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礦山、油田、電廠 看能源國企“新麵貌”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走進礦山、油田、電廠 看能源國企“新麵貌”
發表時間 :2023-06-12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礦山邁向智慧開采新階段,海上油田建起“信息高速路”,數字化電廠助力企業提質增效……記者實地采訪發現,如今的礦山、油田、電廠已不再是人們記憶中的模樣,它們在不斷進化迭代中,既保留了傳統能源國企拚搏奮鬥的精神,又在改革創新中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向綠而行
  百年礦山踏上智慧開采之路
  沿著青山環抱的公路一路前行,記者來到了位於遼寧省本溪市南芬區的南芬露天鐵礦。作為本鋼集團有限公司重要的原材料生產基地,南芬露天鐵礦礦石年產能達1200萬噸,本鋼51%以上的鐵礦石都出自這裏。
  站在距采礦現場200多米高的平台向下看,一輛輛礦車有序工作,繁忙的采礦現場清晰可見,並沒有想象中塵土漫天飛揚的景象。南芬露天鐵礦礦長李彬告訴記者,自鞍鋼、本鋼重組後,這片礦山發生了質的蛻變。
  據李彬介紹,改革驅動下,綠色發展理念正深度融入這座開采曆史已超百年的老牌礦山各個生產環節:創新采場道路排水係統,實現水循環再利用;完成排岩、碎礦皮帶噴淋係統升級,降塵效果提升3倍;取締燃煤鍋爐,實行空氣能采暖,年降低燃煤消耗8000噸……
  “鞍鋼集團科學規劃了鋼鐵+礦業‘雙核’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級鐵礦基地。依托數字技術,我們正在研發大汽車無人駕駛、鉤機遠程操控等項目,礦山將進入智慧開采新階段。”李彬說。
  如今,鞍鋼、本鋼重組已進入第3年。隨著改革持續深化,今年一季度鞍鋼集團生產經營實現“開門紅”,其中生鐵、粗鋼、鋼材規模優勢持續釋放,鐵精礦產量再創同期曆史最好水平。
  智能技術賦能
  海上油田煥發新生機
  從直升機上眺望,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秦皇島32-6油田猶如一隻“鋼鐵巨獸”矗立於渤海灣。海麵巡視、精密配件緊急運輸等工作均由無人機執行;巡檢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配電盤局部放電檢測、紅外熱成像監測、自動操作配電盤各類開關……在智能技術加持下,這座已投產20多年的海上油田煥發出新的生機。
  記者采訪期間,32-6油田與陸地生產操控中心開了一場相距百公裏的海陸間會議,全程溝通如同麵對麵,沒有任何信號延遲。秦皇島32-6作業公司總經理趙德喜告訴記者,陸地生產操控中心可以對油田生產實時監測、遠程智能巡檢,並實現對海上設施的遠程操控、應急響應。
  海陸之間順利通信,離不開高速穩定、安全可靠的“信息高速路”——萬兆級別海陸光傳輸網絡。據了解,今年4月,32-6油田完成了生產網、辦公網、工控網、公共網四張業務網向光纖鏈路的切換,實現了海陸之間互聯互通和生產辦公協同。
  “秦皇島32-6智能油田是中國海油結合企業發展規劃和業務需求,有針對性推進智能化建設的有益探索。”趙德喜表示,智能油田建設不僅有助於提高油氣產量、減少設備設施維修費用、降低鑽井作業成本等,還能在提高公司管控能力、防範安全風險、提高工程項目質量等方麵帶來顯著效益。
  數字化助力
  電力企業實現扭虧增盈
  智慧型、數字化的發電廠什麽樣?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進了國家電投集團河南電力有限公司沁陽發電分公司。
  在沁陽發電分公司廠區的“大腦中樞”汽輪發電機組集中控製室,所有的生產指令都由兩台機組控製台發出,6名值班員就可以完成全廠的生產調度任務;
  在數字化煤場,煤場網格化管理實現精準堆取煤,同時可無人值守的鬥輪機和巡檢機器人,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改善了工作環境;
  在燃料質檢控製樓,應用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把分散的入廠煤驗收設備互聯在一起,實現了入廠車輛自動識別、自動采樣、自動製樣、機器人自動化驗的燃料驗收全流程自動化……
  數字化轉型隻是沁陽發電分公司改革發展的一個側麵。
  從改進生產設備提質增效,到實施“揭榜掛帥”、成立攻關小組等激勵機製調動全體員工的改革積極性,近年來沁陽發電分公司多措並舉搞改革、謀創新,幫助企業擺脫困境,實現扭虧增盈。
  “通過改革,企業麵貌煥然一新,職工幹勁十足。”沁陽發電分公司總經理喬永生介紹,今年1至4月份,公司累計盈利3638萬元,同比減虧1.04億元。
  近年來,一大批國有能源企業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數字化轉型跑出“加速度”,展現出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新麵貌”。改革不停頓,創新無止境。下一步,隨著改革創新持續推進,國有企業發展動能將更加強勁。(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