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會長彭齊鳴:從石材的古與今,看礦業的今生與來世
發表時間 :2023-06-12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退休之後,終於有機會同家人一起出國旅遊。此前,雖然去過很多國家,但都是公務。現在一身輕鬆地出遊,可以不用為會談做準備,不用考慮回國後考察報告怎麽寫。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即便是純粹的家庭旅遊也仍然擺脫不了礦業情節帶來的“幹擾”。
考慮經濟和高效,退休後的出國遊多數是通過旅行社報名參團。一次旅行經常是八到十天的行程,日程安排的很滿,基本上是將所到國的重點曆史文化景點濃縮在一起“打卡”,雖然有些疲勞,但是在專業導遊的引領下很有收獲,總體感覺不虛此行。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歐洲國家大多數景點幾乎都與建築有關,包括古城堡、古教堂、古街道......,難怪一位建築學專業畢業的導遊說,歐洲的曆史都記錄在其建築之中。可能是出於職業習慣,幾次歐洲之行,包括西歐、東歐、北歐多國,在通過瀏覽這些世界著名建築閱讀歐洲曆史的時候,礦業的曆史印痕總是以各種方式映入我的眼簾,並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各類曆史建築中最吸引我的看點之一是天然石材的應用(還有其他看點,另述)。從直接用砂岩建築的倫敦塔、溫莎城堡到文藝複興時期用彩色岩片裝飾麵牆的佛羅倫薩古教堂,從19世紀英國康沃爾半島的花崗岩建築到隻有幾年時間的彭博倫敦總部大樓,石材的身影隨處可見,讓人感覺歐洲建築發展曆史過程中從來沒有缺少過石材的參與。
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陽的光芒。我以為,從天然石材這個看似普通,但應用曆史悠久的礦產品身上,我們似乎可以看到礦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一、驚歎:歐洲古建築記錄了天然石材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顯赫作用
圖1:意大利佛羅倫薩“花之聖母”大教堂
在歐洲旅行過程中,尤其是參觀古老的教堂建築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各種顏色的飾麵石材裝飾。以文藝複興時期佛羅倫薩的“花之聖母”大教堂為例,教堂牆上使用了大量彩色的飾麵石材,網上說是“彩色花崗岩”,實際上多數是各種成分的蝕變岩石,如蛇紋石化大理岩,有些已經是玉石了(圖1)。在連續的幾次遊覽過程中,發現在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這種石材應用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可以想象幾百年前的人們在設計施工過程中對天然石材是多麽情有獨鍾,習慣於將最高品質、最稀缺的天然石材應用於最高貴、最神聖的建築上。

圖2:英國康沃爾半島Land’s end鎮上的花崗岩建築
從石材應用方式上可以看出,石材產地與市場的距離起到了重要作用。名貴的飾麵石材,如各種玉石或彩色蝕變岩石顯然具有較高的價值,可以運送到更遠距離,而普通石材,如砂岩、花崗岩,則更多的是就地取材。英國康沃爾半島建於19世紀的花崗岩大廈(圖2)據說是世界上最老的純花崗岩建築,這得益於該地區大麵積分布的海西期花崗岩。這些花崗岩體還與該區多金屬礦化有著密切的成因聯係,正因為這些與花崗岩有關的成礦作用,康沃爾地區在18、19世紀是世界上重要的有色金屬產地。礦床學教科書中熱液礦床高、中、低溫分帶模式部分起源於這個地區的研究總結。目前這個地區已經關閉了所有的礦山,2006年,該地區的九個礦區作為礦業遺跡成功申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二、驚訝:現代建築發展趨勢再現天然石材的獨特魅力
圖3:彭博倫敦總部大廈外觀

圖4:彭博倫敦總部大廈所用的飾麵石材
原以為人類與天然石材的這種緣分會衰減或止步於工業化的現代社會,現代人趨向於追求時尚,新型材料的出現會占據天然石材原有的地位。2018年,當我偶然在倫敦金融區看到新建成不久的彭博倫敦總部大廈時,我再次為天然石材經久不衰的魅力感到驚訝:大廈的柱子采用了高質量的天然石材,從顏色到質地都是一流水準(圖3、4),加上大量金屬銅的應用,整個大樓在金融區眾多現代化玻璃幕牆結構的建築群中顯得格外出眾,真有點鶴立雞群的感覺。後來從網上得知,該建築獲得了2018年度英國最佳建築設計獎,據說獲獎的主要得分點之一就是應用了天然石材和金屬銅板裝飾。

