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全球埃達克質岩成因機理,對銅富集有重要意義
發表時間 :2023-05-31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超在研究員陳華勇指導下,與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Massimo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唐功建合作,利用大數據分析揭示了全球埃達克質岩成因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Chemical Geology。
埃達克岩最早以阿留申島新生代中酸性岩漿岩命名,具有高SiO2、Al2O3、Sr、低Y、低重稀土元素和高Sr/Y的特征。顯生宙的埃達克質岩泛指與原始定義的埃達克岩具有一致地球化學特征的一類岩石。它們與太古宙奧長花崗岩-英雲閃長岩-花崗岩岩套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學特征,因此被認為是理解地殼起源的關鍵。此外,全球最重要的銅金屬來源——斑岩型銅礦中大量斑岩體具有埃達克岩特征。因此,準確理解埃達克質岩石成因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研究人員從已發表的文獻中匯編了7000組全球顯生宙類埃達克岩的全岩地球化學和Nd同位素數據。他們通過成岩過程模擬和蒙特卡洛分析探討地幔源區和地殼演化過程對形成於俯衝、碰撞和後碰撞背景的埃達克質岩成因的影響,研究成果有助於理解埃達克質岩石地球化學的時空規律,揭示造山過程中地殼厚度的變化規律。
對全球埃達克岩類岩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學模擬表明,僅靠從玄武岩中經曆角閃石和/或石榴石的結晶分異過程不能解釋觀測到的埃達克質岩石地球化學特征;榴輝岩化洋殼或下陸殼的部分熔融假說可以再現新生地體中的稀土元素的配分形式,但不能解釋成熟地殼中埃達克質岩的Nd同位素特征。
此外,由下地殼來源的熔體和虧損地幔來源的玄武岩岩漿組成的混合熔體經曆進一步的分離結晶,可以解釋成熟地體和年輕地體中的埃達克岩特征,因此是一個更可靠的假說機製;全球顯生宙埃達克岩的La/Yb演化峰值與主要的擠壓構造環境相吻合,指示造山峰期階段或古老克拉通的再活化事件。
該研究建立了全球埃達克質岩的統一假說模型,暗示了埃達克質岩源區的地幔物質組成和地殼內的演化過程有利於斑岩型銅礦成礦岩漿中金屬或揮發分的富集,進一步表明全球埃達克質岩的地球化學數據記錄了地質曆史中極端的擠壓構造事件信息。(中國科學報)
埃達克岩最早以阿留申島新生代中酸性岩漿岩命名,具有高SiO2、Al2O3、Sr、低Y、低重稀土元素和高Sr/Y的特征。顯生宙的埃達克質岩泛指與原始定義的埃達克岩具有一致地球化學特征的一類岩石。它們與太古宙奧長花崗岩-英雲閃長岩-花崗岩岩套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學特征,因此被認為是理解地殼起源的關鍵。此外,全球最重要的銅金屬來源——斑岩型銅礦中大量斑岩體具有埃達克岩特征。因此,準確理解埃達克質岩石成因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研究人員從已發表的文獻中匯編了7000組全球顯生宙類埃達克岩的全岩地球化學和Nd同位素數據。他們通過成岩過程模擬和蒙特卡洛分析探討地幔源區和地殼演化過程對形成於俯衝、碰撞和後碰撞背景的埃達克質岩成因的影響,研究成果有助於理解埃達克質岩石地球化學的時空規律,揭示造山過程中地殼厚度的變化規律。
對全球埃達克岩類岩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學模擬表明,僅靠從玄武岩中經曆角閃石和/或石榴石的結晶分異過程不能解釋觀測到的埃達克質岩石地球化學特征;榴輝岩化洋殼或下陸殼的部分熔融假說可以再現新生地體中的稀土元素的配分形式,但不能解釋成熟地殼中埃達克質岩的Nd同位素特征。
此外,由下地殼來源的熔體和虧損地幔來源的玄武岩岩漿組成的混合熔體經曆進一步的分離結晶,可以解釋成熟地體和年輕地體中的埃達克岩特征,因此是一個更可靠的假說機製;全球顯生宙埃達克岩的La/Yb演化峰值與主要的擠壓構造環境相吻合,指示造山峰期階段或古老克拉通的再活化事件。
該研究建立了全球埃達克質岩的統一假說模型,暗示了埃達克質岩源區的地幔物質組成和地殼內的演化過程有利於斑岩型銅礦成礦岩漿中金屬或揮發分的富集,進一步表明全球埃達克質岩的地球化學數據記錄了地質曆史中極端的擠壓構造事件信息。(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