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也能變“油”田_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官网_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
首頁  |  行業風向  |   行業資訊  |  正文
鹽堿地也能變“油”田
發表時間 :2023-07-27    來源:米兰体育官方网页
  過去鹽堿地治理主要以改良土壤為主,麵對鹽堿地生態保護和綜合利用的新形勢新要求,種植油菜“中油雜501”新品種實現了從治理鹽堿地來適應作物生長向選育耐鹽堿作物的轉變。
  據測算,我國擁有各類可利用鹽堿地資源5億多畝,其中具有農業利用前景的鹽堿地總麵積1.85億畝,1億畝以上鹽堿地可供擴種油菜。
  鹽堿地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分布,一度被視為土壤的頑疾、貧瘠的代表。當土地含鹽量超過6‰時,作物出苗率將低於50%,產量將減少90%。為利用好鹽堿地,世界各國都在進行各種嚐試和探索。我國也在不斷挖掘鹽堿地開發利用潛力。
  7月20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充分挖掘鹽堿地綜合利用潛力,穩步拓展農業生產空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在位於江蘇省鹽城市東台市沿海的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係示範基地,承包田地的種植大戶張綠林高興地說,這裏是200畝典型輕度鹽堿灘塗地,種的是油菜新品種“中油雜501”,機收實產每畝達323.87公斤,刷新了全國鹽堿地油菜高產紀錄。畝產油量約163.17公斤,比本地油菜平均畝產油量增加82.7%。除了產量高,新品種油菜籽的含油率也從過去的40%左右提高到50%。
  油菜是一種比較耐鹽的作物,被視為改良鹽堿地的先鋒作物。我國是油料生產和消費大國,同時也是進口大國,食用油對外依賴度達70%左右。據測算,我國擁有各類可利用鹽堿地資源5億多畝,其中具有農業利用前景的鹽堿地總麵積1.85億畝,1億畝以上鹽堿地可供擴種油菜。
  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係崗位科學家、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潔夫介紹,過去鹽堿地治理主要以改良土壤為主,麵對鹽堿地生態保護和綜合利用的新形勢新要求,這次“中油雜501”新品種實現了從治理鹽堿地來適應作物生長向選育耐鹽堿作物的轉變,克服了鹽堿地出苗難、經濟產量低、機械化難度大等關鍵問題。
  專家介紹,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與多家研究機構聯合研製的“油菜耐鹽堿高產高油技術模式”,集成了耐鹽堿高產高油品種、機械化聯合精量播種、密植抗鹽栽培、油菜全營養緩釋專用肥、綠色綜合防控和機械收獲等技術,目前該模式已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新品種油菜具有很強的耐密植和土壤改良作用等特點,普通油菜每畝種植2萬株左右,新品種的種植密度可達到每畝6萬株。種植油菜後土壤鹽含量降至約1‰,是周邊冬閑區鹽含量的50%左右。”東台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作栽站站長楊玉萍介紹,東台有85公裏海岸線以及沿海廣闊的灘塗鹽堿地,未來都可以成為油菜種植沃土。
  有專家表示,以我國當前油菜平均每畝單產140.3公斤、含油量44%計算,油菜新品種推廣將年增加菜籽油供給約617萬噸,使食用植物油自給率提高14個百分點左右,對推進鹽堿地生態修複與農業綠色循環發展、保障我國食用油供給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擴大油料產能是降低進口依賴、提高油料自給率、保障居民油料消費的根本途徑,鹽堿地作為我國重要的後備耕地戰略資源,其可利用挖掘的潛力巨大。”張潔夫說。 (新華網)