圖5:倫敦空中花園頂層餐飲休息區裝飾用石材

圖6:上海深坑酒店一樓大廳牆壁的石材裝飾
由此看來,人類與天然石材的緣分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淡化或解除。相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天然石材的青睞與利用在不斷演化升級。可以看到,全球範圍內五星級酒店和各類高檔建築所用的建築材料中離不開天然石材,天然石材鋪地、上牆已經成為酒店品位等級的一種標誌。倫敦“空中花園”樓頂餐飲休息區的裝修使用了大量看上去像是花崗閃長岩的石材,這種石材雖然並不算名貴,但明顯提升了大樓的檔次(圖5)。舉世聞名的上海深坑酒店的一樓大廳和走廊的牆壁上鋪滿了各種天然石材(多為千枚岩類,圖6),展示了人類對大自然難以割舍的愛和將生活融入大自然的一種情結與境界。
與此同時,市場上陸續出現各種利用天然石材加工而成的日常用品甚至工藝品:石板製作的餐盤、托盤、各種擺件已經成為品牌、品位的標誌。
不難預料,天然石材,尤其是高品質石材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必將保持和提升天然石材的市場地位與價格。因此,我常常告誡從事石材開發的朋友:不要忽視石材資源的稀缺性,不要過度開采石材資源,不要浪費那些現在看上去無足輕重,但將來可能身價倍增的石材邊角料。
三、反思:人與自然之間強大的親和力在潛移默化地左右我們的審美標準和價值取向
人類對天然石材這種持之以恒的需求來自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天然親和力。
“返璞歸真”,現代社會的人在追求現代生活方式的過程中,往往最終發現他們最想要的其實是最簡單、最親近大自然、代表大自然的東西,除了大量應用天然石材之外,還出現了“微水泥”裝修風格和人造大理石、人造岩板等仿造天然石材的產品。我們的祖先用原始的方式直接從大自然獲取保障生存的基本物資,在工業化進程中,人們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工業原料製作各種工業產品。在工業高度發展的社會,越來越多的新產品充斥在我們身邊,很容易讓我們忘記過去和大自然之美,轉而追求更加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然而,人與自然的親和力似乎是基因裏注定的,從早期利用石頭製造石器到後來冶金和製造業的發展都是這種親和力的體現和延續。在長期的發展進化過程中,人類一定會不忘初心,不忘回歸自然,在熱愛大自然、依靠大自然的基礎上走一條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道路。
四、聯想:初級礦產品是人類社會發展永遠不可替代的基石
天然石材是礦產資源的組成部分。但是石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往往沒有石油、煤炭、金屬等礦產那麽重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非專業人士看來石材好像沒有那麽稀缺,也沒有那麽難以獲取。其實,所有礦產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稀缺的,都需要珍惜和合理利用,需要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發揮資源的最大作用。
從天然石材自然會聯想到其他礦產資源。仔細想來,所有的礦產資源都有著與天然石材相同或相似的命運,也都有著同樣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社會的發展曆史就是不斷提升利用礦產品能力和水平的過程。各種礦產品有著不同的“身世”。有的被發現利用的早,有些發現的晚;有些用量大,有些市場需求暫時不大。但是,這些差異都不能改變初級礦產品不可替代的屬性,所有礦產品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
再進一步說,初級礦產品原本是埋藏地下的資源,通過勘查、開發過程變成了初級礦產品並進入市場,支撐經濟發展。
這個過程就是礦業的完整產業鏈,礦業的不可替代作用顯而易見。(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
考慮經濟和高效,退休後的出國遊多數是通過旅行社報名參團。一次旅行經常是八到十天的行程,日程安排的很滿,基本上是將所到國的重點曆史文化景點濃縮在一起“打卡”,雖然有些疲勞,但是在專業導遊的引領下很有收獲,總體感覺不虛此行。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歐洲國家大多數景點幾乎都與建築有關,包括古城堡、古教堂、古街道......,難怪一位建築學專業畢業的導遊說,歐洲的曆史都記錄在其建築之中。可能是出於職業習慣,幾次歐洲之行,包括西歐、東歐、北歐多國,在通過瀏覽這些世界著名建築閱讀歐洲曆史的時候,礦業的曆史印痕總是以各種方式映入我的眼簾,並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各類曆史建築中最吸引我的看點之一是天然石材的應用(還有其他看點,另述)。從直接用砂岩建築的倫敦塔、溫莎城堡到文藝複興時期用彩色岩片裝飾麵牆的佛羅倫薩古教堂,從19世紀英國康沃爾半島的花崗岩建築到隻有幾年時間的彭博倫敦總部大樓,石材的身影隨處可見,讓人感覺歐洲建築發展曆史過程中從來沒有缺少過石材的參與。
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陽的光芒。我以為,從天然石材這個看似普通,但應用曆史悠久的礦產品身上,我們似乎可以看到礦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一、驚歎:歐洲古建築記錄了天然石材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顯赫作用

