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兩個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項目列入國家示範工程
發表時間 :2023-06-13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記者6月9日獲悉,財政部公示2023年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項目競爭性選拔結果,全國34個項目參與評審,確定支持18個示範工程建設。我省申報的“河南鶴壁市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片區)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在國家級競爭性評審中,均以全國前10名的成績成功入選2023年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項目。兩個項目預計將獲得6億元中央財政資金支持。
鶴壁市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涉及鶴壁市鶴山區、山城區、淇濱區、淇縣4個縣(區),該項目完成生態修複總麵積1810.17公頃,其中露天礦山生態修複麵積344.59公頃,采煤沉陷區生態修複麵積1465.58公頃。通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廢棄及受損土地複墾利用、監測管護等措施,消除地質環境隱患點77處,修複廢棄礦山(礦點)數量140個,邊坡治理麵積27.08公頃,采坑治理麵積263.77公頃,廢棄堆場治理麵積96.31公頃,塌陷破壞土地恢複麵積890.63公頃,新增林地麵積200.78公頃,新增耕地麵積94.72公頃,土地複墾麵積296.53公頃;工程實施後效益包括消除礦山地質安全隱患,恢複受損耕地和林地功能價值,提高土地複墾利用率,增加礦山植被覆蓋率,增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固碳能力,提升項目區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改善采煤沉陷區土地和人居環境,提升礦區與周邊生態環境適宜性。項目的開展是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海河流域水生態安全的有力支撐,是築牢我國中部地區生態安全屏障,保障京津冀地區生態安全的重大舉措。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片區)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位於秦嶺東段南麓,涉及南陽市淅川縣、西峽縣、內鄉縣、鄧州市、南召縣、鎮平縣、臥龍區、方城縣8個縣(市、區),該項目完成生態修複麵積1413.31公頃,消除地質環境安全隱患點230處,修複廢棄礦山(礦點)743個,新增林地麵積644.79公頃,項目實施是貫徹總書記“一泓清水永續北送”“守護好這一庫碧水”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舉措,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
我省兩個項目總投資10.98億,共完成生態修複麵積3223.48公頃, 共修複廢棄礦山(礦點)883個,共消除地質環境安全隱患點307處,新增林地總麵積845.57公頃,項目的實施,將會明顯加快鶴壁市采煤沉陷區和南陽市南水北調水源區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的修複治理工作。
此次我省成功申報兩個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項目,必將大力推進我省“一帶一區三屏三廊多點”生態修複總體格局的形成,為實現我省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鶴壁市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涉及鶴壁市鶴山區、山城區、淇濱區、淇縣4個縣(區),該項目完成生態修複總麵積1810.17公頃,其中露天礦山生態修複麵積344.59公頃,采煤沉陷區生態修複麵積1465.58公頃。通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廢棄及受損土地複墾利用、監測管護等措施,消除地質環境隱患點77處,修複廢棄礦山(礦點)數量140個,邊坡治理麵積27.08公頃,采坑治理麵積263.77公頃,廢棄堆場治理麵積96.31公頃,塌陷破壞土地恢複麵積890.63公頃,新增林地麵積200.78公頃,新增耕地麵積94.72公頃,土地複墾麵積296.53公頃;工程實施後效益包括消除礦山地質安全隱患,恢複受損耕地和林地功能價值,提高土地複墾利用率,增加礦山植被覆蓋率,增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固碳能力,提升項目區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改善采煤沉陷區土地和人居環境,提升礦區與周邊生態環境適宜性。項目的開展是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海河流域水生態安全的有力支撐,是築牢我國中部地區生態安全屏障,保障京津冀地區生態安全的重大舉措。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片區)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位於秦嶺東段南麓,涉及南陽市淅川縣、西峽縣、內鄉縣、鄧州市、南召縣、鎮平縣、臥龍區、方城縣8個縣(市、區),該項目完成生態修複麵積1413.31公頃,消除地質環境安全隱患點230處,修複廢棄礦山(礦點)743個,新增林地麵積644.79公頃,項目實施是貫徹總書記“一泓清水永續北送”“守護好這一庫碧水”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舉措,切實維護南水北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質安全。
我省兩個項目總投資10.98億,共完成生態修複麵積3223.48公頃, 共修複廢棄礦山(礦點)883個,共消除地質環境安全隱患點307處,新增林地總麵積845.57公頃,項目的實施,將會明顯加快鶴壁市采煤沉陷區和南陽市南水北調水源區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的修複治理工作。
此次我省成功申報兩個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項目,必將大力推進我省“一帶一區三屏三廊多點”生態修複總體格局的形成,為實現我省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