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出台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的指導意見
發表時間 :2023-07-03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6月17日,廣西印發《廣西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區工業用地粗放低效利用態勢得到有效扭轉,工業用地和產業園區範圍內工業用地平均供地率分別達70%以上和83%以上,工業用地閑置土地發生率低於2.5%,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開發區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平均水平分別達到11530萬元/公頃和10500萬元/公頃,單位工業用地工業增加值達到730萬元/公頃。《指導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引導工業項目集聚發展。各級政府要科學編製國土空間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各地要統籌存量工業用地和新增工業用地,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確定工業用地合理規模和布局;積極研究製定園區外企業入園入區的相關優惠政策,推動工業項目入園入區建設;優化園區用地布局,在國土空間規劃的指導和約束下科學規劃布局以工業用地為主的各類用地。鼓勵工業用地上下空間綜合利用,工業用地範圍內單層建築層高超過8米的,容積率按雙倍計算。要支持中小微企業集聚發展,保障工業項目標準廠房建設用地。標準廠房用地可按規定采取出讓、租賃、作價出資(入股)、先租後讓、彈性年期出讓等多種方式供應,鼓勵建設三層及以上多層廠房。
規範新增工業用地供給。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建設用地審批、出具規劃條件等應嚴格落實工業用地控製指標要求。創新工業供地方式,在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產業園區中推行工業項目“標準地”供應。對招商引進的工業項目,推行“帶項目”有償出讓方式供應土地。積極實施工業增容,新型工業用地容積率應按照不低於2.0設置,一類工業用地容積率應按照不低於1.5設置,二類、三類工業用地容積率應按照不低於1.2設置,生產工藝有特殊要求的工業用地容積率應按照不低於0.8設置。
推動存量工業用地效率提升。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不改變原用途的前提下,工業項目在原工業用地範圍內新建、改建、擴建,且建築係數、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所占比重等指標符合《廣西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製指標》的,其提高容積率、增加建築麵積部分不再增收土地出讓金;原劃撥工業用地提高容積率的,補辦出讓或租賃手續時,可以按原批準容積率條件評估並收取土地出讓金或租金。被認定為低效工業用地的,應通過增資技改、搬遷改造、與其他企業兼並重組、引入政府鼓勵的產業、停產關閉、收儲收回等方式依法依規進行處置。要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加快消化已達供地條件的工業用地。經認定為閑置的工業用地需轉讓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在依法完成閑置土地處置的前提下,可先簽訂轉讓合同,辦理交易鑒證或不動產預告登記。
強化工業用地監管。對新上的工業項目,明確項目投入產出、環境保護、安全管控、項目退出等內容,作為土地有償使用合同的附件,相關主管部門要按照“誰提出、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對約定事項實行全周期管理。探索建立信用約束機製,對失信市場主體依法依規實施信用懲戒。從2023年起,全區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開發區要全麵開展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監測,2024年擴大到全部A、B、C類產業園區,對不開展評價的產業園區,5年內不予支持升級擴區。完善工業用地“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體係,建立產業大數據綜合評價及分析管理平台,定期分析工業項目產出效益,評估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投入產出監管協議約定的其他指標完成情況,評價園區土地利用總體效率。
《指導意見》強調,將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相關指標納入自治區重點開發區績效考核指標體係,對各市進行年度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自治區相關部門給予激勵政策、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能耗指標、用地指標等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的依據。年度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監測結果排名靠後、相關指標達不到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的開發區,由廣西推進產業振興三年行動指揮部約談所在市分管負責人和開發區主要負責人。(廣西自然資源廳網站)
引導工業項目集聚發展。各級政府要科學編製國土空間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各地要統籌存量工業用地和新增工業用地,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確定工業用地合理規模和布局;積極研究製定園區外企業入園入區的相關優惠政策,推動工業項目入園入區建設;優化園區用地布局,在國土空間規劃的指導和約束下科學規劃布局以工業用地為主的各類用地。鼓勵工業用地上下空間綜合利用,工業用地範圍內單層建築層高超過8米的,容積率按雙倍計算。要支持中小微企業集聚發展,保障工業項目標準廠房建設用地。標準廠房用地可按規定采取出讓、租賃、作價出資(入股)、先租後讓、彈性年期出讓等多種方式供應,鼓勵建設三層及以上多層廠房。
規範新增工業用地供給。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建設用地審批、出具規劃條件等應嚴格落實工業用地控製指標要求。創新工業供地方式,在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產業園區中推行工業項目“標準地”供應。對招商引進的工業項目,推行“帶項目”有償出讓方式供應土地。積極實施工業增容,新型工業用地容積率應按照不低於2.0設置,一類工業用地容積率應按照不低於1.5設置,二類、三類工業用地容積率應按照不低於1.2設置,生產工藝有特殊要求的工業用地容積率應按照不低於0.8設置。
推動存量工業用地效率提升。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不改變原用途的前提下,工業項目在原工業用地範圍內新建、改建、擴建,且建築係數、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所占比重等指標符合《廣西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製指標》的,其提高容積率、增加建築麵積部分不再增收土地出讓金;原劃撥工業用地提高容積率的,補辦出讓或租賃手續時,可以按原批準容積率條件評估並收取土地出讓金或租金。被認定為低效工業用地的,應通過增資技改、搬遷改造、與其他企業兼並重組、引入政府鼓勵的產業、停產關閉、收儲收回等方式依法依規進行處置。要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加快消化已達供地條件的工業用地。經認定為閑置的工業用地需轉讓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在依法完成閑置土地處置的前提下,可先簽訂轉讓合同,辦理交易鑒證或不動產預告登記。
強化工業用地監管。對新上的工業項目,明確項目投入產出、環境保護、安全管控、項目退出等內容,作為土地有償使用合同的附件,相關主管部門要按照“誰提出、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對約定事項實行全周期管理。探索建立信用約束機製,對失信市場主體依法依規實施信用懲戒。從2023年起,全區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開發區要全麵開展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監測,2024年擴大到全部A、B、C類產業園區,對不開展評價的產業園區,5年內不予支持升級擴區。完善工業用地“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體係,建立產業大數據綜合評價及分析管理平台,定期分析工業項目產出效益,評估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投入產出監管協議約定的其他指標完成情況,評價園區土地利用總體效率。
《指導意見》強調,將提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相關指標納入自治區重點開發區績效考核指標體係,對各市進行年度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自治區相關部門給予激勵政策、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能耗指標、用地指標等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的依據。年度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監測結果排名靠後、相關指標達不到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的開發區,由廣西推進產業振興三年行動指揮部約談所在市分管負責人和開發區主要負責人。(廣西自然資源廳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