圖1:意大利佛羅倫薩“花之聖母”大教堂

圖2:英國康沃爾半島Land’s end鎮上的花崗岩建築
二、驚訝:現代建築發展趨勢再現天然石材的獨特魅力

圖3:彭博倫敦總部大廈外觀

圖4:彭博倫敦總部大廈所用的飾麵石材

圖5:倫敦空中花園頂層餐飲休息區裝飾用石材

圖6:上海深坑酒店一樓大廳牆壁的石材裝飾
與此同時,市場上陸續出現各種利用天然石材加工而成的日常用品甚至工藝品:石板製作的餐盤、托盤、各種擺件已經成為品牌、品位的標誌。
不難預料,天然石材,尤其是高品質石材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必將保持和提升天然石材的市場地位與價格。因此,我常常告誡從事石材開發的朋友:不要忽視石材資源的稀缺性,不要過度開采石材資源,不要浪費那些現在看上去無足輕重,但將來可能身價倍增的石材邊角料。
三、反思:人與自然之間強大的親和力在潛移默化地左右我們的審美標準和價值取向
人類對天然石材這種持之以恒的需求來自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天然親和力。
“返璞歸真”,現代社會的人在追求現代生活方式的過程中,往往最終發現他們最想要的其實是最簡單、最親近大自然、代表大自然的東西,除了大量應用天然石材之外,還出現了“微水泥”裝修風格和人造大理石、人造岩板等仿造天然石材的產品。我們的祖先用原始的方式直接從大自然獲取保障生存的基本物資,在工業化進程中,人們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工業原料製作各種工業產品。在工業高度發展的社會,越來越多的新產品充斥在我們身邊,很容易讓我們忘記過去和大自然之美,轉而追求更加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然而,人與自然的親和力似乎是基因裏注定的,從早期利用石頭製造石器到後來冶金和製造業的發展都是這種親和力的體現和延續。在長期的發展進化過程中,人類一定會不忘初心,不忘回歸自然,在熱愛大自然、依靠大自然的基礎上走一條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道路。
四、聯想:初級礦產品是人類社會發展永遠不可替代的基石
天然石材是礦產資源的組成部分。但是石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往往沒有石油、煤炭、金屬等礦產那麽重要。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非專業人士看來石材好像沒有那麽稀缺,也沒有那麽難以獲取。其實,所有礦產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稀缺的,都需要珍惜和合理利用,需要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發揮資源的最大作用。
從天然石材自然會聯想到其他礦產資源。仔細想來,所有的礦產資源都有著與天然石材相同或相似的命運,也都有著同樣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社會的發展曆史就是不斷提升利用礦產品能力和水平的過程。各種礦產品有著不同的“身世”。有的被發現利用的早,有些發現的晚;有些用量大,有些市場需求暫時不大。但是,這些差異都不能改變初級礦產品不可替代的屬性,所有礦產品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
再進一步說,初級礦產品原本是埋藏地下的資源,通過勘查、開發過程變成了初級礦產品並進入市場,支撐經濟發展。
這個過程就是礦業的完整產業鏈,礦業的不可替代作用顯而易見。(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
下一篇:2022年螢石進出口數據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