接,製定工作方案,細化相關要求,落實工作經費,強化技術指導,加強人員培訓,確保檢查效果和質量。
  二是強調嚴格規範開展。要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規章製度,公正文明廉潔執法,不得妨礙監督檢查對象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工作中要做到全程留痕、責任可溯,如實記錄實地核查情況,同步記錄檢查影像,做好檔案留存。檢查人員與檢查對象之間存在利害關係的,應當回避。實地核查不得完全委托事業單位獨立開展。應當從“監督檢查人員名錄庫”中隨機抽取確定實地檢查人員,同一檢查組應當同時涵蓋行政管理、執法、專業技術三類人員。
  三是強調認真總結經驗,強化整改監督。監督檢查工作完成後,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認真總結經驗,分析存在問題,強化整改監督,並於2023年12月31日前向部報送監督檢查總結報告。部將對各地監督檢查工作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督導,並對監督檢查情況予以通報。(中國自然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